↺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策劃林曉凱恐怖事件 中共企圖挾持臺灣人心理 (圖)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王芳報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中共安全部人員稱:「臺灣大選在即,另加上臺灣修煉法輪功人數達三十萬,從中共安全部傳統出牌規則來看,上海安全部特務突然高姿態逮捕臺灣人林曉凱,明顯是有意恐嚇。」他說:「在審訊林曉凱的時候,上海安全部門有意透露恐怖信息,讓臺灣人感覺中共在臺灣情報系統很厲害,讓臺灣人看完報道,滿腦子是害怕和恐懼。」

他認爲:「這一次,中共想搞一個一舉雙鵰,一方面打壓法輪功,另一方面打擊民進黨。借媒體報道,用恐怖色彩宣揚出去,爲達到媒體效果。」

臺灣人林曉凱是一個普通的臺灣法輪功學員,被上海國家安全局毫無理由非法關押了二十天,他在十月七日被拘捕後,帶往拘留所第一天幾乎是連續二十四小時的長時間訊問。中國上海國安局的領導告訴林曉凱,是因爲政治上的考量所以打擊法輪功,在詢問中,中共有意給林曉凱這樣的信息:林在臺灣的電話、已經刪除的e-mail、生活及工作等內容,都掌握的非常清楚。

林曉凱說,中共威脅,只要他練功的話,就要把他像對付其他法輪功學員一樣銬在鐵窗上,威脅判刑,輕則三年到七年。

林曉凱表示,國安局人員企圖轉化他,要求他出賣臺灣法輪功學員,要他臥底,要他供出臺灣法輪功所有活動,還教他回臺灣後要怎麼說話,還說如果他揭露,就會讓他在臺灣社會生存不下去,國安局人員還說,「我們一定在臺灣找得到你」。

林曉凱事件在臺灣和國際曝光之後,很多臺灣人都質疑,中國白色恐怖已經威脅到臺灣人。立委邱創進也說,林曉凱遭恐嚇,顯示中共滲透臺灣的勢力嚴重,國安局及情治系統應該重視,否則臺灣將人人自危。一些臺灣媒體認爲,中共滲透臺灣,民衆及國家安全遭威脅。

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說:「在林曉凱事件上,中共就是要達到目前的效果。」

他說:「林曉凱事件是中共精心策劃威脅臺灣人的陰謀,中共明知想統一臺灣是天方夜譚,能做的就是盡阻止臺灣人的獨立傾向。目前,僅靠政治上的宣傳拉攏沒優勢可言,臺灣在民主道路上的進步爲世界認同,中共能做的就是威脅。」

他認爲,這種威脅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公開的,整體性的威脅,比如在福建沿海大搞軍事演習,窮兵黷武,讓你害怕,同時進行公開的言論威脅,這些公開的威脅手段,主要是想影響臺灣的執政者的治臺方針及世界對臺灣的政治考量。

另一方面,就是對臺灣百姓的心理威脅,它是潛遺默化的。挑起一個事件,雖然在人權方面有所損失,但是比起中共一貫的人權惡劣形像,就不足掛齒了,這方面俗話就是「破罐子破摔」。

一位畢業於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現任職美國一家電訊公司的工程師張海蓮,了解中共「超限戰」思維模式。他說:「由於聚焦的是一個個體事件,人們有時很難看清全貌,所以大衆的心理活動就自然被分割成一個個獨立個體的反應,這真是中共想要達到的目的:我已經掌控你的一舉一動,你就怕吧,你就發抖吧,發自內心的恐懼吧。」

他說,美國大華府地區曾發生的父子槍手隨機殺人事件,當地人讀到這樣的報導,出於本能的心理保護,很恐懼害怕,因爲誰都想自己不要是下一個目標。SARS 病爆發,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被傳染上,只能全力自保,人心慌慌。這是一種大衆在不確定的危險面前的本能個體心理反映。

張海蓮認爲,中共要利用這種心理,人爲製造恐怖氣氛,加以渲染,達到其在臺灣民衆中製造恐懼的目的,由此挾持臺灣人的心理,久之,則達到控制檯灣的目的,你不自覺說的話就正是他要叫你說的。如果臺灣民衆,談中共,都懼怕而「色」變時,中共也就自然完成了其「統一大業」了,控制思想的一統大業,其勝利超出地理的合併。

石藏山認爲,中共要儘可能讓人們從個體來思考,從而加重其恐怖氣氛,因爲個人確實是無力和一個強大獨裁機器抗爭。他認爲海外華僑要認清中共惡行,要喚想大家的整體自尊。

據悉,類似林曉凱的事件,同樣發生在美國華盛頓DC。2002年九月,在江澤民來訪美國前夕,一對修煉法輪功的美國白人夫婦,剛剛送走一同練功的同修返回室內,特務把剛才他們談話的內容,錄下並從電話錄音中放出。這位美國白人麥特說:「如果真是想從你那裏搞機密,越隱蔽越好,爲什麼放給你聽,就是讓你覺得恐懼。」麥特說:「讓你聽你的談話錄音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你把這種背後的恐懼傳播給社會。」

石藏山說,對臺灣的中共在使用同一手法,明知林沒犯法,也關不住,就是把你抓起來,灌輸恐懼,製造公衆事件,媒體會幫它傳播恐懼。

另一位經歷過中共多次政治運動的前中共官員馬銳(化名)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中共安全系統還有一招叫「摻沙子」,中共從延安整風開始就有此招。爲整跨一個團體,中共用各種方式透露信息,說該團體有「特務」,或類似林曉凱事件中,中共國安局人員企圖轉化他,要求他出賣臺灣法輪功學員,要他臥底。

他說,天下哪有利用公衆事件公開招募「臥底」?顯然中共藉此方式,傳達信息「去過大陸的臺灣法輪功學員中可能有中共特務」。很多團體因此而相互猜忌、內鬥、分裂。中共對海外民運團體,做了很多類似佈局,「抓特務」是海外民運團體無法聚集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中共「國家安全」之恐怖令臺灣人不寒而慄 2003/10/29 (17,032次)
臺灣最大律師公會決議支持「訴江案」並發表聯合聲明 2003/10/25 (16,270次)
林曉凱失蹤十八天 臺灣今天接到電話 2003/10/25 (15,989次)
跨世紀人物——蔣宋美齡逝世 (圖) 2003/10/24 (21,173次)
臺灣各大媒體全面報導林曉凱在上海遭拘留 2003/10/24 (16,259次)
中共又要製造一場怎樣的「轟動」? 2003/10/21 (23,109次)
一國兩制!新郎官遭上海幫綁架 臺灣嬌妻肝腸寸斷(多圖) 2003/10/21 (25,988次)
江澤民把臺灣人民逼得越走越遠 2003/10/13 (16,759次)
一份值得深思的民調 2003/9/13 (13,464次)
爲何董建華和北京爭搶楊利偉(多圖) 2003/11/1 (22,832次)
隔着門縫兒瞧:曾慶紅是中共高層裏的那段兒「盲腸」(多圖) 2003/11/1 (26,544次)
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布什是怎樣接見曹剛川的?(圖) 2003/11/1 (26,319次)
多這一回嘴!!今日新華網暴露江澤慧去美國的祕密(多圖) 2003/10/30 (32,546次)
壓垮胡錦濤!爲何三個代表順利入憲(多圖) 2003/10/29 (26,913次)
怕炸窩!新華網今天才宣佈了三中全會不敢公開的這個消息(多圖) 2003/10/28 (40,513次)
江轉着圈兒肯定自己 中國沒有胡溫新政(多圖) 2003/10/28 (34,520次)
瞬間泄密!中國政壇上的球是這麼踢的(下)(多圖) 2003/10/28 (28,700次)
沒有忘卻的記憶!爲封網江綿恆幹了這缺德事兒(多圖) 2003/10/26 (24,539次)

空軍司令被江澤民收拾了!江曾將有大戰(多圖) 2003/10/25 (32,285次)
江澤民,軍隊這種醜事你怎麼不張揚了?(圖) 2003/10/25 (37,119次)
中國要出大事!是誰擊斃了空軍司令?(多圖) 2003/10/24 (43,717次)
新華網密聞!加拿大總理杭州公開噁心咱軍委主席(圖) 2003/10/24 (30,268次)
一段有趣的對話扯出了曾慶紅、黃菊 2003/10/24 (37,428次)
曾慶紅整治胡錦濤 曾慶淮受累前途莫測(多圖) 2003/10/23 (42,275次)
緊急呼籲!請網友關注新華網今日預告(圖) 2003/10/23 (26,063次)
全包啦?明報揭露了江綿恆的一個大問題(多圖) 2003/10/22 (38,449次)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方舟子靠撒謊名噪一時(圖) 2003/10/22 (28,224次)
嘿,人民日報到底跟着哪個主子跑?(圖) 2003/10/20 (30,485次)
胡出席APEC會議 江派王剛監視其行動(多圖) 2003/10/20 (31,187次)
澳門秀!曾慶紅學江澤民有模有樣(多圖) 2003/10/20 (24,824次)
江澤民三中全會被迫檢討 喬石說曾慶紅不知好歹(多圖) 2003/10/19 (43,708次)
劉曉慶深深地三鞠躬 讓江澤民三天睡不着覺(多圖) 2003/10/18 (49,307次)
看了才知道誰牛!神五上天 老美貧困兒童增加了55萬(多圖) 2003/10/18 (25,021次)
消息來自高層幕僚!李肇星差點被江澤民撤職 2003/10/16 (37,864次)
一個奇怪的現象!答案比航天專家讓神五上天更難 2003/10/16 (31,167次)
神五!當沸騰的熱血冷卻下來的時候(多圖) 2003/10/15 (23,361次)
神舟五號升空前,先看看這幾張令人震驚的圖片(多圖) 2003/10/14 (44,371次)
江澤民派陳至立去法國!當然有事兒幹(多圖) 2003/10/14 (35,756次)
新華網中新社的這個報導只有中共才想得出來(多圖) 2003/10/14 (29,841次)
我應該爲誰悲哀?三中全會期間的兩個新聞報導(多圖) 2003/10/13 (29,166次)
這些照片關乎着三中全會的命運(多圖) 2003/10/13 (36,621次)
越看越難受!李瑞環批評胡錦濤 2003/10/12 (68,825次)
三中全會第一天!新華網不該刊登的一張圖片(圖) 2003/10/11 (36,233次)
新華網動態!江澤民給勺到溫家寶後頭去了 2003/10/11 (28,078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