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文化 › 文章: | |
爲何借三、四來說"不三不四" (圖)
【人民報消息】「不三不四」像什麼樣呢?人說「不三不四」意味着不像樣、不正派的意思,「沒三沒四」也是一樣的意思。爲什麼拿「三」和「四」這兩個數字來作比喻呢?我們先從漢字的構成本意,來追根究底。 說「三」 《說文解字》解釋「三」:「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說法來自易經,《易經.繫辭下》:「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也就是說「三」涵蓋了天、地、人之道。 「三」,衍生出「多、豐富」的含意,也代表天地人間極致的意思,例如「三生有幸」表示幸運之極。再看漢字的構成表現,同樣的三字相迭造成一字,成了「衆多」的化身,如「鑫」表示興盛、金多財多;「森」以三木表示木多、樹木濃密的樣子;「淼」是水多,水流廣大無邊際的樣子;「焱」就是烈焰、火花;「矗」就是直立高聳的意思,例如崇山矗矗。 中國傳統文化中,帶有「三」的意象的詞語很多,例如:歲寒三友——松竹梅,三顧茅廬,周處除三害,桃園三結義等等,表現了中華文化豐厚的文化內涵。 說「四」 《說文解字》解釋「四」:「象四分之形」。「囗」表四方,內中有「八」,象四分之形。那麼,四方之內四分之形代表什麼意義?看《易經.繫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就是說從高層次看「四」表示天地陰陽變化組合成的四象,從而衍生種種現象。西漢史書《古三墳》說:「四象變而成萬物。」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四」用在許多詞語中,表現了天地四方種種現象,例如:四季、四方、四海、四君子、名揚四海、大丈夫志在四方……,「四」無所不在、無所不通。 再說人生,人生的黃金時期在於「四」。《禮記.曲禮上》說人生「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所以說人生邁入「四十」這一程是最好的時期,方方面面都成熟了,種種能力發展到最強盛的時期,可以入仕途發揮抱負、貢獻專長。人生「四十」最強、最美。 後來中國人對「四」不懷好感,最爲明顯的例子就是喜事不喜「四」,送禮不用含有「四」的東西,禮金的數字不要帶有「四」,這裏面有與「死」諧音的思考,這是以偏概全,過度忌諱諧音的自我束縛了。 說「不三不四」 追究了三、四的字義,得以了解其來自易經賦予生命的智慧,說「不三不四」的表現,就是不符合天地人之道,當然就不是「正道」。「不三不四」就是不在天、地、人道中,不符合天地陰陽變化之道,不符合陰陽調和之道,所以就是不像樣、不正派的東西或行爲。 《周易.說卦》也說,天、地、人之道,表現在天之道有陰與陽,表現在地之道有柔與剛,表現在人之道有仁與義,在《易》卦中,以六畫(六爻)成一卦,天、地、人三才各有二爻來展現。第三爻和第四爻居於天地之中,是人之道的表現,展現性命本於「仁義」的道理。所以從《易》的人道來看「不三不四」,就是指「不仁不義」的行爲,也就是非人的行爲表現。另外,還有「半三不四」一詞,就是形容「失魂落魄,無精打采」,「三」去了一半,就像徒然有個人樣但沒了人的精氣神。「不三不四」、「半三不四」這樣的造詞真的是緊扣漢字的精髓,有着深奧的文化內蘊。△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