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法國牧羊人踩高蹺 牧羊高人一等(圖)
 
2020年1月5日發表
 
圖爲19世紀畫家筆下的踩高蹺牧羊人。

【人民報消息】新年節慶廟會上的踩高蹺表演是國人都很熟悉的項目,然而您能想象踩着高蹺去放牧是什麼感覺嗎?在法國,高蹺牧羊人的行業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如今更變成一項舞蹈藝術和體育運動,走遍法國並走向世界。 法國西南方的朗德省(Landes)境內,多沼澤溼地和沙地,宜牧不宜農。在18世紀,無論是富庶的地主還是貧窮的佃農,畜牧都是不可或缺的經濟活動。 在19世紀中葉,朗德地區的綿羊約有100萬隻,爲了在潮溼的沼澤裏快速行走且不弄溼鞋子,他們獨創了踩高蹺牧羊。牧羊人踩着高5英尺(1.5公尺)被稱爲「大腳」(tchangues)的木製高蹺,透過其攜帶的木棍來看管綿羊。 高蹺結構分爲三部份:蹺杆、踩板和皮帶,勞作時,牧羊人腳踏踩板,用兩根皮帶分別固定住小腿和腳部,然後手持一根長木棍就可以出發了。上了高蹺,牧羊人瞬間就變成了「小巨人」。除了在泥地沙地中行動便利,高蹺還爲放牧人提供了更加開闊的視野,保護他們不被荊棘扎到。 有高蹺作支撐,牧羊人可以更方便地利用手中長棍引導、管理羊羣並抵禦野狼襲擊。沿海牧場潮溼多風,爲了保暖和防雨,秋冬春三季牧羊人都穿着厚實的白羊皮襖。 由於從小就使用高蹺,很多牧羊人對踩高蹺駕輕就熟,甚至可以單腳跑步,或做一些特技動作。在1891年,有一個名叫多南(Sylvain Dornon)的男子從巴黎踩高蹺走到莫斯科,以展示他的高超技術。這超過2,800公里的路程花費他58天的時間走完。今天,這種踩高蹺牧羊的奇觀已經消失。 隨着朗德地區的土地開發與大型松木的種植,沼澤逐漸減少,而牧羊業也日益衰退。一副高蹺、一件羊皮襖、一雙羊毛護腿再加一頂巴雷特帽子,高蹺牧羊人在海灘草場閒散放羊的牧歌式場景成就了朗德省一個多世紀最典型的田園風光。在波爾多美術館及丹麥劉易斯安娜現代藝術館,都可看到以朗德高蹺牧羊人爲題創作的油畫和雕塑。△

 
分享:
 
人氣:23,41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