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歷史就是這樣安排馬英九的(多圖)
 
李曉
 
2011年10月25日發表
 

迴歸祖國,臺灣光復!

【人民報消息】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節,不要說大陸人對此一無所知,就是臺灣「本土人」真正知道的也寥寥無幾。包括下屆總統候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不知道臺灣的真正歷史,認爲中華民國是臺灣,臺灣是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臺北市長郝龍斌也懵懵瞪瞪。

其實,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中迄今爲止的最後一個承傳政府。無論她在中國大陸還是在臺灣都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不是誰承認還是不承認,這就是史實。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民族英雄鄭成功
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六零七年的時候,隋煬帝就曾派兵到臺灣來,那時的臺灣還是一個荒涼的島嶼。到了宋元以後,開始有人從閩江一帶遷移到臺灣來開墾。到了明朝,從大陸移民去的才多起來。

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組織向臺灣移民的明朝官員鄭芝龍就是他的父親。鄭芝龍積極開發臺灣島有功,南明隆武朝時代被封爲「建安伯」。

鄭成功(1624─1662年)原名福松、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 清順治二年,1645年,21歲的鄭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韋健的召見,頗多賞識,賜他國姓「朱」,改名「成功」,中國史上的「國姓爺」,指的就是鄭成功。清順治10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又封鄭成功爲「延平郡王」。

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收復被荷蘭人佔領數十年的臺灣。經過近一年的激烈戰鬥,荷軍傷亡近2000人,損失慘重。鄭軍擊沉荷軍主力艦「赫克託」號,收復了「赤嵌樓」。1662年2月1日,荷蘭侵略軍被迫投降,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臺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這是第一次光復臺灣。

日軍侵臺與「臺灣民主國」

沒有日軍侵臺就沒有「臺灣民主國」的存在,談到「臺灣民主國」就必須談清政府臺灣巡撫唐景崧 。

188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隨着戰局的日益惡化,臺灣防務日趨吃緊,爲此清政府於10月間命令時任臺灣布政使的唐景崧協助臺灣巡撫邵友濂幫辦防務。不久邵友濂預計戰火遲早會蔓延至臺灣即設法運動內調,10月31日唐景崧受命署理臺灣巡撫。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遭慘敗,被迫接受議和。1895年3月30日中日雙方議定除臺灣地區外實施停戰,一個多月後,清政府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同意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唐景崧1894年署理臺灣巡撫。
在此前後,唐景崧多次上奏,希望朝廷收回成命,悔約再戰。唐景崧反覆說明割讓臺灣的極大危害性,指出「北遼、南臺,二者失一,我均無以立國;外洋誰不生心,宇內亦必解體。」但軟弱的清政府無心再戰。

馬關條約簽訂後,唐景崧於1895年5月10日致電朝廷,「請旨飭戶部速撥餉二百萬兩,以備急需」,並稱「臺將亡矣,賞畀此款,藉慰萬民悲憤之忱,二百年養育天恩,亦遂從此盡。」

自知理虧的清政府第二天就同意「電諭張之洞先行籌撥五十萬兩,陸續解往應用」。這是唐景崧爲臺灣軍民爭取到的最後一筆來自朝廷的撥款,對臺灣的初期抗日頗有幫助。

1895年5月20日,割臺求和的清政府電令唐景崧立即起程回京,命令在臺灣的大小文武各員「陸續內渡」返回。

爲了不讓日軍登陸臺灣,5月23日,臺灣士紳丘逢甲等以全體居民的名義,發佈了《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並在25日公推唐景崧爲「臺灣民主國總統」。如此一來,清政府被迫簽訂的馬關條約也就失效了。

1895年5月25日,臺灣民主國在臺北宣告正式成立,推唐景崧爲總統。國號「永清」,以藍地黃虎圖案爲國旗。當天唐致電朝廷說明原委,並說「俟事稍定,臣能脫身即奔赴宮門,席藁請罪」。不久,在日軍大舉攻臺前,唐景崧棄臺逃回大陸。清政府並沒有治其罪,而是讓他閒居桂林。

臺灣人民組織的義勇軍並沒有停止與日軍的浴血保衛戰,在無外援、軍備物資差距懸殊的情況下,最終臺灣義勇軍不敵日軍,臺灣落入日寇手中,淪爲日本殖民地。亡國奴一作就是半個世紀。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臺灣民主國」只是臺灣人民爲了不當亡國奴的權宜之計。

臺灣光復節的由來

到了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侵華日軍登陸中國大陸,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開始後,蔣委員長繼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後,重申對日抗戰、收復臺灣的決心。

1939年9月1日,德國首次使用閃電戰術,入侵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9月17日,蘇聯取得德國默契,從東面進攻波蘭。9月27日,波蘭向德無條件投降。11月30日,蘇聯軍隊侵略芬蘭,轟炸首都赫爾辛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美軍死傷慘重,這次襲擊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在民國三十二年底(1943年底),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舉行會議,中華民國主席蔣中正先生正式提出,日本必須將東北四省及臺灣、澎湖歸還中國。美、英一致表示贊同與支持。

1945年,7月16日,首枚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亞拉摩戈多市試爆成功。8月6日,美國的原子彈投落日本廣島,幾乎毀滅整個城市,日本還在頑抗。8月9日,美國把另一枚原子彈投落在日本長崎。5天后,1945年8月14日,天皇裕仁向全國人民宣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在臺北國父紀念堂接受侵華日軍投降和簽署投降書。等待了50年,臺灣終於迴歸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天被定爲「臺灣光復節」。

馬英九別堵死自己的生路

馬英九在民國百年慶典上說過:「如果沒有臺灣的迴歸,內戰失利後,中華民國很可能在六十多年前就走入歷史,沒有機會新生,更不可能開啓海峽兩岸不同的發展歷程。」

馬英九在10月25日臺灣光復節重申了這一論述,他接着說:「同樣地,沒有中華民國,臺灣也不可能有往後60多年的發展,而是早就被赤化,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臺灣已經緊密結合。回顧過去,歷史的機遇使中華民國在臺灣新生」。

馬英九這兩番話證明他知道中共是什麼東西,也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他很主動的被赤化。

有人說,如果馬英九早20年當總統,那臺灣就早赤化20年。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沒有「很可能」,也沒有「更不可能」。歷史就是這樣安排的:在中國共產黨亡時,給了馬英九總統職位,讓他有選擇自己和國家命運的權力。

這在告訴元首們什麼?上天是給你們機會的,而且不止給一次、兩次。把握不把握機會,給不給自己、選民和國家開闢一條光明之路,那還得你們自己說了算。△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35,0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