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港媒曝尼克松訪華中共造假鬧劇
 
2012年10月1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訪華。當時中國正處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國內經濟面臨崩潰邊緣,物資貧乏,民衆生活極度貧困時期。港媒最近刊文章披露,爲了掩蓋國內的真實情況,周恩來主掌的國務院親自導演了一場造假鬧劇。

在公園、菜場造假

香港雜誌文章稱,1972年2月21到28日,尼克松訪華,從上海進出國境。參加這次接待的國旅翻譯羅衛國最近寫了回憶文章,他見證說:「整個上海如臨大敵,對特殊人員採取隔離措施,精神病患者全部管控。對『黑五類』採取里弄辦學習班,實爲看管起來。」

2月27日,尼克松在滬準備簽署《中美上海公報》,下午一些美方記者要遊覽黃埔公園。當日氣溫時零度,公園沒什麼人,中方還是清場,再安排十來對男女青年坐在指定長椅上,似乎在談戀愛。

一些人冷得實在吃不消,帽子捂得嚴嚴實實。美方記者很快看出破綻:「他們真的是在談戀愛嗎?」「爲什麼沒有其他人?」羅衛國說:「我無言以對,只好聳聳肩,一笑了之。」

美方記者再參觀菜場,也事先清場,再組織「顧客」假購雞鴨魚肉。美國記者一離開,菜場人員便將「顧客」所購之物統統收回,並收走攤上的雞鴨魚肉。「現在想來真是可笑。」

應對外賓提問的「標準答案」

趁尼克松訪華,美國著名製片人露西.傑文茲申請採訪北京,拍攝記錄片《故宮》,該片後來獲美國電視最高獎——艾美獎。其中一節爲故宮周邊住戶生活,得找一位合適的「北京一家人」。

國務院辦公廳將這項特殊政治任務交給北京巿外辦。經過幾個月的再三甄選,找到清華在讀生劉志軍一家。外交部不放心,領導親自登門考察,看了劉家三代,並向派出所、居委會深入了解,認爲萬無一失,才敲定「這一家」。

同時,制訂了極爲細緻的「應答詞」。對外賓可能提到的各種問題——備下「標準答案」,印發各家,人手一份。居委會組織居民學習、背得滾瓜爛熟才準回家。

請看「標準答案」:規定外賓問及「文化大革命」,須應對「很有必要」;問到「五七幹校」、「上山下鄉」,對以「大有好處」、「很受鍛練」;問到工資收入、家庭生活,要答「夠用」、「生活很好」,不能說出具體薪額。所有問題中,只有一項提問「可如實回答」——家裏有幾口人?

就這「可如實回答」,也惹生一樁笑話。一位外賓向一老頭拉家常:「家裏有幾口人?」老頭生怕答錯擔不起責任,一緊張,便像在居委會考試一樣,慌忙回答:「可如實回答」,外賓一頭霧水,莫名其妙。

頭一遭「敞開供應」鬧劇

拍攝一開始,露西•傑文茲便十分困惑:「全家人不管男女老少,衣服褲子怎麼都是黑藍灰三色,鞋子也是男的都軍綠色球鞋,女的都是方口扁口黑布鞋。三代站在一起就像是部隊一樣!」爲調劑出一點色彩,劉家大妹只好向一位剛結婚的新娘子借紅衣裳,二妹則借鄰家暗紫色格子上衣。

《故宮》中有一組鏡頭表現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那會市場短缺,肉蛋魚禽、肥皂火柴、針頭線腦,一律憑券供應。那年中秋,廣安門菜巿場突然擺上各種鮮菜,應有盡有,買肉居然不用票,敞開供應,只要排隊就能買上。

劉志軍父親單位爲讓他家在外賓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自豪」,特地補助一百元,劉母攥着相當自己三月薪金的錢,樂滋滋擠在買菜行列中。當時全國保京滬,京滬居民生活水準比外省高出一大截,但這樣的「敞開供應」與「琳琅滿目」還是頭一遭。 爲向外賓顯示「一片繁榮」,北京巿府拼足全力佈置「窗口」,規定凡是外賓所到之處,所有商品免票供應。不過,可買可購不可帶走,外賓走後,須將貨物退還櫃檯。

有關部門表揚一位賣肉師傅「水準很高」。顧客拿出肉票要買二兩肉,賣肉師傅見外賓在旁,一刀切下二斤免票遞給顧客,讓外賓目睹「中國人民生活水準之 高」。有人趁此大好機會,買了好幾雙不要工業券的尼龍襪,剛走到門口便被攔,不僅退回尼龍襪,還通知其單位「渾水摸魚」,捱了處分。

周恩來令-20℃深海採鮑 凍死3漁民

據《蘋果日報》報導,尼克松1972年初訪華,歡迎他的儀仗隊人數達360人,比歡迎其他元首多出120至155人;而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設國宴招待,除標準的四菜一湯:芙蓉竹蓀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草菇蓋菜和椰子蒸雞,更特別下令大連的潛水隊冒-20℃嚴寒潛入深海,採集了1,000公斤優質鮑魚招 待尼克松。

漁民們完成了任務,可有3位漁民卻因此被凍死了,其中一位年僅17歲,他叫何高。後來,《紐約時報》記者馬托夫把這一事件報導出來。

 
分享:
 
人氣:25,80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