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古代典故: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神傳文化
 
清言
 
2007年10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詩歌「君子行」中的詩句,意思是說,在瓜田裏最好不要脫穿鞋子,恐怕人家會誤會你在偷瓜;而在李樹下面最好是不要整理帽子,怕人家懷疑你在偷摘李子。這是勸人要懂得避嫌,儘量避免做令人誤會的事。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成就德行、避免不必要麻煩的良方,是有志修身養德的人應懂得的。北魏尚書袁聿修便是對自己的德行操守要求非常嚴謹,懂得避嫌,最終以清廉愛民的德行操守而名揚後世。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是北魏中書令袁翻的兒子,他官至尚書,爲人清心寡慾,與世無爭,以清廉的操守而受人稱讚。

袁聿修歷任太子中舍人、博陵太守、尚書等職,爲官很清廉,當時很少有人像他那樣。當時臺府郎官之間免不了相互來往饋贈,但袁聿修擔任尚書十年,卻沒有接受任何禮物。他政績顯著,聲名俱佳,遠近的百姓都稱讚他。

尚書邢邵和他是老朋友,常在尚書省和他開玩笑,把他叫作「清郎」。大寧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巡查各地,負責考察官吏的功過得失。在經過兗州時,邢邵正任兗州刺史,兩人分手後,邢邵派人送他一匹白綢。袁聿修退了回去,並寫信說:「這一次來探望你,和你平時的行爲不一樣,古人從瓜田李下經過,都要避嫌,衆人的議論是可怕的,要想不讓人說三道四,就象堵住決堤的河水一樣困難。你的心意我接受了,但不要給我留下自責。」

邢邵高興的領會了他的意思,回信說:「今天送給你東西,都是因爲我過於輕率,沒有多加思考,承蒙你來信教導,我心中已經沒有隔閡了。老弟你過去是清郎,現在成了清卿。」

袁聿修曾兼任信州刺史,在他兼職期滿要離開時,追送的百姓擠滿道路,有的人帶着酒肉,痛哭流涕的挽留他,都爭着遠送。當時正值酷暑,爲避免百姓過於勞累,袁聿修常常停下來,答謝百姓的厚意,並勸說百姓們回去。回到京城後,信州百姓七百多人請求爲他立碑,籌集了幾百匹布,委託中書侍郎記載袁聿修的功德。袁聿修就是如此受人尊崇。

 
分享:
 
人氣:27,00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