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共打造的「楚門的世界」即將崩潰
 
晨語
 
2008年12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國影片《楚門的世界》的主人公楚門(Trueman)被一個影視公司收養,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一個精心構建的虛假世界裏。小鎮上所有的人都是演員,太陽、月亮、大海、天空,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部肥皂劇的場景。這部戲的主人公楚門,二十四小時被無數的攝像頭跟蹤錄像,通過衛星對全世界現場直播。楚門成年後也沒能對他那個世界的真實性提出質疑。爲了讓楚門安心留守小鎮,導演煞費苦心。楚門曾經夢想成爲探險家,小鎮的地理老師就告訴他說:世界上已經沒有值得探索的地方了;導演還曾經安排讓童年的楚門親眼看着父親被海水捲走,從而讓楚門畏懼大海,不能發現大海的祕密。幸運的是,有人告訴了楚門真相,楚門戰勝對大海的恐懼,終於航行到了大海的邊界——一面畫着雲彩的道具牆,從一扇門走出了虛假的世界,重獲新生。

看過影片的人一定會認爲楚門原來的生活很可憐,一切行動都被人監視、監控,沒有任何的隱私權;一切都是虛假的,連自己的很多想法都是被安排的。而如果我們自己也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裏,那是多麼的可怕?

據海外媒體報道,2008年底最大範圍的電子公安工程「金盾工程」將在大陸全面建置完成。該工程包括監控網路資訊的「防火長城」和公安體系的行政管理資訊系統,中共爲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各設20多萬個監視器,僱傭30萬的網絡警察。屆時中共對公民的上網、電話內容、甚至在街上的行動都可實施全方位監控。

中共爲什麼要耗費60多億建造這個「金盾工程」?爲什麼封鎖自由資訊、竊取隱私、製造恐怖?目的就是阻隔真實的一切,讓人們只能聽、看「新華社通訊」,帶着恐懼生活在中共建造的「楚門世界」裏。

其實我們大陸的同胞特別是四九年後出生的人,一開始就生活在中共精心設計出的虛假世界裏面了。這個虛假的世界比「楚門的世界」有過之而無不及。過去我們也沒有質疑過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不光我們一切信息的來源——電視、廣播、報紙、雜誌都是宣傳中共偉光正的喉舌,連我們的世界觀都是按中共的意圖建立起來的或改造過來的。中共還把教科書變成灌輸黨文化的工具,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中共給出的每一個標準答案,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系列黨文化的思維,從而剝奪了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黨文化思維中,中共混淆國家、民族和政黨的概念,讓人們誤以爲中共就是中國,用民族感情強化黨媽媽情結。有的人戴着黨文化的變色眼鏡看世界,自覺不自覺的站在中共的立場看問題,接觸到真相也不能用自己的頭腦、普世的善惡標準去思考,已經在虛假的世界裏不能自拔了;也有的人在中共歷次的政治鬥爭的高壓下,心靈被套上了恐懼的枷鎖,失去了追求自由的願望,害怕去了解真相。

但現在更多的中國人像楚門一樣願意探求真相、尋回自己獨立的思維和精神自由,同時也得到了了解真相的幸運機緣。無數不畏生死的大陸法輪功學員把一張張真相資料送到我們的手中;還有海外法輪功學員發明的突破網絡封鎖的免費軟件,讓我們輕鬆破網,了解到真實的資訊。而法輪功學員們面對中共利用整部國家機器製造的長達九年的迫害,展現出的堅忍不屈反迫害精神也在引領着整個民族擺脫着對中共無形的恐懼,走出心牢。

目前有一本風靡大陸民間的奇書——《九評共產黨》已經打開了走出虛假世界的那扇門,從《九評》中人們看清了中共迫害致死八千萬中國人等歷史上的一切罪行;看清了中共粉飾太平的宣傳都是謊言;看清了中共利用無神論的黨文化破壞中華傳統文化,使禮儀之邦淪爲假惡鬥的世界。目前已有超過4600萬勇士在大紀元網站聲明退出中共的黨、團、隊組織,不再做馬列兒女,徹底擺脫了中共製造的精神恐懼枷鎖。

人們現在自發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網絡、短信等來傳遞真相,敢於講出真話,對中共說「不」。在可以掌握的有限的網絡言論空間中,中國民衆對中共政權以及對中共官員暴政的批判和聲討,如巨浪呼嘯而至。越來越多的民衆,輕易穿透中國社會氾濫的貪污腐化和道德淪喪等表象,而把批判的矛頭直接刺向中共邪黨。「愛國不愛黨」、「擺脫共產統治」、「血旗」、「邪黨滾回西伯利亞」等言論,在中國的互聯網上隨處可見。在貴州甕安事件之後,在毒奶粉事件之後,在深圳林嘉祥猥褻幼女事件之後,互聯網上無數網民發出的正義之聲,足可以證明中共數十年精心構架的心靈恐懼正在消散。

中共無論製作出多少貌似強大的「金盾工程」,都不可能阻擋中華民族覺醒後的強大精神力量。面對民衆的選擇,它已經無力迴天,無法逃避「天滅中共」的歷史洪流。相信大多數勇敢的中國人都能駕上航船,衝破這個邪惡虛假的世界,走出這堵紅牆,迎接自由的新生。


***************************************************************

2009神韻全球巡演時間表及購票信息


 
分享:
 
人氣:25,91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