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一念升起 隨即打開福禍之門(圖)
 
宋寶藍
 
2019年11月2日發表
 
當人動念時,心也隨之而動。善念猶如燦陽,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惡念猶如陰雲,佈滿自己的心,也降陰影於他人。

【人民報消息】當人沒有動念之前,清澈的心靈猶如明淨的湖,不起漣漪。當人動念時,心也隨之而動,心中的靜湖泛起無限的漣漪。善念猶如燦陽,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惡念猶如陰雲,佈滿自己的心,也降陰影於他人。中國古代,人們爲了降伏不好的念頭,孜孜不倦地努力踐行使惡念止息的方法,留下不少精采故事。 白豆記善念 黑豆記惡念 宋朝時期,有一人叫趙康靖,他準備了瓶子及黑白兩種豆粒。每當心生一個善念時,就往瓶中投一粒白豆;若心生一個惡念,就向瓶內投一粒黑豆。 剛開始時,趙康靖發現投入瓶內的黑豆非常多。隨着他的努力,投入瓶中的黑豆漸漸地減少了。最後心地已經完全清淨,連善惡兩種念頭都沒有了,瓶子與豆子也就棄之不用了。 古人說:「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禍福密移,迷者罔覺。」 一個人的禍與福隨着念頭的起伏變動,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地發生着變化。 一念升起 隨即打開福禍之門 宋朝衛仲達最初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天夜裏,他做夢被陰差攝到地府,帶他覈查善惡記錄。地府官員驚訝地發現,記錄他惡事的冊子之多,攤滿了庭院,而善錄只有一小軸。 冥官一看,臉色驟變,於是用秤稱了一下,不料那一小軸善錄的重量反而壓過那些惡錄。 冥官喜悅地說:「您可以出去了。」 衛仲達問道:「我還不到四十歲,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惡錄?」 冥官說:「只要一念不正,鬼神馬上就會知道,並立即記錄下來。」 衛仲達又問:「那一小軸善錄記錄了什麼事呢?」 冥官說:「朝廷曾經想大興土木工程,修建三山石橋,您上奏勸諫皇帝不要修,免得勞民傷財。那一小軸善錄記錄的是您的奏章。」 衛仲達說:「可是朝廷並沒有採納我的諫言,還是動工修造了。爲什麼這份奏章還會有如此巨大的善力呢?」 冥官說:「那是因爲您動的是真念。假如朝廷能夠聽從,您的功德將會無量。如果您用這樣的心來度化世人,那一點也不難。只是您惡念太多,致使善力減去一半,不可奢望再升任宰相了。」後來,衛仲達果然只做到吏部尚書。 嚐盡慘報 意淨終改人生 明朝嘉靖年間,江西有一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俞都讀私塾時與十多個人創辦文昌社團,發誓惜字放生、戒除殺生、摒棄邪淫、不犯口過,並且努力地踐行多年。 結果,他七次鄉試名落孫山,而且俞都妻子生下的五男四女,四子早夭,僅剩的一男於八歲時走失了。四女中有三個夭折,僅存一個女兒。他的妻子爲此哭瞎雙眼。 俞都終年潦倒,生活越來越窘迫。他反省自己,平日並無大過,爲何慘遭天譴? 四十七歲那年除夕夜,俞都家來了一位張姓老人。兩人閒談之間,俞都說起自己的生平遭遇,並給老翁背誦歷年寫給竈神的疏文。 老人說:「我知道你家的事已經很久了。你的思想中惡念太重,專門追求虛名,你寫的疏文滿紙怨言,已經是褻瀆玉帝了,恐怕日後受到的懲罰還不止這些。」 俞都聽後大吃一驚,老人繼續一一爲他剖析,雖沒有犯邪淫,但他見到貌美的女子就會心神大動,妄念四起、惡意不絕,還不自知。 老人爲俞都分析種種念頭的善惡真僞,並希望他日後摒棄貪婪、色淫、妒嫉等妄念,對於善行不論大小、不分難易,皆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必有效驗。 從此,俞都痛改前非,力行善事,自號淨意道人,立志祛除各種雜念、妄念。如此踐行了三年,至明朝萬曆四年,俞都赴京應試登科,次年中進士,並且在機緣巧合下找回丟失了的兒子,失明的妻子也恢復了視力。 (參考數據:《感應篇彙編》、《俞淨意公遇竈神記》)△

 
分享:
 
人氣:24,83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