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一念升起 随即打开福祸之门(图)
 
宋宝蓝
 
2019年11月2日发表
 
当人动念时,心也随之而动。善念犹如灿阳,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恶念犹如阴云,布满自己的心,也降阴影于他人。

【人民报消息】当人没有动念之前,清澈的心灵犹如明净的湖,不起涟漪。当人动念时,心也随之而动,心中的静湖泛起无限的涟漪。善念犹如灿阳,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恶念犹如阴云,布满自己的心,也降阴影于他人。中国古代,人们为了降伏不好的念头,孜孜不倦地努力践行使恶念止息的方法,留下不少精采故事。 白豆记善念 黑豆记恶念 宋朝时期,有一人叫赵康靖,他准备了瓶子及黑白两种豆粒。每当心生一个善念时,就往瓶中投一粒白豆;若心生一个恶念,就向瓶内投一粒黑豆。 刚开始时,赵康靖发现投入瓶内的黑豆非常多。随着他的努力,投入瓶中的黑豆渐渐地减少了。最后心地已经完全清净,连善恶两种念头都没有了,瓶子与豆子也就弃之不用了。 古人说:「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密移,迷者罔觉。」 一个人的祸与福随着念头的起伏变动,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一念升起 随即打开福祸之门 宋朝卫仲达最初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天夜里,他做梦被阴差摄到地府,带他核查善恶记录。地府官员惊讶地发现,记录他恶事的册子之多,摊满了庭院,而善录只有一小轴。 冥官一看,脸色骤变,于是用秤称了一下,不料那一小轴善录的重量反而压过那些恶录。 冥官喜悦地说:「您可以出去了。」 卫仲达问道:「我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恶录?」 冥官说:「只要一念不正,鬼神马上就会知道,并立即记录下来。」 卫仲达又问:「那一小轴善录记录了什么事呢?」 冥官说:「朝廷曾经想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三山石桥,您上奏劝谏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那一小轴善录记录的是您的奏章。」 卫仲达说:「可是朝廷并没有采纳我的谏言,还是动工修造了。为什么这份奏章还会有如此巨大的善力呢?」 冥官说:「那是因为您动的是真念。假如朝廷能够听从,您的功德将会无量。如果您用这样的心来度化世人,那一点也不难。只是您恶念太多,致使善力减去一半,不可奢望再升任宰相了。」后来,卫仲达果然只做到吏部尚书。 尝尽惨报 意净终改人生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俞都读私塾时与十多个人创办文昌社团,发誓惜字放生、戒除杀生、摒弃邪淫、不犯口过,并且努力地践行多年。 结果,他七次乡试名落孙山,而且俞都妻子生下的五男四女,四子早夭,仅剩的一男于八岁时走失了。四女中有三个夭折,仅存一个女儿。他的妻子为此哭瞎双眼。 俞都终年潦倒,生活越来越窘迫。他反省自己,平日并无大过,为何惨遭天谴? 四十七岁那年除夕夜,俞都家来了一位张姓老人。两人闲谈之间,俞都说起自己的生平遭遇,并给老翁背诵历年写给灶神的疏文。 老人说:「我知道你家的事已经很久了。你的思想中恶念太重,专门追求虚名,你写的疏文满纸怨言,已经是亵渎玉帝了,恐怕日后受到的惩罚还不止这些。」 俞都听后大吃一惊,老人继续一一为他剖析,虽没有犯邪淫,但他见到貌美的女子就会心神大动,妄念四起、恶意不绝,还不自知。 老人为俞都分析种种念头的善恶真伪,并希望他日后摒弃贪婪、色淫、妒嫉等妄念,对于善行不论大小、不分难易,皆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必有效验。 从此,俞都痛改前非,力行善事,自号净意道人,立志祛除各种杂念、妄念。如此践行了三年,至明朝万历四年,俞都赴京应试登科,次年中进士,并且在机缘巧合下找回丢失了的儿子,失明的妻子也恢复了视力。 (参考数据:《感应篇汇编》、《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分享:
 
人气:24,83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