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諾貝爾獎得主愛看《大紀元》:文章有深度(多圖)
高行健參加16日法蘭克福書展的「兩種不同文化中的寫作與生活」研討會,現場座無虛席。 【人民報消息】2009年10月16日,應法蘭克福書展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邀請,作爲嘉賓參加了書展「兩種不同文化中的寫作與生活」研討會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先生表示,他喜歡看大紀元,認爲文章寫得很好、很有深度,並希望「繼續辦下去」。 高行健於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六四事件後與中共決裂,當時中宣部曾經下令封鎖高行健獲獎的消息,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並不知道當年的文學獎得主竟是一位華人。 現在,高行健先生在用法文寫作,隨同參加本次學術交流的楊煉先生用英文寫詩。他們都談到了寫作要爭取內心的自由,面對的價值觀就是真實的。雖然人是孤獨的,但思想是可以共享的,文學和藝術之所以有一種生命力,無可抵擋的生命力,可以超越國家、時代、人種,因爲它是符合人性的。研討會座無虛席,很多人只好席地而坐或站着聽講。會後,不少聽衆圍着高行健先生索求籤名。 高行健在16日法蘭克福書展上爲熱情觀衆簽名。 高行健在16日法蘭克福書展上爲熱情觀衆簽名。 高行健在談到寫作時說:「作家在政治面前、在社會面前,只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脆弱的人,他不可能改造這個社會,改變政治,我認爲面對這些,作家是無能爲力的。但是作家可以做到一件事情,就是他面對紙和筆的時候,如果他的內心是自由的話,他的創作就是他的真實,這個創作可以不顧一切的阻力和社會的條件限制。 」 高行健16日在法蘭克福書展上。 高行健在16日法蘭克福書展的「兩種不同文化中的寫作與生活」研討會現場。 高行健談到:「真誠是作家的本領,真實是作家的價值。」他認爲自由不是無邊的胡思亂想,而是建立在一個對真實的、確認的價值上的自由。 會後,高行健先生接受了大紀元記者的採訪。當他知道昨天(15日)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穆勒(Herta Mueller)女士造訪了《大紀元時報》在書展的展位、並且表示希望此舉能對敢於揭露共產專制真相的獨立媒體和華人異議作家的有所幫助,聽到這一消息,高行健先生笑了。 他對大紀元記者表示,說他很喜歡看大紀元。「大紀元,我看到了,覺得挺好,我認爲文章寫得很好,很有深度。」最後他笑着說:「繼續辦下去。」 高行健簡介 高行健,中國劇作家、小說家、畫家、導演。1940年1月4日出現於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父親是一名銀行職員,母親是基督教青年會成員,做過抗日劇團的演員。在母親的影響下,高行健對戲劇、寫作產生了興趣。 1980年代末前往歐洲,現爲法國公民。六四事件後,高行健宣佈退出中共。1990年,劇作《逃亡》在《今天》第一期發表,同年在瑞典皇家劇院首演,由此更加觸怒了中共,高行健被開除公職,在北京的住房被查封。高行健則宣佈,不願再回不自由的中國大陸。 2000年,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爲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由於中宣部曾經下令,全國所有的媒體對此事隻字不提,所以很多中國人並不知道獲文學獎的人是個華人。 2001年,高行健獲頒臺灣國立中山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同時,他也是個翻譯家,尤着於翻譯塞繆爾·貝克特和尤金·伊歐涅斯柯的作品。 (大紀元)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