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中華申正網》站長呼籲胡溫:剷除江家幫勢在必行(圖)
【人民報消息】在安徽政協常委汪兆鈞致胡溫公開信引發國際效應的影響下,12月6日,山東省曲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務員、部隊轉業幹部、維權網站《中華申正網》站站長孔強發表致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的公開信,要求三人拿出魄力徹底清算和剷除江家幫。隨後,孔強接受了大紀元記者的採訪。
  
孔強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李真採訪時指出,法輪功在海外多個國家要求法辦江澤民、羅幹、劉京、周永康的訊息令國內非常鼓舞,包括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9月被澳洲法庭判酷刑罪成立,11月29 日西班牙憲法法院日前正式接受法輪功學員起訴江澤民、羅乾的案件,都給予大陸老百姓以信心。他並表示,受江家幫迫害的人主要是在大陸,由大陸推行起訴江家幫勢在必行。

剷除江家幫勢在必行
  
現年39歲的孔強任職于山東省曲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自2005年7月成立申正網,爲弱勢百姓維權,多次報導上海幫黑幕,因而網站過百次遭到關閉。上月20 日他的網站再次被封,他在早前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將控告中共公安部前部長周永康、現任部長孟建柱,以及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
  
被問到爲何要緊急發出這封公開信,孔強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爲自己維權的身份,接觸了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對上海幫的罪狀掌握的非常多,也掌握了老百姓的民心民情,目前方方面面發生了很多事情,令他無法再沉默。 「現在是惡人當道,無論老百姓也好,還是高中層人物也好,已經到了絕望程度。」
  
他指出,胡溫當務之急不是解決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也不是宏觀調控問題,而是剷除江家幫的問題。只有包括江澤民、江綿恆、吳志明、周永康等人被清算,中國才有希望,否則他們會反過頭來奪權,置胡溫於死地。現在已經走到極端了。
  
孔強在公開信中就江家幫負隅頑抗的猖狂描述道,「直到現在上海市新聞電視臺依然還在稱呼陳良宇是中共中央領導人;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上海市公安局局長江澤民的外甥吳志明還在對抗中央,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期間,在討論胡錦濤總書記報告時,上海市分組討論時吳志明竟然講到要:維護司法的權威性(也就是說案子錯了就錯到底)!!上海市的領導幹部,尤其是上海市公安局在查辦案件中公然對當事人說:『中央和陳良宇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你們不要落井下石,要給自己留後路』」。

而且,中國目前房價、物價飛漲就是江、曾給胡溫的宏觀調控搞對抗;中國石油價格猛漲,是周永康等江、曾人馬的「石油幫」,借哄擡石油製品價格,欲掀起新一輪通貨膨脹來引發民怨,給胡溫施壓;而股市的大起大落,也是江系金融界人馬暗盤操作,欲挑起股民對胡溫當局的不滿。
  
他強調,爲了中國的未來,剷除江家幫勢在必行。

孔強在公開信中說,江曾到處製造事端,干擾和破壞中國的一切發展,陰謀詭計、陽奉陰違,它們是在犯罪,所以它們必須要受到人民的審判。國內的民衆眼睛是雪亮的,三位領導人萬萬不可再採取溫水煮青蛙的做法了,一定要拿出魄力徹底清算和剷除江家幫了,否則,人民羣衆的信心與決心會不斷的由希望到失望,最終到絕望的。

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的心聲
  
孔強表示,上海幫的貪污腐化、欺壓百姓源於江澤民。「江澤民執政的13年,對中國大陸有百害而無一利,他是賣國賊,他是迫害信仰及人權、造成官商勾結腐敗等的罪魁禍首,他是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罪魁禍首。」
  
他說,江澤民的大兒子江綿恆是中國第一大貪,是上海市社保案最大的受益者和總後臺。據他了解,江綿恆除了涉及周正毅案外,還涉及2000億元的招沽案。
  
江澤民的外甥、上海市公安局局長吳志明兼任上海市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他藉着自己是江澤民的外甥的身份,脅迫地方勢力,仗勢欺人,爲非作歹,是一個大流氓,並且在全國範圍對抗胡溫,甚至以地方武裝力量包圍中紀委調查組。
  
而江澤民的侄女婿,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是中共打手,成千上萬的上訪居民被打被關和他有直接關係。
  
孔強說,「江澤民、周永康這一夥人禍國殃民,罪大惡極,他們犯的不僅是反民族罪,而且是反人類罪。他們不僅在國內不得民心,而且在國際社會也臭名遠揚。我對他們是深惡痛絕。我相信我的意見也代表中國大多數老百姓和冤民的心聲。」
  
他並說,江家幫的人應該立即處死。「他們死有餘辜,他的餘孽依然在干擾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讓胡溫清楚看到,不剷除江家幫,中國沒有發展。」

立即停止迫害法輪功
  
他特別提到江澤民對法輪功的迫害問題。他說:對法輪功的迫害非常嚴重,比如小孩想參軍,無論是本人還是親戚有人煉法輪功,都沒有辦法通過政審。而據他了解,在江執政期間,中共高層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對法輪功的鎮壓,包括胡錦濤和朱鎔基等人。
  
他強調,要立即停止迫害法輪功。「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停止迫害不難解決。」
  
被問到公開要求起訴江澤民是否會害怕,孔強表示,自己在05年申請申正網站之前,我已經考慮了一年的時間,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他還堅定地表示,作一個主人,誰不能主宰自己,就永遠是奴隸,自己的命運應由自己掌握,頭可以斷,血可以流,但膝不可屈。


********************************************************

購票從速!新唐人「聖誕奇觀」晚會盡顯東方神韻

新唐人聖誕晚會、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神韻藝術團晚會信息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郭泉上書遭打壓 胡江鬥爭 中共體制內部分化(圖) 2007/12/9 (19,744次)
路透社電訪汪兆均證實公開信 新加坡早報報導(圖) 2007/11/30 (18,972次)
宗鳳鳴讚賞汪兆鈞公開信:趙紫陽反對鎮壓法輪功(圖) 2007/11/28 (21,474次)
起訴薄熙來的原告潘宇致澳洲人民的公開信 2007/11/25 (29,185次)
汪兆鈞:關於我的公開信的說明 2007/11/23 (22,412次)
響應汪兆鈞公開信 中國知識份子發聲(圖) 2007/11/17 (19,764次)
談公開信核心思想 郭泉接受大紀元採訪(多圖) 2007/11/16 (34,211次)
郭泉,你致胡吳公開信引起反彈 2007/11/14 (39,394次)
汪兆鈞公開信反響強烈 大陸作家教授記者高官發聲(錄音) 2007/11/7 (18,492次)
埋後路!江未來的逃亡地在這裏(上)(多圖) 2007/12/9 (45,401次)
胡溫已摸清江未來的逃亡地點 2007/12/9 (45,259次)
中共給陳馮富珍出難題(圖) 2007/12/8 (49,514次)
一張圖片全搞掂!曾慶紅輸定的根本原因(圖) 2007/12/7 (48,479次)
李鴻忠下!溫家寶踢江屁股 拿下深圳(多圖) 2007/12/6 (49,987次)
江護犢子!吳官正兒子死而復活(多圖) 2007/12/5 (105,438次)
布什,作爲美國總統,你是失職的(圖) 2007/12/5 (33,901次)
陳太勝出!江曾在港輸的很難看(多圖) 2007/12/3 (38,506次)
江周齊蹦!小鷹號事件在警告美國什麼(多圖) 2007/12/2 (43,134次)

吳儀給趙本山曖昧的笑定了性(多圖) 2007/12/1 (48,247次)
小笑話:朱熔基和江談宋祖英 2007/11/30 (72,224次)
判16年!胡江都不讓周正毅死的理由(圖) 2007/11/30 (40,565次)
瞎掰哧!科學家沒找到諾亞方舟故事源頭(圖) 2007/11/29 (36,500次)
親爹踹腿!薄熙來頂不住還得去重慶(多圖) 2007/11/29 (48,121次)
這個新聞給江澤民量身度造(多圖) 2007/11/29 (36,451次)
吳儀婚前要實習如何溫柔(多圖) 2007/11/28 (45,462次)
新華網如此評價李嘉誠耐人尋味(多圖) 2007/11/28 (35,815次)
江曾對溫家寶下了一絆兒 2007/11/27 (42,827次)
江綿恆地皮突歸李嘉誠的內幕(圖) 2007/11/26 (50,345次)
薄熙來吞下兩個富豪的發家史(多圖) 2007/11/25 (45,279次)
閻王記性好 文革整人今還債 2007/11/25 (42,407次)
兩張圖片!中共極爲複雜的心情(多圖) 2007/11/24 (42,126次)
小笑話:江綿恆對李嘉誠的最新稱呼 2007/11/24 (45,725次)
鮮爲人知的李連杰與兩任妻子的姻緣故事(多圖) 2007/11/23 (47,122次)
刀捅小胡!老江出錢 多維豁命(多圖) 2007/11/22 (43,062次)
這個研究成果應該讓人類感到羞愧(圖) 2007/11/22 (33,468次)
希拉剋犯事兒 江進急診室 2007/11/21 (34,543次)
幾張展示歷史進程的圖片敲人腦殼(多圖) 2007/11/21 (34,652次)
不是小笑話:江已提前進入共產主義(圖) 2007/11/20 (41,075次)
朱熔基:股市失控 危機就在面前(圖) 2007/11/20 (43,399次)
探月副總:相信我,嫦娥跑不了,別聽瞎說(圖) 2007/11/19 (35,526次)
阿根廷震一震 羅幹在北京篩糠不止(多圖) 2007/11/19 (34,918次)
致敬!世界需要這樣的民選議員(圖) 2007/11/19 (37,626次)
"紅太陽"的光輝在行宮裏如此閃爍(多圖) 2007/11/18 (46,589次)
給王岐山安竊聽器 劉淇奧運已花掉五百億(多圖) 2007/11/17 (46,864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