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盧雪松(4):徹底告別「狼奶」信仰
 
2007年11月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接上)

以下是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盧雪松的第四部份內容:

一個好社會的實現要靠每一個人的點點滴滴的躬行努力

記者:您對汪先生提出的藍色短信、啓動葉利欽風潮這部份內容怎麼看呢?

盧雪松:至於「藍色短信行動」這樣的問題,我並不是時事觀察家,由於興趣原因和個人知識結構原因,對操作層面的問題缺少成型的見解。至於這樣的行動是否能夠實行,有多大影響,我倒更想懷着一種隨其自然、樂見其成的心態。人類的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迅捷的變化,而且往往難以逆料。有些事你想讓它永遠不變,但卻不一定能隨願。

不過,和「呼喚中國出現葉利欽」 的呼聲相比較,我個人仍然更偏愛像前捷克總統哈維爾那樣的人文思想者。兩人雖然都是集權時代的終結者,但葉利欽顯然較哈維爾缺少深層的人文思考和價值關懷。因而對於一個國家的內在精神來說,也就比較缺少更有益的和更可持續的建設性。以我個人的性格和興趣,與社會革命這樣的大事件相比,我倒是更關注人性的復歸這樣的更精微、更深入些的問題。

我覺得,現在已經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扭轉一種不合時宜的陳舊的社會關係並不是社會重建的最終目的,甚至都說不上是一個目的,它只是必要的過程。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應該是一個新鮮的、合理的、健康良善、開放包容的社會的建設,這才真正是目標所在。大廈之傾,完全可能只費一瞬功夫,而公民意識的培育養成,對鬥爭革命的恐怖觀念的告別,追求真理、信仰真理的價值觀的建構,坦誠互愛的社會文化心理的培育……這些都是我覺得更根本的一些問題。

健康的文明社會不是一夜之間能夠建成的,因爲徹底告別曾經深植於內心的「狼奶」信仰,避免它們披着其它外衣復活,這需要一個過程。至少對於當下的大陸,我想,重建一個嶄新的人文環境,對於社會建構的關係重大。如果說,我們願意爲這個民族承擔些什麼,那麼,我想將那些被深重的災難壓垮了精神脊樑的人們重新喚醒,這是個艱難但有意義的工作。好在我也相信,同道會越來越多,至少汪先生就是我的一個榜樣與同道。

從閱讀此信最開始的興奮之後,我正慢慢轉入冷靜。「畢其功於一役」,可能只是我們的一種良好的願望,操之過急,有時還可能反倒事倍功半。「無求而得」,是我青年時代曾聆聽到的一個重要的人生教誨,併成爲我此後的成長中受益匪淺的真理。那不合時宜的一切,固然都沒有再存在的必要,新的、美好的世界卻還要靠我們一點點踏踏實實地去開創。因此,我也非常欣賞汪先生平靜的心態。

至於中國接下來將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我雖對它充滿期待,料定會有精彩的看頭,但也相信:由英雄來改變的歷史,只是一個恢宏開場,一個好社會的實現,要靠我們每一個人的點點滴滴的躬行努力。

(待續)

購票從速!新唐人「聖誕奇觀」晚會看的就是奇觀




 
分享:
 
人氣:15,7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