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體版 |
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專題 › 文章: | |
看懂習近平: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多圖/視頻)
阻擋順天而行的渣滓們都在被習近平清除! 【人民報消息】中國有一句意義很深刻的老話: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習近平在談到國家往什麼方向走的問題時引用了這句話。
文章說,今天想萬里,人們已經不能想象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如果沒有那麼一批與萬里作出了一致的政治判斷、人生選擇和歷史站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當代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子。人們看歷史,常常會把政治家的政治品格和政治選擇聯繫到一起。同樣,多少中國人也正是在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歷史緊要關頭,親見了萬里的政治品格和政治選擇。不投機,不動搖,不仿徨,不畏懼……正是這樣的政治品格,造就了「萬里不到,火車不跑」的萬里;也正是與這樣的政治品格相互依傍的政治選擇,成就了「要吃米,找萬里」的萬里。 在十年浩劫之中,萬里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扭轉了鐵路系統的混亂局面,認真貫徹落實整頓的方針。萬里的政治選擇,其明在和潛在的政治風險幾為所有人知曉,因而也具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和道德感召力。而這種政治影響力和道德感召力,也正是改變歷史潮流之偉力。 而人們之所以信任這樣的政治家,不僅是信任其政治選擇,更是信任形成其政治選擇的政治判斷。這種政治判斷,其實就是以人為本的常識性判斷。萬里在安徽農村看到農民沒褲子穿,孩子都藏在地鍋裡取暖,臨近年關,卻為沒有一兩白面,吃不上餃子而發愁……萬里馬上命令農業部門開倉放糧,給每戶農民5斤面過年。 政治低谷時不屈服、不茍且的政治品格,以及「萬里不到,火車不跑」與「要吃米,找萬里」之間的政治邏輯的一致性,為中國的改革奠定了道德之基和信任之基。 ◎ 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這是習近平2012年12月31日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著重強調的。 那次會議,習近平還談到: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要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也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習近平還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全會決定歸納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我們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答問時說: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講話說: 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 習近平還說:改革是循序漸進的工作,既要敢於突破,又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確保實現改革的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國家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進行部署的,要注意避免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的傾向,破除妨礙改革發展的那些思維定勢。 ◎ 習近平對縣委書記提出新要求 史有古訓「郡縣治,天下安」。習近平曾任正定縣縣委書記,對縣委書記崗位之重要、責任之重大,有著切身感受和獨到見解。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對這些「一線總指揮」提出更高的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做發展的開路人,做群眾的貼心人,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15年6月30日,習近平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說: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對黨絕對忠誠,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執行黨的紀律和規矩,真正做到頭腦始終清醒、立場始終堅定。 習近平是黨總書記,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裡的三個江家幫無法動的了的,所以提到的「對黨絕對忠誠」的「黨」不是必將滅亡的中共。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說:對黨忠誠,是縣委書記的重要標準。縣一級陣地,必須由心中有黨、對黨忠誠的人堅守。要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習近平還解釋了一下:心中有黨,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習近平還告誡他們不能站錯隊,不能站到江澤民邪惡集團一邊:作為黨的幹部,不論在什麼地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經得起風浪考驗,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 2013年11月27日,習近平在山東菏澤召開座談會說:縣委書記擔負著領班子、帶隊伍、抓發展、保穩定的重任,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幹工作搞事業都要靠這一點,這才是「永動機:」,才能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習近平還說:做發展的開路人,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要做發展的開路人,勇於擔當、奮發有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和順應深化改革新進程,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從實際出發,帶領群眾一起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特別是要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氣風發、滿腔熱情幹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幹一年、兩年、三年還是濤聲依舊,全縣發展面貌沒有變化,每年都是重覆昨天的故事。 縣委書記要強化責任,牢記自己是推動縣域農村改革發展的第一責任人,推動農村改革發展責無旁貸,必須逐級明確責任,強化工作措施,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要做群眾的貼心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心系群眾、為民造福,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真正做到心系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 縣委書記是直接面對基層群眾的領導幹部,必須心系群眾、為民造福。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要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不滿意的問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要做班子的帶頭人,帶頭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帶頭搞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帶頭抓班子帶隊伍,帶頭依法辦事,帶頭廉潔自律,帶頭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帶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率先垂範、以上率下。 如果把國家喻為一張網,全國三千多個縣就像這張網上的紐結。「紐結」松動,國家政局就會發生動蕩;「紐結」牢靠,國家政局就穩定。國家的政令、法令無不通過縣得到具體貫徹落實。因此,從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看,縣一級工作好壞,關係國家的興衰安危。我曾擔任過縣委書記,每與同行談起,大家總有一致的感慨:官不大而責任不小。 ◎ 中國的發展壯大對美國不是挑戰而是機遇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里根在西柏林勃蘭登堡門前發表講話, 呼籲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推倒柏林牆」。 中共國正在向中國轉變,這個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百年千年。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中國的改變,向著正常的社會轉變。
![]() 來自五大洲的青少年組成「騎向自由」單車隊,為讓人們知道中國法輪功學員遺孤 依然遭到迫害而橫穿美國,沿途告之真相。 奧巴馬如果真支持中國走向光明的話,那有一個活動美國總統一定要支持。這就是來自全球五大洲近30位青少年通過騎自行車橫跨美國,呼籲全世界關注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關注被折磨致死的法輪功學員所留下的遺孤,並將其中的5名孤兒營救到美國。他們 6月1日從美國洛杉磯出發,一路向東行,7月16日抵達終點站華盛頓特區,完成45天跨越美國19座大城市的壯舉,全程3,000英里。
來自五大洲的青少年組成「騎向自由」單車隊,7月16日來到美國首府華盛頓, 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 (人民報首發) | |
| |
相關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