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北京逾百名園 被改成餐館寫字樓或儲物間(圖)
樂家花園一角。被改造成白家大院後,只有來消費的食客才能在園子裏參觀。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翟威凌綜合報導)北京海淀區蘇州街上有一處具有300多年曆史的古典園林,在民國時期爲同仁堂樂家所有,所以被稱爲「樂家花園」。 但從14年前開始,這座園子就不再姓樂。現在它的名字是「白家大院」,是一家高檔餐館。想進去逛逛?您得先掏飯錢。 據《北京日報》2015年10月23日報導,歷史園林被佔用,樂家花園不是孤例。北京市首次歷史園林遺址普查工作剛剛結束。根據了解,全市範圍內,歷史文獻、典籍曾有記載的園林共計1,094處,目前園林風貌尚存的有423處。在保存較爲完整的園林中,被佔用現象普遍存在。 「有改餐館的、有變平房大雜院的,還有被單位佔用的。」據調查人員透露,被佔用的歷史園林遺址集中位於東城、西城和海淀3個區,保守估計有100多處。 樂家花園變高檔餐館 吃飯才讓參觀 連日來,記者對部分現存的歷史園林遺址進行了實地探訪。 樂家花園,也就是現在的白家大院,位於蘇州街29號,緊挨着八一中學,百米之外,就是著名的中關村創新創業一條街。 中午12時30分,正值飯點兒,記者想假裝來就餐的食客,到園子裏轉轉。沒想到剛要進門,就被一位穿着清朝宮女服飾的服務員給攔下了。 這是一處清麗、典雅的所在。前院有荷塘,四周假山堆棧,遊廊環繞,小橋流水。假山背後,是兩處風景秀麗的三合院,曲徑幽深、花木扶疏,內有玉蘭堂、仁壽殿、待月軒等多個古建。不過大部份古建都被改造成包間,用來餐飲接待。 「您吉祥。」園子裏引導客人、上菜的服務員,清一色着清朝宮廷服飾,見人就屈膝道吉祥,恍惚間還以爲身在清代的某個王府花園。 實際上,樂家花園本來就是一座王府園林。歷史記載,該園系清太祖次子、禮親王代善的後代於清康熙年間建造,被稱爲「禮親王花園」。民國初年轉給了聲勢赫赫的同仁堂樂家,更名爲樂家花園。1949年後,該園由八一中學使用。大約在2001年,樂家花園被一家餐飲公司佔用,改造成現在的白家大院。 「我記得沒有這白家大院的時候,這地方是可以隨便進出的,九幾年我老上這兒溜達。」一位海淀街道的老居民告訴記者,但是現在不行了,「聽說只對吃飯的人開放,人均消費好幾百。」老先生直搖頭。 花園北門外,一位看自行車的大爺也對記者連連擺手,「我在這兒好幾年了,就知道里頭是古建,不吃飯不讓進。」 記者又隨機採訪5位附近寫字樓的工作人員,他們誰也不知道,有一座王府花園和自己同在一條街上。 蓮園身陷大雜院 古亭變儲物間

蓮園的古亭被居民當成儲物間。

記者探訪的第二站,是東城區朝陽門南小街附近的蓮園。這是一處建於晚清時期的私家園林,現存遺址由紅巖衚衕19號及新鮮衚衕18號組成。 這是高樓林立中的兩處不起眼的院落。記者先進了紅巖衚衕19號,轉了一圈,大失所望,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大雜院。院內正在改造、裝修,十多間房子大多數是空着的,有的被改成了現代氣息濃厚的玻璃間。無論是院落的佈局,還是房屋的建築風格,看上去都和古典園林沾不上邊。 倒是隔壁的新鮮衚衕18號,還保留了些許的園林風貌。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嶙峋的假山石,假山上有臺階,一步一步向上,院落高處一座曲尺形的遊廊。遊廊長度預計在四五十米,雖然整體構架還在,但部份牆體和屋檐已經坍塌,遊廊裏堆積着磚石沙土,還有一些板材、雜物。 和假山、遊廊相對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角方亭,亭柱表面的紅漆已經斑駁、褪色。這座方亭正好夾在兩座平房之間,亭子裏堆放着自行車、塑料盆、鳥籠等物品,顯然已被居民當成儲物間使用。 天壇牆外被佔多年 維修成老大難 據調查人員介紹,歷史園林被佔用現象在全市較爲普遍。著名的皇家園林,如天壇,也面臨着局部被佔用的難題。 「我們的天壇南牆,有好幾百年曆史,現在有些部份已經開始風化了,但是修不了。」公園一位管理人員介紹。而修不了的原因是南壇牆外有一片以壇牆爲壁的自建房,還有數十棟簡易樓。「都蓋上房了,還怎麼修?」 據了解,天壇公園佔地面積273公頃,由於歷史原因,天壇內外被佔據的面積有70多公頃。近些年來,經過多方努力,現已騰退20多公頃,仍有50公頃正在等待騰退。 公園管理人員介紹,根據申遺承諾,天壇作爲世界文化遺產要按照規劃逐漸拆除壇域內非文物建築並恢復爲綠地,這既包括天壇公園現有管理區域,也包括現公園區域以外的原壇域範圍,從而達到世界文化遺產組織提出的「完整性」原則要求,完成這一工作的最後期限是2030年。 全市400多處園林遺址中,能進入北京歷史名園名錄的只是少數。衆多被經營單位、機關等佔用的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如何讓其騰退、恢復其原有歷史風貌,仍舊是現實難題。 根據了解,有關單位正在研擬歷史名園的具體保護管理辦法,未來對於佔用園林古建等行爲將會在法律上得到約束。 近年來,每個文明國家無不費盡力量保護自已的文物古蹟。但炎黃子孫雖有幸生在有五千年曆史文明的中國,但卻被中共洗腦66年,不知道祖宗是誰,也不知道保護文物古蹟有何用。中共教育國人「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現在卻嚐到了惡果,社會問題連中共自己都解決不了,現在成了難題。△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老人凌晨撿到鉅額現金 雨中等失主歸還(圖) 2015/9/19 (35,722次)
殺女大生的嫌犯供稱 僅想找個人發泄(圖) 2015/8/14 (33,529次)
無人超市信用測試 國人誠信待加強(圖) 2015/6/6 (29,881次)
爲躲債務 男子購買蠟像「詐死」(圖) 2015/4/17 (26,610次)
小夥抓賊被傷不後悔 再遇到還會出手(圖) 2015/3/21 (28,302次)
爲照顧癱父 她成了「奔跑女孩」(圖) 2015/3/9 (28,304次)
2名高中輟學生 9天跨省殺害7人(圖) 2015/2/14 (28,840次)
安徽腦癱女孩用腳趾敲寫勵志小說(圖) 2015/1/22 (32,292次)
4.5萬元匯錯人 誠信女專程從北京赴港城退錢(圖) 2015/1/11 (32,133次)
北京青年報"解散黨組織"是讓習下臺(圖) 2015/10/26 (106,334次)
古國攜手!習訪英當日鐵樹開花又結果(多圖) 2015/10/24 (97,196次)
習近平的新黨紀條例讓老江戰戰(圖) 2015/10/22 (91,451次)
堅持正統婚姻觀念的樞機主教伯克(圖) 2015/10/22 (64,398次)
遙遠星系的外星怪物綁架了這對夫妻(多圖) 2015/10/21 (72,841次)
神奇泉水數百年來從未失去過信用(多圖) 2015/10/21 (63,279次)
屠呦呦獲獎後 新華網還不肯放過她(圖) 2015/10/20 (82,536次)
新華網首頁這篇新聞題目有點嚇人(圖) 2015/10/19 (84,309次)
章家敦分析的時局爲何不可能出現(多圖) 2015/10/17 (83,221次)

一位太子黨:驚聞失傳百餘年的歌唱技巧(多圖) 2015/10/16 (192,332次)
習近平去年的講話365天之後才見天日(多圖) 2015/10/15 (350,499次)
天象大變!習近平近期要下這盤棋(圖) 2015/10/14 (109,211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2)(多圖) 2015/10/13 (67,947次)
李鴻忠險情!新華網兩分鐘聚焦湖北兩次(圖) 2015/10/12 (81,981次)
中國是和平的獅子 永遠不當狼(圖) 2015/10/12 (79,520次)
千萬網民參戰!諾獎和TPP讓路的"一隻大蝦"(多圖) 2015/10/11 (447,640次)
中國人難獲諾貝爾獎背後的真實原因(多圖) 2015/10/10 (188,501次)
奧巴馬用TPP壓習 要看神答應不答應(多圖) 2015/10/8 (353,167次)
一張桌子分兩國 歐洲小鎮趣聞連想(20圖) 2015/10/7 (248,668次)
這則要聞 劉雲山咋不許新華網刊登(多圖) 2015/10/6 (96,285次)
習來這一下子,張德江笑肌癱瘓(圖) 2015/10/5 (90,990次)
教皇方濟各預測自己不超五年就下臺(多圖) 2015/10/4 (85,000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1)(多圖) 2015/10/2 (72,493次)
贈"和平尊" !潘基文驚喜萬分 習近平Q笑憨憨(圖) 2015/10/1 (75,751次)
臨離開美國時,教宗終於發火了(多圖/視頻) 2015/9/30 (212,169次)
一個奇夢!家中成了天然聚寶盆(圖) 2015/9/29 (57,587次)
沒戲!劉雲山李鴻忠合夥兒玩王岐山(多圖) 2015/9/28 (88,266次)
朱鎔基的遭遇!習近平聯大脫稿演講意義驚人(多圖) 2015/9/27 (395,215次)
習近平建英文臉書 劉雲山搗亂難(多圖/視頻) 2015/9/26 (196,932次)
習訪美 劉雲山背後一刀…戳到江(多圖) 2015/9/23 (106,547次)
?德國商報這篇特約評論還叫新聞麼(圖) 2015/9/21 (65,184次)
?!是誰之手改變了宇宙的結構(圖) 2015/9/20 (253,513次)
訪美里程碑!外交部長透露一個驚人消息(圖) 2015/9/19 (204,217次)
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應該改變一下(多圖) 2015/9/17 (244,126次)
王岐山談中共執政合法性 萬里已註釋(多圖) 2015/9/16 (73,007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