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水晶頭骨和麥田圈(圖)
 
許茹
 
2010年10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最近有一則新聞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這就是瑪雅文明傳說中的13顆水晶頭骨隨同4位瑪雅長老,現身在紐約曼哈頓聯合國教堂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該記者招待會是屬於10月9日至10日的國際聚會的一部份。爲何在此時瑪雅長老要攜帶水晶頭骨現身曼哈頓呢?

衆所周知,曾經有着輝煌文明的瑪雅文化留下了瑪雅預言,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預言之一。根據瑪雅預言,現在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已經在所謂的「第五太陽紀」,即最後的一個太陽紀,而第五太陽紀始於公元前3113年,至公元2012年12月21日止。此時太陽系在銀河季候中業已歷經一個5千多年的大週期。

大週期後宇宙將會發生根本變化,瑪雅預言中稱之爲「同化銀河系」。從公元1992年至2012年,這20年的時期是地球進入大週期的最後階段,瑪雅人稱之爲「地球更新期」。在這個時期地球要達到完全「淨化」,而更新期過後地球將走出射線範圍進入同化銀河系的新階段。

瑪雅預言還明確指出,當13顆水晶頭骨重新出現的時候,就是這個世界新、舊循環交替的時候,也是這個世界淨化的階段。參加記者招待會的4長老之一、13個老祖母之一的Flordemayo老人說,她們相信祖先的教導能夠爲人們指出方向,使人們能夠繼續生活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裏。

瑪雅預言是否準確,人們目前還是衆說紛紜。不過,此時瑪雅水晶頭骨現身曼哈頓,或許正是提醒人們關注瑪雅預言對人類的忠告。因爲如果到時一切真如其預言那般發生,人類還有後悔的機會了嗎?

而在我們思索瑪雅水晶頭骨現身的含義的同時,我們亦不應忘記另一個頻頻在世間出現的神祕現象,那就是「麥田圈」。它是指在農田中由於不明原因所產生的各種規律的「巨形圖案」,因主要出現於麥田中而得名。目前全球二十多個國家中已經出現了8000多個麥田圈,其圖案有單一的圓,或是由圓圈組成的連環,或者是其他幾何圖形和線條的組合,如啞鈴狀、新月狀、車輪狀等,面積與幾個足球場相若。

科學家們發現,麥田圈的圖案一年比一年精彩。它們沒有一個特定主題,但每幅圖案都極對稱,如果沒有大型量度工具,根本就難以做到。研究表明,除極少數麥田圈(簡單粗糙,易分辨)爲個人惡作劇外,世界各地絕大多數麥田圈爲超自然力量所爲。因爲麥田中的農作物並沒有受到外力的切割或損害的痕跡,而其周圍測到的強磁場和超聲波現代科學至今仍無法解釋其原因,其形成過程的 「瞬間性」也一直是個謎。更有意思的是,「麥田圈」現象會持續存在,直到農田收割才結束。

而最引人注目的麥田圈之一是於2008年7月15日在英國威爾特郡的埃夫伯里莊園裏發現的。專家們在排除了人爲製造的可能後,竟然發現它所傳達的信息與瑪雅預言有關。

從外觀上分析,這個麥田圈圖案展示給人們的是太陽系,包括中間的太陽和九大行星,內環四個軌道的行星分別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環四個軌道的行星分別代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外層軌道線上的是冥王星,圖案中也準確的顯示出它的位置和運行軌跡特點。專家研究發現,這個麥田圈所示九大行星位置與2012年12月21日(冬至)宇宙中太陽系行星位置圖完全吻合。也就是說,這個麥田圈提示的信息是指明了一個具體時間,即2012年12月21日。這個日子與瑪雅預言中所提及的本次文明結束的時間相同。這裏邊到底隱藏着怎樣的玄機?

更爲奇怪的是,就在這個麥田圈出現後的一個星期,其太陽系軌道圖突然在一夜之間被修改了,而且旁邊又多了一個新的大彗星麥田圈圖案。被修改的太陽系圖中,九大行星的相對位置不變,太陽的體積則大幅膨脹了好幾倍,以至於最接近太陽的兩顆行星即水星和金星被太陽給吞食了,地球則緊挨着太陽轉。旁邊新增的麥田圈顯示太陽系外有一個巨大彗星正在接近中,被專家解讀爲巨大彗星的Nibiru即將進入地球附近的月亮軌道,並將撞擊月球。這個新的麥田圈似乎要告訴人們,宇宙正在發生的可怕的事情。

還有 1999年的一個麥田圈圖案,與2003年在高倍顯微鏡下看到的SARS冠狀病毒竟然是一樣的,令人不可思議。而今年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2日報導,在被譽爲英國「UFO之都」的沃敏斯特再現神祕的三維「麥田圈」。6月份,英國牛津郡金斯頓庫姆比附近的一個麥田裏也出現了長約600英尺(約合183 米)、僧帽水母形狀的「麥田怪圈」。5月份,大陸一名地理愛好者在使用谷歌地圖的軟件觀看衛星拍攝圖片時發現,天津市西青區的一片毫不起眼的農田裏也出現了一幅有規律的幾何圖像。它們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思索嗎?

或許,誠如一些人所言,瑪雅水晶頭骨的出現和麥田圈的頻頻造訪就是爲了警示人類:人類本次文明已經走到了新舊更迭的門檻上,「世界末日」雖然不存在,但卻有「淨化」過程中的劫難與淘汰。什麼人能夠走過更新期,能夠在「淨化」後走入新紀元,那就要看每個人的選擇了。


 
分享:
 
人氣:38,50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