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暴風雪下,2010年中國經濟艱難開局
 
2010年1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北京一場紛紛揚揚的早雪,在短短几天內,演變成了從北到南席捲中國的寒潮和暴雪,京津等地氣溫降至近40年曆史同期極值,降雪量創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大值,這讓中國的2010年在中央氣象臺的橙色警報中拉開了大幕。

據外電報導指出,大範圍的極端天氣,物價暴漲、交通停滯、運輸中斷和能源短缺,應對寒潮與暴雪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成爲北京當局的嚴重挑戰。

此前一年,爲了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困局下自保,北京當局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但在這場不期而遇的大雪面前,通脹預期被驟然放大,諸多被經濟高速發展所掩蓋的短板暴露得一覽無遺。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依賴於快速而可靠的客貨運輸能力,大雪和冰凍氣候嚴重阻礙了能源和食品運輸,導致物資供應和電力短缺。拉閘限電,打亂了居民取暖以及醫院、鐵路、電臺甚至金融系統的社會經濟正常運營。通脹的驟然放大,使得投資者擔憂當局會上調利率,從而引起經濟放緩、股價下挫。而煤電告急,隱含着又一輪的漲價預期。

雖然官方媒體一再宣稱,作爲突發性事件,暴雪並不能對經濟運行的趨勢產生實質性影響。但高盛7日發佈的報告指出,「異常強勁的實體經濟增長」正加大通脹風險,而暴雪和嚴寒等惡劣的天氣條件更加大了通脹上升的壓力。

公衆對能源和交通的關注首當其衝。由於寒潮的影響,中國各地用電負荷屢創新高,華中華東多個城市拉閘限電,電煤供需矛盾再度顯現。而這場天災帶來的困擾中,除了暴露出中國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巨大缺口,顯然還夾雜着多年來政策不當而埋下的隱患。

諸多業內人士將其歸咎於定價體制的不合理:電煤價格與市場接軌,價格持續攀升,而下游電價仍然沒能擺脫計劃經濟的管控方式。持續的暴雪讓煤炭價格扶搖直上,更讓電力企業大呼「雪上加霜」。

通脹風險則無疑是被暴雪嚴寒天氣催化了的最直觀壓力和亟待應對的危機。隨着暴雪和低溫而來的,是以蔬菜爲首的食品價格大幅上漲。以北京爲例,蔬菜批發價一度上漲40%以上;天津各大批發市場的白菜、辣椒、土豆、洋蔥、冬瓜、芹菜等常見蔬菜的漲幅也超過10%。

而可以預見的是,在2010年,漲價的絕不僅僅是食品,接踵而至的就是工業品,以及水電費的上漲。這場大雪帶來的開端,似乎註定了關於通貨膨脹何時到來的討論會貫穿全年。

稍具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物價上漲考驗的絕不僅僅是升斗小民的菜籃與飯碗,一旦超出了5%的範圍,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就會從正面轉爲負面。首先,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極有可能引爆隱形的社會衝突。其次,如果物價增長過快,缺乏安全感的大量民間儲蓄將湧入資本市場,進入股市和樓市,產生大量經濟泡沫。實際上,這方面的隱憂已經開始顯現。

在暴風雪下,2010年中國經濟艱難開局。

 
分享:
 
人氣:14,19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