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韓僧畢生追求終見神奇(多圖)
 
童昕
 
2007年7月14日發表
 

韓國著名寺院浮石寺,建於韓國三國時代新羅文武王16年(676年),
爲韓國華嚴宗的首寺剎。(攝影/金國煥)

【人民報消息】5月中旬,世界舞臺藝術新秀美國神韻藝術團結束了2007年上半年81場世界大巡演,4月末,神韻藝術團也曾到韓國上演3場,感動了具有濃厚中華文化淵源的韓民族。非常獨特的,在韓國有很多僧人、比丘尼和修女來觀看演出,爲什麼修煉的人會對藝術演出感興趣呢?


吳永圭(攝影/洪偉)

其中一位來觀看演出的吳永圭是一位85歲高齡的僧人,他說:「我本來對世上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感興趣,從小就沒看過什麼演出,看什麼藝術演出也不覺得有興趣。但神韻的演出不同,這樣的演出不能完全將它看作是藝術表演,其中的內容太深奧,包含着許多修煉的道理,美妙不能用語言來描述。」

吳永圭說在觀看的過程中,他一直在落淚。對這樣的演出爲何會有如此獨特的感觸,這還要從吳永圭的人生說起。

母親的胎夢

吳永圭出世之前,他的母親共生了4個女兒,因爲總是生女孩,對於一個重儒教的韓國家庭來說,這當然是最大的不幸,家裏甚至有人說要把她趕出門。所以她就常去廟裏拜佛,後來就懷孕了。

母親在生吳永圭之前做了一個夢,夢見佛從天上下來給了她一本書,又夢到一個孩子在水上跳來跳去,又跑到火裏跳來跳去,但跳到水裏也不會被水淹,跳到火裏也不會被燒傷。母親就想可能是因爲常常拜佛的原因吧,將來等這個孩子長大了要讓他到廟裏去學習。

童年的期待

在吳永圭的家鄉有一個老人,是韓國朝鮮時代高宗皇帝的僕人,吳永圭8歲的時候拜他爲師,跟他學中文。當時拜的這位老師已年過七旬,他對《格庵遺錄》非常熟悉。(《格庵遺錄》是韓國非常著名的預言,相傳朝鮮中期天文學家南師古,少年時去金剛山遇一神人得一祕訣,但上通天文、下達地理的南師古並未能領會其中的深意,因此只是按照神人的吩咐將其記錄下來。南師古號格庵,因此名爲《格庵遺錄》。)這位老師不僅教授中文,同時也經常給學生們講做人和人生的道理。

他曾跟吳永圭說:「如果你能活到70歲以上,就能見着來到塵世的彌勒佛,傳正法,屆時這個世界就變好了,會發生像開天闢地一樣的變化。我是熬不到那個時候了,又沒有後代,非常可惜。但你要想活到那個時候,就必須做到事事處處爲別人着想;要孝敬父母,當發生開天闢地變化的時候,只有孝子才能活下來;還不能做違法的事;要敬重任何一個人。其實一個人爲別人着想也就是爲了自己。」

老師的這些話,吳永圭一直牢記在心。爲了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他付出了很多努力,爲別人着想,幫助他人,如幫路人拿包等都已經成了習慣,這樣的事情很多。

吳永圭說,有一年過年,他的姐姐爲他做了一套新衣服,當時母親已經去世了,家裏也不寬裕。吳永圭穿上新衣後就高高興興地找小朋友玩去了。但到小朋友家以後,看到小朋友在哭,因爲他爸爸愛賭,家裏生計全仗母親給別人做衣服維持,非常困難。正月裏,別的孩子都有新衣服穿,而他沒有。吳永圭見了心裏非常的難受,就把自己的新衣服給了那個小朋友,自己穿上舊衣服,爲了這事還被姐姐罵了一頓。當時,在吳永圭的小腦袋裏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等到正法傳出的那一天。
 


吳永圭與車法蓮正在學法輪大法。(攝影/洪偉)

尋尋覓覓數十載

此後吳永圭曾去過廟裏,但廟裏的僧人求的卻是錢,廟裏不行,又開始到山洞裏去修煉,曾經與一個修道的人在一起住了一段時間,但發現這位道人修了30多年了,還會因爲一些小事,經常發脾氣,所以吳永圭認爲在這樣的地方待100年也沒用。

時光飛逝,尋尋覓覓中,不知不覺地吳永圭已是近60歲的人了,吳永圭覺得還是得去系統地讀一讀八萬大藏經,出家修行。後來就去了佛教大學,在佛教大學上課的時候,當時講的是涅盤經(釋迦牟尼佛晚年即將涅盤時所講的經。)釋加牟尼佛晚年的時候說:「我傳法48年,講的都是假義士,是爲了未來真義士的出現打基礎的,從現在開始講真正的情況」。其後的內容就是《涅盤經》中所記錄的,講的是末法時期會出現轉輪聖王(也稱法輪聖王)的事。吳永圭說,當時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來了精神。」

後來吳永圭去了江原道(韓國的地名)的一個廟,在那裏學習經書,並被留在那裏講課。但是廟裏唸經只學表面的東西,要花20年以上才能學完的佛經,1年之內就講完了,講課只需快速翻頁就行。吳永圭說,「廟裏妒嫉心和貪心還很嚴重,有個僧人還逼我們吃肉,後來我就離開了那裏到了一個朋友家。」

這個朋友住在江增山(音)的故居(韓國增山道的創始人)的附近。這個村子大概有2,000戶人家,村裏的老人都是江增山的弟子。有一次,吳永圭看到一些老人用手指着一塊稻田,拍手叫到「彌勒佛來到人世上,我們怎麼還不知道呢?」

吳永圭廳了這句話非常震驚,問「你們是什麼意思啊?彌勒佛在哪裏呀?」他們說,以前江先生預言過,村子前面的松樹田變成桑田,桑田又變成稻田的時候,彌勒就會來。當時那裏因爲修公路,真的將原來的桑田變成稻田了。

「當時是1982年,我看到這個預言實現了,就跟朋友說:『我現在已經沒有必要有房子了,我要去尋找彌勒佛』」。就這樣,吳永圭離開了朋友家,在韓國全國各地雲遊,卻沒有找着。後來吳永圭突然想起江增山的一句話:「去找彌勒佛要倒霉,坐着修德的話,彌勒佛會來找你。」於是吳永圭開始安下心來,在一個廟裏刻苦修行,每時每刻都想着怎麼做才能做好。

佛教經書中所述法輪聖王

從1988年開始,吳永圭集中學習《涅盤經》,因爲這個經很難解釋,可是吳永圭能理解,所以就給學者或僧人講課,但能聽懂的沒有幾個人。這個經裏講「經書的意思不到時候聽不懂」,「十七卷裏說:『不到時候不要打開書』,也許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吧。這個經的內容都是講「法輪聖王出現了才是正法,在那之前沒有正法」。經書中說:「小乘佛法都是爲了迎接轉輪聖王出世而出現的經書,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意義」。這就是《涅盤經》最主要的內容。

《涅盤經》說:「轉輪聖王從古到今只有一位,轉輪聖王不出現沒有正法,法輪聖王一出現世界上的盜賊一朝善。」

《涅盤經》還說:「法輪聖王正在培養菩薩、大菩薩,突然間在一天早晨出現,讓世人震驚,到那時一切都會改變了。」

而佛教中的《祕密藏》說的也是轉輪聖王的故事。

機緣來臨

吳永圭說他的生命就是爲了等待正法,《格庵遺錄》中說1993年正法傳出,2005年傳播到世界,不要失去這個機緣修道,在發生開天闢地變化的時候,要活過來。

這個預言書又講,未來可能不一定與預言書所講的一致,主佛(彌勒佛)到世上是主佛說了算的,到那時絕對和預言書裏所講的不一樣。因爲現在的修煉方法,都不能修成,所以吳永圭就開始一邊對別人講他對《涅盤經》的理解並將它製作成書,一邊等待着屬於自己的機緣。

去年的一天晚上,一起修行的老尼姑車法蓮問吳永圭,之前說第2天要去首爾,有沒有定下來?因爲如果吳永圭去首爾的話,她就要起很早爲吳永圭做飯。吳永圭說不去了,沒有必要去首爾。說完後就回房間了。

吳永圭接着說,但回到房間以後不知爲什麼又想要去首爾了,總覺得好像有什麼好事在等着自己,不能安心在家待着。可是又已經告訴老尼姑說不去了,這個計畫已經來回變了兩次了,剛剛才說的不去,現在又變卦,再跟她說要去,總覺得不好意思。

吳永圭想,乾脆第2天早晨自己去煮點麵條吃算了。

轉天清早,吳永圭到了廚房,一看,老尼姑已經做好了飯。就奇怪地問:「你怎麼做飯了呢?」

老尼姑說,她本來在睡覺,突然有一個高中生模樣的年輕人,一隻插在褲子口袋裏,站在外面敲門,而且很奇怪的是,門廉怎麼變得像透明的一樣,外面的情景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她正要準備起床去開門,年輕人又不見了。睡意正濃的車法蓮也沒想太多,倒下接着睡,但不一會兒,那個年輕人又來敲門,還是像上次一樣,敲了幾下,老尼姑還沒有來得及去開門,他又不敲了。這時車法蓮已經清醒了,就想,「是不是吳永圭要去首爾,讓我去爲他做飯的呢?還是去做飯吧。」

夙願終成

坐在首爾的地鐵上,吳永圭看到對面坐着一個婦人,手裏拿着一本燙金的書,心想,一般只有經書才會做成這樣,但這本書看起來又不像以前見過的其他的經書,於是就把腰彎下來,看看書名是什麼,當看到「轉法輪」3個字的時候,吳永圭大吃一驚,一下就想起了《涅盤經》裏講轉輪聖王下世的事,除了法輪聖王,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敢說是在轉法輪呢?就跟那位婦人說:「這是一本非常珍貴的書啊」,對方回答說:「老師傅,你要看啊?」,吳永圭說:「是呀。但這麼珍貴的書,我不能白收,你如果能把電話號碼給我的話,我把錢寄給你。」

吳永圭拿過書來迫不及待地打開,首先看到的是寫在《轉法輪》前面的短文──「論語」,吳永圭說:「一看之下,當時驚得腦袋一片空白,書上所講的法理如此之深奧,覺得自己好像得到了全宇宙」。

一看完「論語」,吳永圭馬上就打電話告訴老尼姑車法蓮:「從現在開始不要再看《涅盤經》了,我給你送一本珍貴無比的書,從今以後看這本就可以了。」

一回到寺裏,吳永圭馬上把書拿給車法蓮看,她一打開書首先看到李洪志師父的照片,驚訝地說:「就是這位早晨叫醒了我」。

從那以後,老尼姑車法蓮也開始修煉法輪大法,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轉法輪》裏所說的去做。車法蓮說,直到現在,在打坐中看到師父的形象仍和那天早晨看到的一樣,非常年輕,像個高中生,一隻手插在褲子口袋裏。

吳永圭則說:「現在看師父的《洪吟》(法輪大法中的一本經書),眼淚就止不住流,我現在頭腦裏想的就是怎樣使這個法讓更多的人知道,只有這個想法。」

在觀看美國神韻藝術團的演出時,吳永圭說,他更明確地知道了,自己這一生的等待意味着什麼……。


左爲車法蓮,右爲吳永圭。正在煉法輪功。(攝影/洪偉)


(新紀元週刊)原題爲: 「韓僧觀神韻:明示畢生的追求」

 
分享:
 
人氣:26,47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