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槍聲劃破天安門廣場的夜空 (多圖)
 
2006年5月3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十七年前的六月四日深夜十二點整,中共出動野戰軍把槍口對準手無寸鐵的愛國青年學生以及聲援民衆,並向他們射出了罪惡的子彈!衝鋒槍淒厲的聲音劃破了天安門廣場的夜空……

* 磨刀霍霍 做好準備

據作者甘泉在網上發表文章《揭開中共「六四」屠城黑幕 》道,其實,中共在「六四」前已部署好了一切屠城的準備工作。一大批、一大批的軍車裏裝滿的是各大軍區調遣到北京來的軍人。有些軍車裏的軍人,在車裏傻呆了三天三夜,不準下車,不準聽小收音機,不準說話,不準看報紙。一句話,不讓他們知道真象,不讓他們泄露軍事機密。上級,神祕兮兮的,誰也猜不透上頭的意圖?後來上級正式下達了緊急命令說,北京市民要暴動,學生要造反了!你們的任務是:鎮壓暴動,穩住政局!

一直以來,都是黨指揮槍的。二話沒說,這些軍人馬上跳下車來,各就各位,堵住各條交通要道的路口,人人端起衝鋒槍,如臨大敵似的虎視耽耽地監視着過往的行人。這時,街上已看不到一個警察了。一派肅殺的景象,真是紅色恐怖啊!市政府通知:老百姓一律留在家裏,不要出門。如你要出門,只能往前走,往前看;如你邊走邊東張西望的,那子彈就不長眼了,就會朝你射來。

「六四」那天上、下午,在天安門廣場裏到處都有學生代表站着演講,坐在地上的學生都十分專注地聽,紀律好極了!老百姓都紛紛支持和鼓勵他們,還主動送東西給他們吃。當時,每個學生都圍上一條毛巾,帶着一瓶水。大白天,在天安門廣場上空,一直反覆迴盪着北京當局的廣播聲:「你們注意了:現在限令你們在今天晚上十二點整之前要撤離天安門廣場,否則後果自負!」

到了傍晚,老百姓主動組織起來,把政府特意擺放在地上沉重的隔離墩搬開,讓遊行隊伍暢通無阻。這時,天安門廣場四周,人山人海,羣情激昂!由知青們組成的三十多輛摩托車隊,精神抖擻、浩浩蕩蕩地圍繞着北京城牆遊行,高喊着聲援愛國學生的口號:「反貪污腐敗!」、「我們要民主!」、「我們要自由!」

入夜,天安門廣場燈火通明。九點到十點,無數軍人已逐漸縮小包圍圈,把仍留在天安門廣場內的愛國學生團團圍住,並宣佈:「只准出,不準進!」另外,他們企圖尋找殺人的藉口,製造開槍的事端:它們的便衣燒燬汽車,引起爆炸;它們的特務到中山公園前,讓坦克起火。接着,造謠中傷說:「這是那些學生搞的!」輿論有了,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

* 大開殺戒 滅絕人性

據文章道,深夜十二點整,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燈火突然全滅了!這時,坦克開路,緩緩前進。衝鋒槍「突、突、突……」,淒厲的聲音劃破了寂靜的夜空。包圍着天安門廣場的軍人們肆無忌憚地向不肯離開的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開火了!

一批又一批的軍人衝上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學生倒下去!這「莊嚴而神聖」的天安門廣場,此時此刻竟變成了屠場;這些軍人「莊嚴而神聖」的帽徽,此時此刻卻濺滿了愛國者的鮮血!那些充滿了靈氣的,有理想、有抱負、有學問、有才華的熱血青年,萬萬沒有想到「人民軍隊」的槍口竟會對準自己的胸口。現在,一切都不容任何人再發出質疑,「六四」天安門廣場大屠殺開始了!他們沒有誰能倖免,一個個都倒在血泊裏……

毀屍滅跡 死無對證

據文章道,屠城後連續三天,北京戒嚴了!人們只聽見直升機在天空上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它們來回地忙碌着,緊張地用了三天的時間,才把學生慘不忍睹的屍體運完,並馬上進行處理。這就叫做「毀屍滅跡,死無對證」。

慘象,已使人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人耳不忍聞!

然而,中共竟內外宣稱,「人民子弟兵」「沒開一槍」地「平息」了這場「反革命暴亂」,「事件中沒死一個人」。如不是親身經歷,誰敢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竟還有如此流氓邪惡的事情!

可憐手無寸鐵的愛國青年學生以及聲援民衆們被射殺了,被坦克碾死了!斷腿斷臂,渾身血染,腦漿迸裂,甚至是一攤肉泥……有他們的屍骸爲證;有無數幅死難者的照片爲證;有許許多多血跡斑斑的衣服爲證;有那些「軍人」臉上留下的血污及他們雙手沾滿的鮮血爲證;更有「天安門母親們」血淚的控訴爲證!!

























………………………………


恐怖!殘忍!血腥!……我們實在無法再看下去!中共建政50多年的歷史是用鮮血和謊言寫就的歷史。「在長期殺人的歷史中,中共已演變成一個變態系列殺人狂。通過殺人來滿足其大權在握、生殺予奪的變態快感;通過殺人來緩解內心的恐懼;通過不斷殺人來壓制以前殺人所造成的社會冤仇和不滿。時至今日,中共由於血債累累,已無善解的出路。」

現在,《九評共產黨》已出,看看這本正在解體中共的奇書吧;史無前例的退黨大潮已起,溶入這場勢不可擋歷史洪流吧!「唯有放棄所有幻想,徹底反省自己,而堅決不被仇恨和貪婪慾望所左右,才有可能徹底擺脫這一長達50多年的附體夢魘,以自由民族之身,重建以尊重人性和具有普遍關愛爲基礎的中華文明。」

 
分享:
 
人氣:25,94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