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師文尊師敬學(圖)
 
2016年12月30日發表
 
師文感悟到音樂藝術之高超,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在於得心應手 ,強調音樂演奏中「心靈」的主導作用,「內得於心,方能外應於器」。

【人民報消息】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爲師之道尊貴、莊嚴,老師是倫理道德、知識、價值觀念的傳授者,教人爲人處世的行爲規範,是道德的表率。《禮記‧學記》中說:「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維護師道尊嚴,不僅要求學生的言行舉止體現出對老師的尊敬和禮貌,更要從內心敬重老師,勤奮學習,做到明真理而躬身力行。 春秋時,師文自幼立志學習音樂,當他聽說師襄彈琴時鳥會隨着樂聲起舞、魚躍出水面傾聽,不禁心嚮往之,揹着行囊長途跋涉去拜師襄爲師。 師襄是有名的嚴師,輕易不收徒弟,師文再三懇求,師襄最終被他的誠意和決心所感動,收了這個徒弟。師襄給他講授樂理,手把手地教他調絃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三年後,仍彈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師襄對他說:「你缺乏悟性,學琴不夠專心,還是回去吧。」 師文悔悟自責道:「我知道,是我常常心手不專。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音調節奏,我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表達我的心聲啊。我尚不能做到使音樂發自於內心,再感應到樂器,所以手指也沒能和琴絃配合好。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從此,師文靜下心來,專心致志,清除雜念,每日認真學習,用心體悟音樂表達的意境,不斷完善修養。過了一段時間又去拜見師襄,師襄問:「你的琴現在彈的怎樣啦?」師文說:「得之心矣,請您聽我試彈一曲吧!」 師文開始撥弄琴絃,他首先奏響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八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着涼爽的秋風拂面,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 面對這金黃收穫的秋色,他又撥動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二月的夾鐘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緩緩吹來,草木發出嫩芽,好一派萬象更新的春天景象。 接着,師文奏響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十一月的黃鐘樂律,隨之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響屬於火音的徵弦,使之發出代表五月的蕤賓樂律,又使人彷佛見到驕陽似火,堅冰消釋,酷暑炎炎。 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羽、徵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祥雲繚繞,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湧出。 師襄聽後稱讚說:「你的琴彈奏得太美妙了!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師文的學習態度非常嚴肅,在老師教誨後,首先做到用心專一。他感悟到音樂藝術之高超,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在於得心應手,強調音樂演奏中「心靈」的主導作用,「內得於心,方能外應於器」。成語典故「得心應手」亦由此而來,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應、運用自如;它亦成爲中國古代音樂演奏的一項重要美學原則。 師文學琴的故事給人以啓迪:凡事講求用心,學習技藝不僅光憑外在的技巧,而是在於領悟內涵,深明其理,不斷提高修養和悟性,「得心」方能「應手」,用正心、正念以達到寧靜致遠,身心合一,與天地相和的境界。△

 
分享:
 
人氣:39,70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