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驚人圖片!宇宙大掃除 中國霧霾重重(多圖)
 
梁新
 
2013年12月6日發表
 
12月4日,江澤民老家江蘇揚州遭遇嚴重霧霾天氣。
12月3日,上海繼續遭受霧霾困擾。中央氣象臺於上午10時許繼續發佈霾黃色預警。

【人民報消息】12月初,江澤民老家揚州和發跡地上海等多個城市上空再度被清理。 新華網12月4日刊登了九張驚人圖片,是九個不同城市不同攝影記者拍照的重重霧霾。宇宙在大掃除,哪裏的壞東西越多,哪裏就越髒就銷燬的越多,哪裏的霧霾就最厲害。 一位在化驗室工作的朋友聽說天上漂浮的霧霾是骨灰,於是真的蒐集去做了一次化驗,說一點不錯,感到非常震驚。 據新華網12月4日報導,入冬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被霧霾天氣籠罩。 報導說,「事實上,這幾年每到秋冬,我國中東部地區不時會遇到霧霾天氣,只是都沒近段時間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 新華網以「霧霾『現身』中東部,局地PM2.5濃度飆高」爲小標題,引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首席預報員何立富的話說,「今年我國中東部大範圍霧霾天氣從12月1日開始發展。2日,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地出現以霾爲主的污染天氣,空氣質量較差,能見度偏低。這些地區的PM2.5濃度基本在150微克/立方米以上,部分地區甚至高達300至500微克/立方米,AQI(空氣質量指數)達到三級(輕度污染)至五級(重度污染),局部地區接近六級(嚴重污染),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與此同時,四川盆地、貴州大部、湖南西北部、雲南東部和南部、江蘇大部、安徽東北部、上海、福建西北部出現了大霧天氣,局部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尤其是下半夜到上午這一時間段,大霧發展最爲明顯。」 網民們說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老百姓知道「PM2.5」正常值。那麼空氣質量PM2.5的正常值是多少?PM2.5的濃度值以每立方米的微克值來表示,如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濃度指標爲10。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爲,PM2.5小於10微克/立方米是安全值;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版《空氣質量準則》中也指出: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約增加15%。 國內2012年的PM2.5現行標準爲75微克/立方米濃度,即高於75微克/立方米爲不達標。也就是中共定出的PM2.5安全值是WHO的7倍半。

12月2日清晨,江蘇省無錫市籠罩在霧霾中。

何立富特別指出,相比往常,江澤民老家揚州和發跡地上海等華東地區「此次出現範圍大、持續時間長、局地PM2.5濃度高達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重度霾」,這種現像「過去確實比較少見」。 12月2日清晨,江蘇省無錫市籠罩在霧霾中。當日上午,江蘇省氣象臺發佈霾黃色預警,江蘇鹽城、泰州、揚州、南京、南通等地出現中度霾。12月4日,江蘇揚州遭遇嚴重霧霾天氣,滬陝高速揚州段大量車輛滯留。當日揚州境內高速公路全線實行臨時封閉。 中央氣象臺消息,中國中東部目前出現大範圍霧霾天氣。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地出現了以霾爲主的污染天氣,PM2.5濃度基本在150微克/立方米以上,部分地區甚至高達300至500微克/立方米,局地空氣質量指數接近六級(嚴重污染)。    氣象監測顯示,與此同時,四川盆地、貴州大部、湖南西北部、雲南東部和南部、江蘇大部、安徽東北部、上海、福建西北部出現了大霧天氣,局地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2日白天,大霧發展最爲明顯。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3日在中國氣象局12月新聞發佈會上公佈數據顯示,11月,華北至江南的大部地區,以及重慶西南部、廣東中部、雲南西南部等地霧霾日數在5天以上,其中江蘇、安徽東部、浙江北部達10~15天,局部地區超過15天。與常年同期相比,江蘇、安徽東部、浙江北部、河南中部、天津、河北西南部等地霧霾日數偏多5~10天,其中江蘇大部偏多10天以上。

12月3日,成都城區被霧霾籠罩。

12月3日,成都城區被霧霾籠罩。當日,成都再次遭遇霧霾天氣。據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12月3日14時,成都實時空氣質量指數(AQI)爲298,達到重度污染。 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指數,其數值越大說明空氣污染狀況越嚴重,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參與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爲細顆粒物(pm2.5)等六項。 AQI共分六級,從一級優,二級良,三級輕度污染,四級中度污染,直至五級重度污染,六級嚴重污染。當PM2.5日均值濃度達到150微克/立方米時,AQI即達到200;當PM2.5日均濃度達到250微克/立方米時,AQI即達300;PM2.5日均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時,對應的AQI指數上限值就指到500。真實的到底是多少?不知道,機器到頭了。爲什麼?因爲製造者沒有想到人類日常生活的空氣能污染到這種程度。到這種程度人怎麼活啊!結果就到了這種程度。 還記得薄熙來派黃奇帆及武裝人員逼近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嗎?要衝進去把王立軍抓走。美國領事館是美國的領地(在美國,中共的領事館有相等大的佔地面積)。可想而知,若薄熙來要是篡了權會如何。 成都又是薄熙來的篡權合夥人、原四川省委書記周永康曾經盤踞的地方,這裏宇宙大掃除,空氣達到重度污染並不令人奇怪。

12月3日,烏魯木齊市外環路高架籠罩在濃霧之中。

12月3日,新疆烏魯木齊市外環路高架籠罩在濃霧之中。當日9時,烏魯木齊市氣象臺再次發佈大霧黃色預警信號,12小時內部分城區有能見度小於500米的霧,局部地區小於100米。真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新疆少數民族有奇冤啊! 據新華社統計,自11月15日以來,當地氣象部門已連續發佈局部地區能見度不足百米的大霧黃色預警5次,能見度小於50米的大霧橙色預警兩次以及能見度小於3000米的霾黃色預警兩次。這樣,大部份惡勢力被銷燬之後,新疆的局勢將有變化。

12月3日,山東省日照市籠罩在霧霾中。

新華網12月3日報導說,山東省日照市新市區建築羣籠罩在霧霾中。山東省氣象臺於12月3日17時繼續發佈霾黃色預警信號,預計3日夜間到4日白天,山東省大部分地區中度霾天氣仍將持續。 2011年7月6日晚間,香港亞視報導江死了,山東省委馬上在官網首頁顯著位置以黑底白字公開刊登「敬愛的江澤民同志永垂不朽」,並配上了江澤民的照片。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還連夜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商議應對措施。會議決定,在江澤民逝世後,山東省一定要帶頭做好悼念工作,先是立即在《山東新聞網》上率先高規格刊登悼念江的消息,並準備立即着手在泰山爲江修建一座超豪華陵墓,陵墓暫名「江陵」,佔地88萬平方米,幷包括一座建築面積爲8800平方米的紀念館,一口當今最高質量的水晶棺和一尊高18米的純金塑像,泰山上還將修建一座深度達800米的地下室以保證在戰爭時可以迅速將江的遺體安全轉移。「江陵」工程由省委書記姜異康任名譽總指揮,整個工程預計耗資8800億元人民幣,將在188天內完工。 通過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的故事,我們更具體的認識了山東,認識了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

12月4日,天津市區被霧霾籠罩。

新華社報導,12月4日,天津市區被霧霾籠罩。當日,天津市氣象臺8時45分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部分地區出現出現中度霾,能見度較差。 天津市一直是江系人馬在掌控,因爲天津市的軍隊醫院和地方醫院聯手,是活摘器官的大戶。天津市的能見度慘到如此地步,並不令人驚奇。

12月4日,霧霾籠罩中的杭州類別爲重度污染。
12月4日拍攝的霧霾籠罩下的杭州西湖斷橋。

據杭州市環保局通報,12月4日中午,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24小時AQI指數達到278,首要污染物爲PM2.5,類別爲重度污染。杭州市氣象臺當日上午發佈霾黃色預警信號,中午升級爲霾橙色預警信號。 也許有人不理解, 杭州爲什麼會是重度污染,比其它地方銷燬的壞東西更多?這並不奇怪。浙江省的一位官員說,「江澤民很喜歡西湖,每年都要遊覽兩三次。」還不包括休養。 據江氏筆桿子透露,從2010年4月20日開始,江「南巡」去了。路線是由上海始發,途經江蘇、安徽二省的8個城市,江蘇省蘇州、無錫、常州、南京以及江的家鄉揚州,安徽省滁州、泗縣、巢湖。 從4月20日至5月19日,僅僅30天就花去760多萬元,還不包括陪同人員、出動保衛等方面的開支,也不包括特定製造的遊船造價1200多萬元,不包括江專列啓動往返10次,每次啓動開支要6萬元至7萬8千元,不包括沿途特警,其它列車作讓道暫停、停放專列處保養等開支。江南遊乘坐的專列火車共有7節車廂(比當年毛澤東南巡專列8節車廂,僅少一節),車卡內裝運二輛改裝後的防彈車,二輛600型平治房車。以上所有費用由全民報銷。 從4月20日至26日,江澤民在上海西郊賓館、青浦南京軍區幹休所、錦江賓館,7次宴請。4月27日至5月中旬,在江蘇、安徽名勝、故居,江分10次宴請。在揚州,特邀老朋友、新加坡內閣資政、前總理李光耀共進晚餐,乘遊船觀瘦西湖夜色、民樂古箏伴奏。全部耗費民脂民膏。 江7天宴請17次,席間邀請了南京軍區歌舞團分隊、海政文工團分隊(見到了想見的人)、上海警備區歌舞團分隊、上海樂隊分隊、江蘇省民樂團分隊等,分別作了12次演出。每次演出費驚人。全部由十幾億老百姓出血。 哪裏陰霾重都不是偶然發生的,霧霾籠罩一次,隨後天空就清亮很多,地上作惡的壞人就越來越沒有了靠山,現在已經惶惶不可終日了。 亞洲首富李嘉誠接受採訪時曾經說:「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好夢,我們祖國的土地五穀茂盛,連沙漠上都有良好的道路,有充足的水源。人口密集的城市風和日麗,商機繁榮……」。他做的哪裏是夢啊,展現給他看的那就是中華民族的真實未來。△ (人民報首發) 請看此文章下面的20篇精彩「相關文章」

 
分享:
 
人氣:609,70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