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全世界首屆華人小提琴大賽在即(多圖)

全世界首屆華人小提琴大賽

【人民報消息】提供全球華人一個文化藝術交流的平臺,喚起全球華人的文化自豪感,並回應國際社會所正掀起了解中華正統文化的強烈期待,新唐人電視臺自2008年7 月起陸續舉辦包括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聲樂大賽、中國舞舞蹈大賽、人物寫實油畫大賽、中國菜廚技大賽、攝影作品大獎賽、鋼琴大賽、漢服迴歸設計大獎賽與武術大賽等九大賽事。誠值得所有關心中華文化承傳與發揚的有識之士,共同來關注或參與這場曠古未有的盛事。

站上國際舞臺不再是夢,新唐人電視臺九項國際大賽,將透過全球四顆衛星轉播,推廣活動目前正在臺灣各地熱烈展開。爲了讓更多人對賽事有進一步的了解,新唐人在臺灣各大校園舉辦說明會,引起全國師生們的極大關注。

雲集華裔藝術家切磋才藝

首先登場的是「全世界首屆華人小提琴大賽」,將從7月25、26、27日,連續三天在美國紐約隆重進行初賽、複賽和決賽。

大賽評委會主席林家綺表示,比賽宗旨是爲了給全球華人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提供一個平臺,也給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藝術家提供一展小提琴才華的機會。

她說,音樂是一種語言,沒有國界。正統文化所承載的信仰道德內涵及普世價值,應該是全球各族各界共享的寶貴資源。希望此次大賽聚集世界各地的華裔小提琴藝術家,互相切磋才藝,觀摩琴藝。

機會永遠是給已經準備好的人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主任蘇顯達
臺灣著名小提琴家蘇顯達,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及管絃與擊樂研究所、音樂學研究所所長,鼓勵同學們報名,希望大家能把握住這個難得的盛會。

蘇顯達畢業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曾擔任該學院樂團的首席,在歐美亞各地做過多場的巡迴演出。在音樂的領域上,蘇顯達認爲,西方人態度嚴謹,講究的是精準,但東方人可能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有一個「差不多」的觀念。如果東方人能以西方文化的思維來看待自己的學習,放下「差不多」的思想包袱,就不會陷入東西方文化的衝擊,遭遇的挫折會比較少一點。

拉小提琴除了正確的音準,發出的音質必須是要讓人可以接受的。練習時要全身維持正確的姿勢,而且左右手要專心配合好,才能使每個音正確的發出。蘇顯達強調,要把小提琴拉的好,基本功很重要。

他說,沒有踏實的基礎訓練,在音樂的路上就會走的很彷徨,搖擺不定,最後可能是放棄,或是隻能重頭來,那就太可惜了!蘇顯達期許學生,機會永遠是給已經準備好了的人。

內在修爲讓藝術的呈現更完美

蘇顯達表示,樂器演奏的技巧是做好音樂的首要工具,但如果流於炫技,將只是曇花一現,無法令人打從心底感動。一個優秀的音樂家除了高超的技巧外,對樂曲內涵的詮釋,內在的修爲,包括那種內斂和抑制,都會讓人不斷的去咀嚼、回味。

初賽的曲目以莫札特協奏曲爲主,複賽是貝多芬的協奏曲和巴哈奏鳴曲,決賽則是帕格尼尼隨想曲和維尼爾夫斯基的作品。蘇顯達指出,這些曲目都是非常經典,可以看出參賽者的基本功和對技巧的掌握。他笑着說,複賽的貝多芬協奏曲幾乎是學生最害怕的,從比賽的曲目來看,參賽者已經是具有相當的水準了。

「比賽是一個過程,並不是目的,如果參賽者能以平常心來對待,良性的競爭會讓參賽變的更有意義。」他很感謝新唐人爲全球華人提供一展音樂長才的機會,而且藉着這個交流平臺,引領人類文化迴歸純真、純善、純美的本來面目。

樂器之後小提琴

有「樂器之後」美譽的小提琴,在西方管絃樂中是非常重要的高音絃樂器,常扮演主旋律的角色,它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是提琴家族的四大成員。它的音色優美細膩,音域相當高,被認爲是最會「唱」的樂器,具有人聲的美。它的表現力強,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加上體積輕巧,演奏度靈活,一直爲許多作曲家所寵愛。

「雷貝琴」是現代小提琴的前身

追溯小提琴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小提琴不是由某一個人發明的,而是逐漸改進來的。1535年文藝復興時期,在高登齊·奧費柆裏繪製的薩朗諾大教堂的圓屋頂壁畫上,找到有天使在演奏「雷貝琴」,是至今能見到的最早的小提琴樣子。

「雷貝琴」有三條弦,外形爲圓形拱背,在北非及土耳其爲人們所熟知。相傳,最早的弓弦樂器形狀和中國的二胡相似,也是兩根弦,用弓演奏。兩千年前隨着商人和士兵從中亞傳到印度、波斯(今伊朗),到達阿拉伯。八世紀左右,被帶過紅海,沿着非洲北岸,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然後傳入歐洲。

史特拉瓦里:全球最貴的小提琴

全球最古老的小提琴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制琴師安德烈·阿馬蒂 (Andrea Amati )於1555年製作;名匠安東尼·史特拉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 則將製作小提琴的技藝,發展到盡善盡美,細膩悅耳的琴音有如天賴。從公元1700年至1720年,是史特拉瓦里制琴的黃金時期,在這二十年間他所做的提琴都是大家公認的名琴,身價不凡。

小提琴vs神傳文化

西方的文明,包括哲學、文學、道德、宗教的源頭都和希臘神話有關,希臘人以豐富的想像力,展現了一個自然、神和人打成一片的世界。

同時出現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的「阿波羅」是太陽神,也是音樂、醫藥之神,他經常彈七絃琴給奧林匹斯的諸神聽,聽說七絃琴可以奏出音律調和的美妙音樂,引導人心趨於安靜。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會看到天使演奏的形象,讓人不免聯想到,小提琴發明的靈感來自神傳文化。

比賽曲目技巧 內涵並重

對於大賽評分標準,評委會主席林家綺指出,不僅注重演奏者的基本功、音色及技巧,對樂曲精髓的表現力,也看重演奏家的內在修爲,心境、人品、內涵、文化修養等。「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是技巧和內涵並重。

一名演奏家不僅要有高超而純熟的演奏技巧,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文化內涵。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境界,演奏者通過樂器能夠表達內在涵養、心境及閱歷。如果心是善的,思想是純的,音樂就是美和純的,對聽音樂的人也有益處,能夠使人心靈昇華。

「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指定曲目包括巴洛克時期「音樂之父」巴哈、古典樂派「音樂神童」莫札特和「樂聖」貝多芬、「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和維尼爾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這些曲目不僅技巧高超而且純真質樸。林家綺說,聽他們的音樂,除了震撼人心,還會給人一種崇高、美好的意境。


由左依序是 : 莫札特 貝多芬 巴哈 帕格尼尼

洋溢純真、喜悅的莫札特

莫札特(1756-1791)出生在奧地利的薩爾茲堡,3歲時就能分辨鋼琴的各種曲調,擁有驚人的音樂記憶力,6歲時以擅長演奏古鋼琴被稱爲「音樂神童」。個性天真爛漫,他的音樂宛如天使,旋律明淨、簡潔,從來不在作品中透露他生活的痛苦。

初賽指定曲是由莫札特第三、第四和第五號協奏曲中自選一首,第一樂章加上華彩。19歲的莫札特於 1775 年連續寫的這五首小提琴協奏曲 ( K207, K211, K216, K218,K219 ),風格明朗、快活,非常好聽,可以說是當時宮廷音樂品味的反映。

莫札特的音樂洋溢着純真、喜悅,許多研究音樂治療及腦力開發的專家都推崇莫札特的音樂。

巴哈:

音樂的目的是爲神的光榮而奉獻

被尊稱爲「音樂之父」的約翰·塞巴斯汀·巴哈(1685-1750)出生於德國的埃森納赫,身爲路德教派的信徒,他認爲,音樂的目的是爲神的光榮而奉獻 。

巴哈奠定了小提琴的復調演奏能力,他爲小提琴創作的六首無伴奏作品:三首奏鳴曲,三首古組曲,其中的奏鳴曲G小調,編號BWV1001,賦格曲,是複賽的指定曲目。巴哈嚴謹組合的復調音樂爲音樂注入純正、莊嚴、崇高的情緒。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小提琴協奏曲之王

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國波昂,是古典時期到浪漫時期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現了堅強的生命意志力,不向命運低頭。1824年創作不朽的第九號交響曲時,貝多芬的耳朵已經完全聽不見,他開始轉向內心探索和追尋,用「心」來作曲。

貝多芬唯一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也是複賽的指定曲,此曲作於1806年,自古以來被譽爲小提琴協奏曲之王。樂曲旋律柔美、格調高雅、規模宏大,華彩樂段,並不像鋼琴協奏曲那樣由貝多芬親自譜寫,而是留給各式各樣的演奏者譜曲。

帕格尼尼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決賽曲目是選自意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這些作品技巧艱深困難,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擴大了它的表現力。也影響了後來的鋼琴技巧和作品。

帕格尼尼被譽爲「小提琴之神」,他那超乎常人,強韌、有力的手指,可以毫不費力地克服技巧上的困難。他的指法,比如雙音技巧,換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撥絃在當時都被認爲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卻是現在的年輕小提琴家們的常規訓練科目。

決賽曲目除了帕格尼尼外,還有波蘭小提琴家、作曲家維尼爾夫斯基的作品。

維尼爾夫斯基不僅能輕鬆地炫耀過人的技巧,更能令聽衆感動得落淚。他以強烈的抖音加強他優美動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質,是在帕格尼尼之後的衆多小提琴家中最接近頂尖的一位。

大賽詳情請上網查詢:
http://violin.ntdtv.com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武術大師相會 宛若武林盛會(多圖) 2008/7/3 (19,709次)
評委會主席談漢服大賽:復興傳統服飾禮儀文化 (圖) 2008/7/3 (17,033次)
聲樂亞太區初賽登場 評委主席關貴敏抵臺 2008/7/3 (15,215次)
中國菜廚技大賽重在「味兒」(圖) 2008/7/2 (17,165次)
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弘揚人類正統聲樂藝術(圖) 2008/7/1 (16,194次)
聲樂亞太區初賽在即 臺灣掀報名熱潮(圖) 2008/7/1 (16,161次)
漢服泰斗王宇清向新唐人漢服大賽致敬(圖) 2008/6/27 (17,274次)
漢服迴歸──找回華夏兒女風采(多圖) 2008/6/26 (19,443次)
神韻明星陳永佳:新唐人大賽爲藝術家提供大舞臺(圖) 2008/6/25 (21,134次)
江:這個時候不幹什麼時候幹 2008/7/3 (46,179次)
劉醇逸曾求助法輪功幫忙(圖) 2008/7/3 (33,671次)
這個迷團對於網友應該是盤小菜兒(多圖) 2008/7/3 (29,457次)
嚇人!一張千人向上仰望的圖片(多圖) 2008/7/3 (71,789次)
多倫多中秋夜 共邀明月觀神韻(多圖) 2008/7/3 (17,737次)
中共爲何拋棄未來的紐約市長(多圖) 2008/7/2 (34,810次)
那流行語是這新聞發表會創造的(圖) 2008/7/2 (30,689次)
中國菜廚技大賽重在「味兒」(圖) 2008/7/2 (17,165次)
新唐人就歐衛事件的最新聲明 2008/7/1 (16,438次)

全世界首屆華人小提琴大賽在即(多圖) 2008/7/1 (19,103次)
瞧,周永康展現從未有過的溫柔(多圖) 2008/6/29 (52,304次)
毛澤東在中共神壇上豎起中指(1)(多圖) 2008/6/29 (45,385次)
五環變死環!那天千萬待在家裏(多圖) 2008/6/29 (37,295次)
布什把周永康當球踢給胡錦濤 2008/6/28 (44,514次)
機會來了!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多圖) 2008/6/27 (43,459次)
新華網特大新聞!胡溫公開斥責周永康(圖) 2008/6/26 (51,240次)
小笑話:薄一波給孫子起名(圖) 2008/6/26 (40,040次)
要出大事!趙本山火炬手臘像出爐(多圖) 2008/6/26 (40,026次)
哇!人民幣上有條逃離大難的路子(圖) 2008/6/26 (22,624次)
「胸中雄兵百萬」的毛原來一肚子狗屎(多圖) 2008/6/25 (71,398次)
薄熙來大凶兆,從一張照片說起(多圖) 2008/6/24 (51,611次)
怪事,活的死了,死的活了(圖) 2008/6/24 (35,828次)
川式紅燒肉!三個讓人震上幾震的新聞(多圖) 2008/6/23 (34,517次)
曾慶紅二次請求出國探親的原因 2008/6/23 (41,255次)
激情拉薩!火種熄滅,照老規矩辦…(圖) 2008/6/22 (35,431次)
我有一個比這建議更絕妙的建議(多圖) 2008/6/22 (31,217次)
溫家寶:不管如何我還得幹下去 2008/6/21 (40,296次)
一看都傻了!這地圖原件不看還好(圖) 2008/6/20 (39,669次)
咦,歐衛想做老江的耷拉孫兒 2008/6/20 (33,282次)
看毛的年輕時代:天生一個壞種兒(多圖) 2008/6/19 (72,436次)
江:要動手,現在正是時候 2008/6/18 (37,853次)
外星人真急了:別想再蒙人(多圖) 2008/6/18 (43,202次)
厲害!立陶宛這個新法把中共抽筋扒皮(多圖) 2008/6/18 (34,251次)
臉又歪了!老江目前對付胡溫換新招兒 2008/6/17 (43,001次)
老江爲此把周永康叫去訓話(圖) 2008/6/16 (42,66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