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全世界首届华人小提琴大赛在即(多图)
 
2008年7月1日发表
 

全世界首届华人小提琴大赛

【人民报消息】提供全球华人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唤起全球华人的文化自豪感,并回应国际社会所正掀起了解中华正统文化的强烈期待,新唐人电视台自2008年7 月起陆续举办包括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声乐大赛、中国舞舞蹈大赛、人物写实油画大赛、中国菜厨技大赛、摄影作品大奖赛、钢琴大赛、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与武术大赛等九大赛事。诚值得所有关心中华文化承传与发扬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关注或参与这场旷古未有的盛事。

站上国际舞台不再是梦,新唐人电视台九项国际大赛,将透过全球四颗卫星转播,推广活动目前正在台湾各地热烈展开。为了让更多人对赛事有进一步的了解,新唐人在台湾各大校园举办说明会,引起全国师生们的极大关注。

云集华裔艺术家切磋才艺

首先登场的是“全世界首届华人小提琴大赛”,将从7月25、26、27日,连续三天在美国纽约隆重进行初赛、复赛和决赛。

大赛评委会主席林家绮表示,比赛宗旨是为了给全球华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也给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艺术家提供一展小提琴才华的机会。

她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没有国界。正统文化所承载的信仰道德内涵及普世价值,应该是全球各族各界共享的宝贵资源。希望此次大赛聚集世界各地的华裔小提琴艺术家,互相切磋才艺,观摩琴艺。

机会永远是给已经准备好的人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
主任苏显达
台湾著名小提琴家苏显达,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主任及管弦与击乐研究所、音乐学研究所所长,鼓励同学们报名,希望大家能把握住这个难得的盛会。

苏显达毕业于法国巴黎师范音乐学院,曾担任该学院乐团的首席,在欧美亚各地做过多场的巡回演出。在音乐的领域上,苏显达认为,西方人态度严谨,讲究的是精准,但东方人可能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有一个“差不多”的观念。如果东方人能以西方文化的思维来看待自己的学习,放下“差不多”的思想包袱,就不会陷入东西方文化的冲击,遭遇的挫折会比较少一点。

拉小提琴除了正确的音准,发出的音质必须是要让人可以接受的。练习时要全身维持正确的姿势,而且左右手要专心配合好,才能使每个音正确的发出。苏显达强调,要把小提琴拉的好,基本功很重要。

他说,没有踏实的基础训练,在音乐的路上就会走的很彷徨,摇摆不定,最后可能是放弃,或是只能重头来,那就太可惜了!苏显达期许学生,机会永远是给已经准备好了的人。

内在修为让艺术的呈现更完美

苏显达表示,乐器演奏的技巧是做好音乐的首要工具,但如果流于炫技,将只是昙花一现,无法令人打从心底感动。一个优秀的音乐家除了高超的技巧外,对乐曲内涵的诠释,内在的修为,包括那种内敛和抑制,都会让人不断的去咀嚼、回味。

初赛的曲目以莫札特协奏曲为主,复赛是贝多芬的协奏曲和巴哈奏鸣曲,决赛则是帕格尼尼随想曲和维尼尔夫斯基的作品。苏显达指出,这些曲目都是非常经典,可以看出参赛者的基本功和对技巧的掌握。他笑着说,复赛的贝多芬协奏曲几乎是学生最害怕的,从比赛的曲目来看,参赛者已经是具有相当的水准了。

“比赛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目的,如果参赛者能以平常心来对待,良性的竞争会让参赛变的更有意义。”他很感谢新唐人为全球华人提供一展音乐长才的机会,而且借着这个交流平台,引领人类文化回归纯真、纯善、纯美的本来面目。

乐器之后小提琴

有“乐器之后”美誉的小提琴,在西方管弦乐中是非常重要的高音弦乐器,常扮演主旋律的角色,它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是提琴家族的四大成员。它的音色优美细腻,音域相当高,被认为是最会“唱”的乐器,具有人声的美。它的表现力强,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加上体积轻巧,演奏度灵活,一直为许多作曲家所宠爱。

“雷贝琴”是现代小提琴的前身

追溯小提琴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小提琴不是由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逐渐改进来的。1535年文艺复兴时期,在高登齐·奥费柆里绘制的萨朗诺大教堂的圆屋顶壁画上,找到有天使在演奏“雷贝琴”,是至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小提琴样子。

“雷贝琴”有三条弦,外形为圆形拱背,在北非及土耳其为人们所熟知。相传,最早的弓弦乐器形状和中国的二胡相似,也是两根弦,用弓演奏。两千年前随着商人和士兵从中亚传到印度、波斯(今伊朗),到达阿拉伯。八世纪左右,被带过红海,沿着非洲北岸,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然后传入欧洲。

史特拉瓦里:全球最贵的小提琴

全球最古老的小提琴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制琴师安德烈·阿马蒂 (Andrea Amati )于1555年制作;名匠安东尼·史特拉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 则将制作小提琴的技艺,发展到尽善尽美,细腻悦耳的琴音有如天赖。从公元1700年至1720年,是史特拉瓦里制琴的黄金时期,在这二十年间他所做的提琴都是大家公认的名琴,身价不凡。

小提琴vs神传文化

西方的文明,包括哲学、文学、道德、宗教的源头都和希腊神话有关,希腊人以丰富的想像力,展现了一个自然、神和人打成一片的世界。

同时出现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医药之神,他经常弹七弦琴给奥林匹斯的诸神听,听说七弦琴可以奏出音律调和的美妙音乐,引导人心趋于安静。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会看到天使演奏的形象,让人不免联想到,小提琴发明的灵感来自神传文化。

比赛曲目技巧 内涵并重

对于大赛评分标准,评委会主席林家绮指出,不仅注重演奏者的基本功、音色及技巧,对乐曲精髓的表现力,也看重演奏家的内在修为,心境、人品、内涵、文化修养等。“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是技巧和内涵并重。

一名演奏家不仅要有高超而纯熟的演奏技巧,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文化内涵。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演奏者通过乐器能够表达内在涵养、心境及阅历。如果心是善的,思想是纯的,音乐就是美和纯的,对听音乐的人也有益处,能够使人心灵升华。

“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指定曲目包括巴洛克时期“音乐之父”巴哈、古典乐派“音乐神童”莫札特和“乐圣”贝多芬、“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和维尼尔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这些曲目不仅技巧高超而且纯真质朴。林家绮说,听他们的音乐,除了震撼人心,还会给人一种崇高、美好的意境。


由左依序是 : 莫札特 贝多芬 巴哈 帕格尼尼

洋溢纯真、喜悦的莫札特

莫札特(1756-1791)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兹堡,3岁时就能分辨钢琴的各种曲调,拥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6岁时以擅长演奏古钢琴被称为“音乐神童”。个性天真烂漫,他的音乐宛如天使,旋律明净、简洁,从来不在作品中透露他生活的痛苦。

初赛指定曲是由莫札特第三、第四和第五号协奏曲中自选一首,第一乐章加上华彩。19岁的莫札特于 1775 年连续写的这五首小提琴协奏曲 ( K207, K211, K216, K218,K219 ),风格明朗、快活,非常好听,可以说是当时宫廷音乐品味的反映。

莫札特的音乐洋溢着纯真、喜悦,许多研究音乐治疗及脑力开发的专家都推崇莫札特的音乐。

巴哈:

音乐的目的是为神的光荣而奉献

被尊称为“音乐之父”的约翰·塞巴斯汀·巴哈(1685-1750)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身为路德教派的信徒,他认为,音乐的目的是为神的光荣而奉献 。

巴哈奠定了小提琴的复调演奏能力,他为小提琴创作的六首无伴奏作品:三首奏鸣曲,三首古组曲,其中的奏鸣曲G小调,编号BWV1001,赋格曲,是复赛的指定曲目。巴哈严谨组合的复调音乐为音乐注入纯正、庄严、崇高的情绪。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国波昂,是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现了坚强的生命意志力,不向命运低头。1824年创作不朽的第九号交响曲时,贝多芬的耳朵已经完全听不见,他开始转向内心探索和追寻,用“心”来作曲。

贝多芬唯一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也是复赛的指定曲,此曲作于1806年,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

帕格尼尼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决赛曲目是选自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这些作品技巧艰深困难,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扩大了它的表现力。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技巧和作品。

帕格尼尼被誉为“小提琴之神”,他那超乎常人,强韧、有力的手指,可以毫不费力地克服技巧上的困难。他的指法,比如双音技巧,换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拨弦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却是现在的年轻小提琴家们的常规训练科目。

决赛曲目除了帕格尼尼外,还有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尔夫斯基的作品。

维尼尔夫斯基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令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是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最接近顶尖的一位。

大赛详情请上网查询:
http://violin.ntdtv.com

 
分享:
 
人气:17,72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