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敗選敲響警鐘
 
李天笑
 
2006年11月1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國共和黨在2006年中期選舉中全線陷落。執政黨獲中期大勝固然鳳毛麟角,但也決非絕響,最近的一次就在2002年。共和黨挾2004年布什之威,兩年後反而敗北,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黯然去職,其鑑戒發人深省,應了中國的古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當初把共和黨推上顛峯的兩股強勢,道德和伊戰,成了民主黨攻擊的兩大弱項,從根本上瓦解了共和黨的票源。只見「選月驚奇」,不顯「票房毒藥」。股票上漲、油價下跌、凱瑞失言、薩達姆處絞刑等並未扭轉參衆兩院和州長席位傾向民主黨的頹勢。選前預測和選後結果也居然驚人地一致。甚至票數與選情也不出評論左右,連維州艾倫與韋伯的壓軸之戰也估摹得不差分毫。美國各地投票站出口調查顯示,選民最關心是官員腐敗和伊拉克戰爭。正如布什在選戰失利後所坦承的,伊戰進展不利和共和黨內部醜聞是共和黨敗北的重要原因。這說明一些基本的因素在起作用。

老子說,「道者,萬物之注也」。失道乃民心轉向。2004年布什靠道德信仰的感召力戰勝了風度翩翩和擅長雄辯的凱瑞,最終拿下關鍵的俄亥俄州。如今,競選前共和黨政治家接連踢爆重大貪腐濫權案。競選中艾倫一句「猴子」戲言,不僅飲恨維州,竟直接改寫了參院版圖。

共和黨一貫以傳統價值觀和宗教信仰吸引選民。布什認爲,「自由是上帝給人類的禮物」,並以此作爲他解放伊拉克、反對同性戀結婚、反對墮胎、反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等政策的出發點。但共和黨涉嫌者如前伊利諾州長萊恩、前俄亥俄州長塔夫特、衆院多數黨領袖狄雷、前加州衆議員康寧漢、前俄亥俄州衆議員奈伊、前參院多數黨領袖福瑞斯特、前佛州衆議員福利、隱瞞福利案的衆院議長哈斯特、共和黨超級說客柯布拉莫夫等,卻重拳自毀長城。

共和黨道德形象的跌落無疑對共和黨核心票源虔誠基督教徒產生了巨大離心作用。民主政治沒有永久的鐵票。政治家每次都必須經過選民嚴格的檢驗。道德操守則是難關中的難關。雖然這些原屬共和黨的基本票源不至於流向民主黨,但只要部份共和黨基礎選民不出來投票,加上中間選民的轉向,就足以改變兩黨力量對比和選舉結果。共和黨敗選極嚴肅地敲響了美國政壇的道德警鐘。

導致共和黨敗選的另一原因伊戰發出的警訓卻並不易解讀。從表面事實看,出口民調顯示有60%的選民不贊同伊戰政策,這與2003-2004年的贊同百分比形成倒置。伊戰是正義之戰。當初,出兵伊戰凝聚了強大的民意,布什和共和黨的聲望因反恐和伊戰的勝利如日中天。拉克今天能贏得自由民主,首先歸功於美國人民的奉獻和美國政府的決策。

然而,從世界格局的整體看,長期伊戰不但消耗了美國大量軍力、財力和決策資源,也牽制了美國政府對地球上最邪惡的共產政權圍剿的一貫國策。對伊戰和反恐的精力投入轉移了美國在世界上的根本作用,使中共嚴重迫害人權的狀況沒有受到應有的調查和有力的制裁。美國無暇用心解讀中共內部1500萬退黨退團退隊反叛運動所釋出的重大變革信息。共和黨政府的對華政策重點是保障美國公司同中國做生意。

當然,美國智庫「經濟發展-中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陳舊思維模式也是華盛頓決策的障礙。「吃中國飯」的「中國研究」根本無力幫助政府理解中共統治下出現的一系列政治變化。其實,「改革開放」並未在中國產生「兩頭小中間大」的「中產階級」。外來投資反而被中共利用來延續統治。未來中國根本不是由虛幻的「中產階級」來催生,而是在各階層普遍的反抗和中共黨內的反叛解體下產生。共和黨敗選也敲響了美國對華政策及其研究的警鐘。

長期伊戰也在事實上助長了北韓、伊朗等的挑釁和中共的軍事膨脹。爲了在反恐和伊戰爭取中共的「配合」,美國把處置北韓核武以 「六方會談」方式「外包」給了北韓的主要盟友中共。中共反國際常規的行事方式破壞了東北亞和現存國際秩序的穩定和威脅到世界和平。中共扶植和縱容的北韓政權直接用核武和導彈試驗挑戰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底線。美國也把處理伊朗核武大體「委託」給歐盟英法德三國。短短几年裏,美國已經直接面臨北韓核爆及轉移核武的現實危險。在北韓成爲事實上的核武國家時,伊朗也效仿跟上。中共在聯合國極力阻礙派遣維和部隊前往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平定叛亂和屠殺。同時,中共利用北韓的挑釁對美國討價還價,迅速擴展軍力,在區域和全球頻頻出擊,日益坐大。最近,中共潛艇公然跟蹤小鷹號且在距5海浬出浮出海面。這對主張與中共軍方擴大交流的美國軍方來說無疑是一次嚴重教訓。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佛瑞德曼認爲,共和黨內部的爭議是伊拉克戰爭,而未來民主黨內的爭議將是有關中國的問題。佩洛西和蘭託斯等主張人權的強硬的民主黨議員在國會掌權很可能成爲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挈機。美國怎樣才能騰出力量有效地應對其它重大的國際問題是值得美國政府認真反思的課題。


 
分享:
 
人氣:14,86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