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人義務修橋補路 造福一方鄉里(圖)
 
2016年12月25日發表
 



簡易的水泥板橋暢通了村民出行的路,這些都是陳傳成和妻子塗相平的功勞。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張曉淨綜合報導)這裏報導二則善心人家修橋補路的好事。

繼承家族修橋補路善業

河南省泌陽縣馬谷田鎮,羣山環繞的村莊多被一條條小河分開,小河上架着的一座座簡易水泥橋都出自一對夫婦之手。幾十年間,陳傳成和塗相平夫婦已經在村子周邊架了幾十座橋,上萬村民過河不再脫鞋襪蹚水了,而陳家義務架橋的傳統已經傳承兩代人,兩代人累計架橋270餘座。

在馬谷田鎮羅店村,提起陳傳成和塗相平夫婦,鄉親們沒有不說他們好的。夫妻倆的好口碑都源於他們的熱心腸,村子周邊的小橋是他們義務搭建、維護的,每一個進出村子的人都能從中受益。

據中新網12月18日報導,記者在羅店村看到,村子邊蜿蜒而過的小河並不寬,水也不深。但是如果沒有簡易的石板橋,想要過河的話,要麼脫掉鞋襪蹚水,要麼繞行很遠的路找到正規的橋。

目前正是農閒時期,52歲的陳傳成在幾個月前外出務工了,平日裏維護橋樑的擔子就落到妻子塗相平肩上。

「我隔個兩三天就過來看看,哪座橋需要培土加固了,哪座橋需要換水泥板了,還是得常盯着,畢竟這都是簡易橋,水大了容易沖壞。」記者見到塗相平時,她正穿着及膝膠鞋,扛着鐵鍬,一座橋一座橋地「巡視」,而架在小河上的石板橋,在周邊的村子裏就有幾十座,巡視工作並不輕鬆。

塗相平告訴記者,附近村子裏的橋幾乎都是他們夫婦搭建的。「從我嫁到他家,就一直在修橋、護橋,我跟他一起裝沙袋、搭橋墩,架水泥板,也沒細數過修了多少座橋。」在塗相平看來,護橋、架橋已經成爲家裏的一件必做的事情,就像地裏的莊稼,總要去種一樣。

72歲的羅店村村民何長蘭回憶道,其實,從陳傳成的父親開始,修橋補路就已經是老陳家的傳統。「陳傳成的父親陳德忠是俺們這兒遠近聞名的木匠,哪個橋壞了,哪個路不平了,他都熱心地去修。以前沒有水泥板,他就在河上架木板,方便了很多人。」

18年前,陳德忠去世後,陳傳成夫婦接過老父親架橋修路的活。由於夏季水勢較大,修好的木橋、水泥板橋經常被沖毀。沖毀一次他們就修一次,據不完全統計,幾十年來,他們一家兩代在周邊幾條河道上相繼架橋270座。

陳家修橋補路造福一方百姓,而村民們也對他們的功勞念念不忘。

「以前冬天蹚水過河凍腳,老人小孩都受不了。人家傳成拉來樓板搭橋,方便兩岸羣衆,真是做了大好事了。」62歲的村民王功偉說,這附近幾乎每個村子裏都有陳傳成夫婦倆搭的橋,方便了無數人。

當記者問道,這麼多年建橋、修橋花了多少錢?塗相平哈哈一笑,說他們也沒算過。「修橋花多少錢我也不知道,他(陳傳成)是在做好事,我沒意見,也不生氣,我還要和他一起做。」好一個賢惠的妻子。
記者在電話裏與陳傳成溝通時,他最放心不下的還是村裏的橋。「我不在家就委託妻子去看看,該修就修,等我打完工回家了,我還是要把修橋、護橋的事情做下去,老百姓只有出行方便了,才更有幸福感。」陳傳成說,不僅他要修好村子裏的橋,他也希望兒子長大後能繼承家裏的這份「事業」,爲鄉親們的出行「保駕護航」。

這個以善傳家的家族,父親傳給兒子的不是家財萬貫的公司企業,而是繼承家族修橋補路的善業。

老夫妻修橋補路40年




王嗣高和廖彩香夫妻修橋補路已經超過40年。

修橋補路這樣的善事,也發生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壇石鎮裏的一對老夫妻身上。他們的善行,已經延續了整整40年。

據《錢江晚報》2013年8月28日報導。老漢名叫王嗣高,阿婆名叫廖彩香,兩人當年都是87歲。夫妻倆從50歲開始義務修路、建橋、建涼亭,全鎮15個行政村的村道上都留下他們辛勤的汗水。

王嗣高和廖彩香育有6兒2女,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養大8個兒女的難度可想而知。因爲沒日沒夜的幹活,王嗣高年輕時就患上了多種病。

他倆最終都熬過來了。老王的身體好起來了,8個孩子也一個不落的健康成長。二老晚年的日子是健康幸福,兒孫滿堂。

50歲生日那晚,王嗣高對老伴說:「小時候,私塾先生告訴我,修路修橋修涼亭是做善事,我們年紀大了,兒孫滿堂,身體也沒毛病了,我們得做點好事,村東頭有一個木橋爛了,我們把它修好吧。」

廖彩香從來都是支持丈夫的決定,這次她依舊微笑點頭。這是一個夫唱婦隨的幸福家庭,做好事二人一起做,二人一起享福報。

生日的第二天,他們就傾盡五十大壽的所有禮金,去集市上買了塊3米的大青石板,將日漸腐爛的木橋變成牢固的石板橋。

村裏人不再爲過橋而膽顫心驚,村民向王嗣高夫婦倆投來感激的眼光。這讓王嗣高很受用,他決定將修路架橋建涼亭一直做下去。

從此,王嗣高每天揹着工具出門,見到哪裏路不平了,就去平整一下,見到橋破了就自己買水泥修一下。

2009年,夫婦倆用畢生的積蓄7,000元在村頭修了一個涼亭。

如今兩老耳聰目明,生活全部自理。老人說,他們想活到一百歲,修路也要修到一百歲。37年來,老人走遍全鎮15個行政村的所有村道,修補的損毀路段難計其數。

有句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是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福報不會斷絕,後代子孫也會享有前人種下的福報。反之,積累惡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災殃留給後代。想到這樣的因果報應,我們一舉一動時,焉能不深思?△

 
分享:
 
人氣:46,12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