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病父被棄路邊 子女仍不露面(圖)
救護車將陳某送到其女兒所在的小區。當地網友說這是一處高級小區,可見女兒女婿的經濟情況不錯。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陸瀟亭綜合報導)7月20日,有網友發微博稱,目睹一位男子被醫院120救護車送到南京江心洲某小區裏,扔在地上沒有人管,感覺非常可憐。 照片顯示,男子身體蜷縮着躺在墊子裏,下面還有一張床單,旁邊看不到其它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男子的親人在哪裏? 據《現代快報》7月24日報導,原來是兒子找人將生病的父親從宿遷送到南京,將他丟給已多年不聯繫的姐姐;女兒到了醫院見弟弟那邊人都跑了,自己也一走了之;一天後醫院聯繫不上患者家屬,將其「送」回女兒家所在的小區。 由於兒女的不聞問,生病的父親像個球一樣被踢來踢去,數次轉運。 第一次轉運:患病父親被送到女兒所在小區 陳某和兒子住在宿遷,女兒則嫁在南京,住在洲島家園小區內。陳某有糖尿病,情況看起來比較重。7月19日中午,有人帶陳某來到洲島家園。他們當時說是來跟陳某的女兒見一面,「但進了小區之後,他們就將患者直接背進物業接待服務中心,他們稱家庭困難,希望陳某的女兒幫忙一起救治父親。」 第二次轉運:患者被送到南京明基醫院 後來女兒、女婿出面了,並表態可以承擔一半醫療費,但要弟弟先墊付。隨後他們撥打了120。19日下午1時,陳某被送到南京明基醫院。該醫院急診科主任陽世宇介紹,經檢查,陳某當時因糖尿病昏迷,血糖下降到只有1.2,右腳還因爲糖尿病併發症導致壞死,需要截肢。 他們建議住院,需要交5,000元押金。但是在辦理住院時,他們發現,陳某的子女一個也找不到了,打電話也沒有人接,住院沒有辦成,就將陳某留在急診搶救室,護士在當晚給老人買了晚飯,第二天買了早飯和中飯,幫忙護理。 第三次轉運:明基醫院將患者再送回女兒所在小區 由於聯繫不上陳某的子女,醫院選擇報警,但是警方也沒有好辦法,同樣找不到陳某的子女。最後醫院稱,是在徵得陳某同意的情況下,將其送回到女兒所在小區。 但是沒想到,女兒依然不出現。最後他們和物業都在現場再次報了警。據洲島家園介紹,患者是20日晚上6時多被救護車送到小區的,之後便出現網友拍到的那一幕。 第四次轉運:物業報警 患者被送至第一醫院 物業方面稱,醫院將患者送到小區後,他們也無法強迫業主下來接父親,也不能透露業主的住址,所以他們報了警。警察到後經過協商,將患者送至市級的南京市第一醫院。 第五次轉運:患者被轉送到南京市救助站 陳某在南京市第一醫院只待了一天,21日中午就被送到位於棲霞區的南京市救助站。據稱,這是第一醫院跟警方協商後的結果,陳某當時沒有生命危險。 陳某被送到南京市救助站後,由於其腳部腐爛,所以在22日上午再被送到救助站的定點醫院--東瑞醫院進行治療。 女婿回應 我們不是遺棄老人 據了解,陳某在十多年前就跟妻子離婚了,當時兒子判給了陳某,女兒判給了前妻。據稱,十多年時間,父女再無聯繫,女兒結婚時,他也沒有出席。 如今女兒已經30歲,孩子都7歲了。父親這次得糖尿病,兒子叫人找到南京來,他們也出面了。可是到了明基醫院後,對方卻先跑了,「他那邊都走了,我還有道理留在醫院?」陳某女婿說。 如今,他們不願意出面跟媒體談此事,不過他表示,「清者自清」,他們不是遺棄陳某。如果這樣不算遺棄,怎樣才算遺棄? 徵得患者同意 才送他走的 明基醫院方面稱,對此事他們「仁至義盡」。醫院急診科主任陽世宇介紹,陳某的病情不屬於危重病,截肢也不急在這幾天。不在急診長期救治的範圍。 「如果是急性外傷等,我們肯定會收治。我們前期有一個患者花了20多萬元,還在掛帳呢。」 其次,陽世宇稱,患者也表示要出院找女兒,且他在醫院的醫患溝通單上按了手印。 再就是,因爲陳某右腳壞死發出惡臭,「人在急診搶救室,影響其它患者就醫環境。」 據陳某告訴記者,是醫院勸他離開的。因爲他在醫院一天多的時間,花費1,000多元,還沒有人去付帳,所以他得離開。 把患者扔物業門口 「爲逼女兒出面」

生病的陳某躺在小區的地上。

那爲何把人送到小區後,卻丟在物業門口的地上?陽世宇稱,他們先是求助了警方,但是派出所也沒能幫上忙,物業也不願意聯繫其女兒。把人丟在物業門口,也是爲了迫使其女兒出面接回父親。 據稱,他們用救護車把陳某送到小區後,在找不到家屬情況下,想將陳某安排在物業辦公室,但是物業因爲前一天陳某就是被放到物業公司辦公室的,所以不願意再讓患者進入室內。 醫院的說法聽起來很在理,但是陳某是個病人,應該待在醫院治療而不是送到物業辦公室等死。 患者本人:希望兒女來接自己回家 22日下午,記者在東瑞醫院見到52歲的陳某。眼前的他已經骨瘦如柴。說話時嘴巴大張着,口齒不太清楚。但是思維還是比較清晰。他的右腳被塑料袋包着,可以聞到一股臭味。另外,陳某表示,這次不是兒子送他到南京的,而是外甥和其它親戚。 據陳某稱,自己以前身體很好,生病只有幾個月時間。他現在只想回老家治療,他現場讓記者幫忙給兒子打電話,但是兒子沒有接。他還表示,希望兒子女兒一起來接他。 媒體曾經報導過,有人曾因爲一位老人在自己飢餓時送了一碗麵,竟知恩圖報奉養這位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一輩子;有人在未婚妻因病過世後,奉養未婚妻的老父母餘生。 患嚴重糖尿病的陳某的兒女,無疑用這樣的行爲給自己的孩子做了不好的示範。若干年後,你老了,兒女也會將你們當垃圾掃出門外。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江系操縱股市 妻子借錢平倉 丈夫無奈弒妻(圖) 2015/7/10 (27,341次)
二則司機與乘客感人的故事(圖) 2015/6/25 (26,943次)
貴州4留守兒童自殺 震驚社會(圖) 2015/6/14 (28,662次)
19年前窮小子返鄉沿途受助 19年後攜兒子千里尋恩答謝(多圖) 2015/5/30 (30,704次)
23年前的死亡證明 跑半年多還拿不到(圖) 2015/5/12 (29,116次)
二車因插隊爭執 一車追數里將人輾死(圖) 2015/5/6 (27,994次)
帶着公公改嫁的好媳婦(圖) 2015/4/18 (26,201次)
塑料袋裝天然氣 如同背「炸彈」回家(多圖) 2015/3/25 (29,056次)
男子持刀攔急救車 車到病人已死亡(圖) 2015/3/8 (27,840次)
江澤民在祖籍出了大事,轟動全國(圖) 2015/7/27 (116,908次)
31省級政法委書記 實權全部被稀釋(圖) 2015/7/27 (79,681次)
兩個陌生的家庭 26年後變的不可分割(圖) 2015/7/26 (52,067次)
周本順的嘬死簡歷決定了他的命運(圖) 2015/7/26 (316,446次)
萬里,生時步步腳印 走後片片光輝(多圖) 2015/7/25 (183,811次)
慶賀《人民報》週報出版第500期(圖) 2015/7/24 (58,017次)
張德江向習近平叫板 該判刑的給升官(多圖) 2015/7/23 (89,277次)
劉雲山擺江的花圈 兒子立馬出事(多圖) 2015/7/22 (98,378次)
會找獸醫看病的小松鼠與唐山動物的奇事(多圖) 2015/7/21 (57,862次)

哪個給力!今天新華網出了大怪事(多圖) 2015/7/20 (308,942次)
720!令計劃被雙開法辦的新聞忒驚人(圖) 2015/7/20 (70,844次)
小笑話:哈國真理報採訪張高麗(圖) 2015/7/20 (235,431次)
習近平考察吉林 會見16軍 場面怪異(多圖) 2015/7/19 (315,984次)
江澤民推下曾慶紅後的近況(多圖) 2015/7/18 (130,106次)
曝李光耀父子一死一癌症突發之謎(圖) 2015/7/17 (76,299次)
不接受中共在訃告裏抹黑萬里 (多圖) 2015/7/16 (207,579次)
讓我們等待這夢幻時刻的到來(多圖) 2015/7/16 (240,010次)
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聞曾轟動世界(多圖) 2015/7/15 (65,965次)
江懼!聖彼得堡的歷史性轉變(多圖) 2015/7/15 (287,897次)
一個俄烏經濟新聞所想到的(圖) 2015/7/14 (49,664次)
讓張德江傻呆懵 王岐山真有奇招(多圖) 2015/7/13 (80,742次)
受訪的辛子陵是少有的明白人(圖) 2015/7/12 (73,021次)
非比尋常!最高檢發佈這批指導性案例(圖) 2015/7/11 (65,956次)
新華網高調宣佈 李鴻忠將有麻煩(多圖) 2015/7/10 (302,694次)
小笑話:烏鴉嘴張召忠退休奇遇(圖) 2015/7/9 (245,128次)
江驚呆!習下的致命第一刀竟在這裏(多圖) 2015/7/8 (107,453次)
深改小組7月會議 習動了江的筋骨(多圖) 2015/7/7 (67,865次)
習近平將有一個震驚世界的大動作 2015/7/6 (325,312次)
正被巡視的人民網依然連接色情網(圖) 2015/7/6 (68,079次)
李光耀死,中方外交部是這樣換血的(多圖) 2015/7/5 (83,086次)
新華網是否曬錯了圖片(多圖) 2015/7/4 (69,522次)
張曙光嘬死 宋祖英將比照她這罪判刑(多圖) 2015/7/3 (311,344次)
人大任免名單:這倆省委書記派新活兒(圖) 2015/7/3 (62,994次)
英子報信!趙本山開緊急通氣會(多圖) 2015/7/2 (311,969次)
劉雲山咋就不忍忍呢…情緒瞬間被定格(圖) 2015/7/1 (74,84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