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樂天知命 善與猴子「溝通」喜豐收(圖)
 
2015年1月14日發表
 



62歲臺灣果農陳仙梅學習與獼猴「溝通」。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闞馨仕報導)臺灣果農陳仙梅一家三代都務農,在田寮山區近6甲土地上種番石榴等水果,獲得臺灣產銷履歷認證,龍眼、花椰菜、甜高麗菜都不灑農藥,深受喜愛。而她的果園更是連年豐收。這在近十年來蟲害嚴重、獼猴成羣出沒的危害嚴重的情形下甚是稱奇。

善與猴子「溝通」有約默契共存

據報導,62歲臺灣果農陳仙梅是一個樂天知命的人,她有一個世間萬物應共存的理念。在獼猴危害嚴重,果農都深受其害,陳家也不堪其擾,出現根本無法收成危機時,她採用了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就是學會與獼猴「溝通」,結果靈氣的猴子們與陳仙梅一家和平相處多年,果真每年都豐收!。

陳仙梅認爲,人要生存,獼猴也要生存,每當陳仙梅看到猴子偷吃水果時,非但不動怒驅趕,她還產生了要與獼猴溝通的想法,她想應勸牠們吃一點就好,幫她「疏果」之餘,要讓她有收成。於是她學着跟猴子溝通,她這樣跟獼猴們說:「阿山(獼猴臺語)吃一點就好,但要留給我採收」、「靠山頂可以吃,山下要留給我」,聰明有靈性的獼猴們似乎聽懂了她的話,不再亂摘水果或搞破壞,結果她每年都豐收,去年光龍眼就收成2萬臺斤。

有趣的是,陳仙梅每次在果園與獼猴打照面,都是人猴相視而笑,默契無語。有時她忙於工作,沒看到猴子成羣出現,獼猴還會故意敲電線杆,示意它們來了,她會笑道「阿山你們有夠水(臺語,漂亮之意)」,猴子竟搖起尾巴,笑得吱吱叫,還開心拍手。在此之前她們家也有過慘痛的教訓。

怒罵獼猴偷摘龍眼 遭遇其翻臉搞破壞

陳仙梅的媽媽對獼猴破壞果園,眼見着沒有了收成,心裏很急,一次撞見獼猴偷摘龍眼吃,怒罵道:「阿山你怎麼摘龍眼!」沒想到猴子翻臉,當着她的面變本加厲搞破壞,推倒香蕉,還踩爛農作物,損失慘重。

在臺灣對獼猴破壞農田、果園的事,臺灣農委會有撲殺令。對此陳仙梅坦言:「獼猴不應保育,法令更是綁手綁腳,但殺生不人道,畢竟獼猴是有靈性的動物,她希望政府提出解決之道,讓人猴能共生,維持最佳生態平衡」。

說到種植業的生態平衡,近年來還真有奇蹟發生,請看下面的故事:

木村爺爺的神奇蘋果

在日本東京有一家法國餐廳,其招牌菜是「木村先生的蘋果湯」。據說,這種蘋果不會腐爛,切開後,放2年自動成爲乾果,散發出像水果乾般甜蜜的香味。

這種好吃得令人驚訝的神奇蘋果,到底蘊藏着什麼祕密呢?

木村的蘋果園位於日本北端津輕平野巖木山山麓下,園內雜草瘋長,蝗蟲唯我獨尊地跳來跳去,蜜蜂飛舞,青蛙扯開嗓子高鳴,還有野鼠、兔子奔竄,必須雙手用力撥開雜草,才能走到蘋果樹旁。這不會腐爛的蘋果就是在這種生態環境下生產的,奇蹟就源於此。

有人認爲:「這種蘋果居然不會爛,可能是匯聚了生產者的靈魂。」是不是這樣呢?

果園的主人木村秋則,從1978年開始,就不曾在這8千8百平方米大的果園使用一滴農藥、一撮肥料(包括有機肥料)。他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堅持不用農藥和肥料的「純天然」栽種方式,得生態系統迴歸到真正的初始平衡狀態,創出了現代奇蹟。

木村是從野生果樹的生長上,找到自然農法的解答,爲了這自然農法的實踐,木村一家和木村一起,經歷了從改善土壤——人工捉害蟲——家庭生計走投無路的境況,爲養活家人,沒有米吃時,木村拿東西去典當;沒有錢用時,他去工地、酒店做別人認爲低三下四的工作。

直至第8年春天,果園裏終於開出7朵蘋果花,這7朵花中,有2朵結了果。那2顆蘋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蘋果放在佛堂祭拜後,全家人一起分享。直到第11年,整個果園開滿了滿滿的蘋果花,木村成功了。

當人們問及爲什麼不用農藥也可以種出蘋果?木村說我的想法十分簡單,他說:「萬物皆有靈,我窮盡半生的所爲,也只是想恢復大自然原本的體系,如何的理解對待呢?其實,人類能夠做的事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說,木村很努力,但其實不是我,而是蘋果樹很努力。這不是我在謙虛,是發自內心這麼認爲。」

木村解釋:「因爲,無論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靠自己開出一朵蘋果花,不管是手上還是腳上,都不可能開出蘋果花。也許大家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麼想的人,代表他並沒有真正理解自然。看到整個果園滿滿的蘋果花,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這些蘋果花不是我的功勞,而是蘋果樹的功勞,主角不是人,而是蘋果樹。我之前不懂這個道理,一直以爲是自己在種蘋果,以爲自己在管理蘋果樹。其實,我只只能協助蘋果樹而已,只是創造一個適合蘋果樹和稻米生活的環境。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我終於了解了這一點。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到這一步。」

所以,木村常常會去跟蘋果樹說:「謝謝你們真努力啊,對不起啊,你要努力活下去啊」。在蘋果樹開花的那一年,木村曾帶着燒酒到果園裏,澆了些到地上,跟蘋果樹對飲起來。△

 
分享:
 
人氣:31,07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