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中國嚴峻的不僅是就業形勢
人社部的數字說,由於採取了擴大內需等措施,今年上半年的失業率保持在4.3%,登記失業人數在910萬人左右。 但需要指出的是,和一般國家公佈的失業率以全國總勞動人口爲分母不同的是,中國這4.3%的失業率僅限於城鎮,並不包括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情況。 而就在這900多萬登記的城鎮失業人口中,在六月底正在領取失業保險的只有257萬人。換言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失業人口沒有領取失業保險。當然其中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有失業保險,或者參加失業保險的時間短,失業時間超過了可以領取保險金的最長限度而不能繼續領取。 中國各地的失業保險規定大同小異,基本上頭五年每參加一年的保險可領取三個月的失業保險金,後五年每參加一年保險可增加一個月保險金。 但中國多數大省市2000年以後才建立具體的失業保險制度,很多人都只參加了幾年的保險,因此也就往往只能領有幾個月的保險金。而保險金的標準一般又只有當地最低工資的70%。算下來,這樣區區幾個錢的保險金又能保得了什麼險呢? 消失的農民工 另外,和失業率的統計一樣,城鎮的失業保險也基本沒有覆蓋農民工,儘管他們依法有權參加失業保險。 這次,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倒是特別提到,到六月爲止,全國約6700萬到城鎮打工的農民工當中,"只有3%"仍在找工作。 一個"只有3%"似乎透露着農民工的就業情況還好於城裏人的"4.3%"失業率。但一個"6700萬"已經透露,中國1.4億農民工中有一半回了鄉下,這些人算是失業呢,還是就業呢? 中國國家統計局三月公佈的數據曾顯示,2009年春節前,1.40億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中,有7000萬返鄉。這7000萬返鄉民工中當時仍有2300萬人沒有找到回城的工作。 但現在人社部"6700萬到城鎮打工的農民工"這一說法似乎證明,不僅這2300萬農民工沒有找到工作,春節回家時有工作的那4300萬也沒了工作,不然城鎮裏的打工人數怎麼剩下了不到7000萬? 勞動力市場無法消化衆多高校畢業生 因爲和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農民工儘管不能在城市裏隨便建起貧民窟,但他們在家鄉都還有一塊承包地。回家種地雖不富裕,但總可免卻飢寒之苦,總還有個退路。 這些年農民的"羣體事件"除了欠薪,很少因農民工失業而起。各地倒是出了不少地方官員巧取豪奪農民土地引發的糾紛甚至騷亂。 相信這個道理中國的官員不會不知道,但人社部仍認爲,現在中國的就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尤其是今年600萬大學畢業生中還有30%的需要就業,加上去年以來沒有實現就業的大學生,大概還有300萬人。這個包袱可以說是人保部替教育部背的。 嚴峻在哪裏? 90年代末中國高等教育"產業化",大學爲了經濟效益盲目擴招。畢業生人數從2002年的100萬一步步躍升到如今的610萬。但在這些年間中國的GDP不過從10萬億增加到30萬億。大學生人數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人才增長,大學生就業不難才是怪事。 但大學擴召的惡果也不是今年才開始顯現的,"畢業即失業"也不是今年才有的現象。今年之所以"嚴峻"固然有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官員們更擔心的恐怕還是這個"敏感年"的穩定。 於是,有無業可就需要到"人才中心"寄存檔案的學生髮現他們原來已經有了紙面上的工作單位,不明不白地爲學校解決畢業生就業的統計問題充當了一次"分子"。 如果就業狀況真的"嚴峻"到威脅社會穩定的話,這種手法充其量不過是給一個爆炸性的問題延長一小段導火索。 其實,"擴大內需"的背後相當大的一部分不也是同樣的邏輯嗎? 這些年中國飲食、娛樂、服務行業蓬勃發展,的確吸納了不少的勞動力,包括手刃尋歡官員的服務員鄧玉嬌。但中國第三產業創造的GDP和吸收的勞動力有多少是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的結果? 今年初曾有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撰文指出,2004年中國公車、公款吃喝和幹部出國消費每年估計開支9000億人民幣。比照2004年中國的社保決算,這個中國財政後來出面否認的數字相當於中國當年失業保險支出的65倍。即使按財政部口徑的三項支出"實爲"1200億計算,也相當於當年失業保險支出的近九倍。 中國現在在講可持續發展,不知道這樣以公款消費支撐經濟、創造就業的循環是否可以持續。 是否可以說,如今嚴峻的不是就業形勢,而是這種發展邏輯和制度本身。 (BBC)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