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严峻的不仅是就业形势
 
2009年8月1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八月初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就业统计。总体的说法是,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情况"基本稳定",但形势仍"非常严峻"。

人社部的数字说,由于采取了扩大内需等措施,今年上半年的失业率保持在4.3%,登记失业人数在910万人左右。

但需要指出的是,和一般国家公布的失业率以全国总劳动人口为分母不同的是,中国这4.3%的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并不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

而就在这900多万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中,在六月底正在领取失业保险的只有257万人。换言之,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失业人口没有领取失业保险。当然其中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失业保险,或者参加失业保险的时间短,失业时间超过了可以领取保险金的最长限度而不能继续领取。

中国各地的失业保险规定大同小异,基本上头五年每参加一年的保险可领取三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后五年每参加一年保险可增加一个月保险金。

但中国多数大省市2000年以后才建立具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很多人都只参加了几年的保险,因此也就往往只能领有几个月的保险金。而保险金的标准一般又只有当地最低工资的70%。算下来,这样区区几个钱的保险金又能保得了什么险呢?

消失的农民工

另外,和失业率的统计一样,城镇的失业保险也基本没有覆盖农民工,尽管他们依法有权参加失业保险。

这次,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倒是特别提到,到六月为止,全国约6700万到城镇打工的农民工当中,"只有3%"仍在找工作。

一个"只有3%"似乎透露着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还好于城里人的"4.3%"失业率。但一个"6700万"已经透露,中国1.4亿农民工中有一半回了乡下,这些人算是失业呢,还是就业呢?

中国国家统计局三月公布的数据曾显示,2009年春节前,1.40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有7000万返乡。这7000万返乡民工中当时仍有2300万人没有找到回城的工作。

但现在人社部"6700万到城镇打工的农民工"这一说法似乎证明,不仅这2300万农民工没有找到工作,春节回家时有工作的那4300万也没了工作,不然城镇里的打工人数怎么剩下了不到7000万?

劳动力市场无法消化众多高校毕业生

因为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农民工尽管不能在城市里随便建起贫民窟,但他们在家乡都还有一块承包地。回家种地虽不富裕,但总可免却饥寒之苦,总还有个退路。

这些年农民的"群体事件"除了欠薪,很少因农民工失业而起。各地倒是出了不少地方官员巧取豪夺农民土地引发的纠纷甚至骚乱。

相信这个道理中国的官员不会不知道,但人社部仍认为,现在中国的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尤其是今年600万大学毕业生中还有30%的需要就业,加上去年以来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大概还有300万人。这个包袱可以说是人保部替教育部背的。

严峻在哪里?

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大学为了经济效益盲目扩招。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一步步跃升到如今的610万。但在这些年间中国的GDP不过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

但大学扩召的恶果也不是今年才开始显现的,"毕业即失业"也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今年之所以"严峻"固然有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官员们更担心的恐怕还是这个"敏感年"的稳定。

于是,有无业可就需要到"人才中心"寄存档案的学生发现他们原来已经有了纸面上的工作单位,不明不白地为学校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统计问题充当了一次"分子"。

如果就业状况真的"严峻"到威胁社会稳定的话,这种手法充其量不过是给一个爆炸性的问题延长一小段导火索。

其实,"扩大内需"的背后相当大的一部分不也是同样的逻辑吗?

这些年中国饮食、娱乐、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的确吸纳了不少的劳动力,包括手刃寻欢官员的服务员邓玉娇。但中国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和吸收的劳动力有多少是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的结果?

今年初曾有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撰文指出,2004年中国公车、公款吃喝和干部出国消费每年估计开支9000亿人民币。比照2004年中国的社保决算,这个中国财政后来出面否认的数字相当于中国当年失业保险支出的65倍。即使按财政部口径的三项支出"实为"1200亿计算,也相当于当年失业保险支出的近九倍。

中国现在在讲可持续发展,不知道这样以公款消费支撑经济、创造就业的循环是否可以持续。

是否可以说,如今严峻的不是就业形势,而是这种发展逻辑和制度本身。

(BBC)

 
分享:
 
人气:18,35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