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整个乱了 “审计风暴”熄火
 
2009年7月6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大纪元记者文华综合报导)近日,中共人大常委会成员对去年中央预算的审计报告提出批评,认为其含糊其辞,不敢点名,丧失了审计的舆论监督功能。有评论称,整个都乱来了,挑谁更乱已没有意义。

多处使用模糊字眼 报告遭批

今年的审计报告共计24页11个部份,被舆论广泛认为是了无新意,没有新闻,然而在审计报告之外却爆出了新闻。6月24日下午,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很多委员对该报告提出批评。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新华社原总编辑、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振中,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等人认为,该报告多处使用模糊字眼,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过于温柔。

据时代周报统计,总共1.3万字的报告中,共出现20处“一些”、4处“某”、14处“有关部门”、3处“有些”、19处“部份”、2处“ 少数”、21处“个别部门”、5处“个别”这样的字眼,让人感到一头雾水。如报告中称:“有73个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未按规定确定政府采购金额,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76个部门项目支出中的422.56亿元政府采购预算,未按明细的采购目录列示”;“某集团原总经理李某”、“某担保公司总裁赵某”等字样时常出现。

人们评论说,如今审计署含糊其辞,就是为了避免得罪有关部门,这反过来也说明中共当局机关的嚣张。审计的混乱也给更多的贪污腐败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些年审计署还能揭盖子,点名批评一些中央部委大机关的丑事,如今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了,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审计风暴”熄火

大陆媒体评论说,今年的审计报告“软化”,让公众开始分外怀念几年前的“审计风暴”。当2003年第一次“审计风暴”产生时,原审计长李金华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长达22页、近8000字的审计报告,点名曝光财政部、原国家计委、教育部、民政部、水利部等一大批中央部委的财务漏洞,报告在用词上少有以前的含糊和温和,而代之以“疏于管理和监督”等严厉的字眼。2004年李金华又向人大提交了一份“很有份量”的审计清单,其中“揭盖子”占到九成以上篇幅。

然而,审计署“公开批评中央部委”的热闹景象很快熄火。近两年来,审计署不在审计报告中具体披露各部委的具体问题金额,各部委也不再公开和强势反驳。到今年审计长刘家义的报告,更是“温柔如水”了。很多“掺水”内容冲淡了审计的主题。

整个都乱来了,挑谁更乱已没有意义

时代周报采访了一些专家,借他们的口替审计署开脱。文章称,以前的审计风暴注重披露被查出问题的中央机关,但由于抽检面小,很多没被审查的单位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却没有被点名曝光,只曝光被调查的,好像不公平。

也有人辩解说,光披露还不够,审计工作应开始转向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探索。用审计长刘家义的话说,审计署要努力承担起“免疫系统”的角色,现在审计署比较重视披露之后制度上的一些原因和问题,比较重视面上的问题。

然而更多人评论说,当局各级机关预算编制混乱、地方当局挪用中央专款已然是老大难的问题了,问题“年年有、家家有”,所以不点名也有其道理。,正如刘家义所说,这是个“普遍性”问题。整个都乱来了,挑谁更乱已没有意义。


 
分享:
 
人气:14,50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