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晟:向默克爾致敬
 
——──即中共政權以黑幫手法圍堵我全家的第183天
 
作者:高智晟
 
2006年5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德國的女總理默克爾此次來中國,與她的前任,那位看上去頗有男人氣度的施羅德先生有些不同的是:施羅德是多次來拜倒在中共膝下。據說施羅德先生的每次中國之行,心情都很不錯,也有風傳說,這位歐洲人只要見到利益就會喜笑顏開,我對此也無心去考證,只是當成耳旁風聽聽罷了。在我的印象中,中國人對施羅德的個人印象也有深刻的一面,並不像有些人形容的是「他來的也快,被忘掉的也快」那般。中國民間對施羅德最深刻的印象即是他的見利忘義。

默克爾頭遭來中國既表現出一些與前任的不同,即利、義兼要,無論其運籌的動機如何!我們對我們已經看到的東西是應當予以肯定的,對這位女總理這次在北京,與令人尊敬的陳桂棣、吳春桃夫婦及另外兩名民間維權人士會見所釋放出的、對備受中共野蠻暴政打壓的國內維護人權、捍衛公民權力運動的關切之意,是應當得到正在持續地、和平地爭取維護基本權利的中國人民尊敬的。

默克爾首次訪問中國即贏得的尊重顯然不是因爲她的作法將給中國人民的維權事業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價值。她此舉至少表達了她及她的政府對人類道義價值的應有顧忌甚至是尊重之意,表達了對爭取基本自由及基本權力的中國民間維權運動的至少是關注之意。

另一面,此舉與十幾年來,在歐洲人與中共關係的往來中,尤以她的前任及法蘭西的那位希拉剋先生,已是乾脆將雙方關係單一化,即將雙邊關係乾脆簡化成一種經濟關係。中共統治羣體原本就屬於一個暴力劫持並以暴力控制了國家的一個實用化的利益團體,在與這個利益團體打交道過程中,歐洲的許多國家,尤爲明顯的還是德法兩國元首,在十多年來的與中共的利益經營過程中,他們已完全降尊至是龐大商人集團的頭目的境地。而中共原本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利益經營集團,它同時又是人類迄今以來最大的暴力犯罪集團。在中國民間看來,像德法兩國以這種關係模式從中共那裏獲得的鉅額利益無異於從中共犯罪集團那裏獲得的分贓所得。

雖然可以肯定的是,默克爾也絕不會再與明知是非民選的中共獨裁政權的利益經營過程中去計較道德和道義問題。她和其它西方國家的政府及領導人心知肚明的是,任何共產專制獨裁政權從來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反道德的、反文明的,在內國人民心目中都是臭名昭著的、赤裸裸的犯罪集團,和這樣的集團經營利益本身毫無道德和道義可言。儘管如此,默克爾在同樣以隨大流及循着舊有模式與中共經營利益的同時,能騰出點注意力去關心一下不堪中共兇殘盤剝起而和平維權的羣體,我們還是要向她叫好的,儘管這好叫得讓人心裏感到異常的苦澀。

默克爾是改變不了她的政府目前不得不搭上甚至是犧牲道德及道義而與中共打交道的現狀的。這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現實利益的考量問題,她的政府只是西方國家中,從中共犯罪集團那裏分贓獲利的龐大羣體中的一員而已。衆分贓者彼此默契的心態是,反正大家都這麼做!

西方國家在掩飾虛僞及無良行徑的智力資源方面是從來未虧缺過。對無利益可供他們掘取的獨裁專制政權的本質,他們會表現出異常清晰的認識,會以「邪惡軸心」、 「無賴國家」予以準確定位。但對有利可圖的、同樣是獨裁的專制政權,即便是再邪惡、再無賴,他們也會智慧地告誡人們:和這樣的政權保持建設性的接觸政策,有利於使他們變得漸進地文明起來,漸進地棄惡從善。無論如何,西方國家的任何做法,似乎都被人們視作是永遠正確的道路和永遠的真理。

寫到這裏,讓我想起南非前大主教圖圖先生的一番話:「冷戰時期,任何政府,只要聲稱自己是反共的,無論它的人權記錄有多麼的糟糕,都會得到美國的大力支持。因此,南非的種族隔離政府是大大的得益於里根總統臭名昭著的『建設性接觸政策』。美國對反種族隔離制度的情緒只是口頭應付,還聲稱:與種族隔離當局這樣無法無天的政府保持關係,比孤立它、排斥它,可以更好的施加影響,使它棄惡從善」。我想,圖圖先生顯然指出了,在野蠻暴虐南非人民的種族隔離制度時期,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的「建設性接觸政策」是多麼的不道德及名聲狼籍。

歷史是何等的驚人相似,西方從與兇殘暴烈絕不亞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中共法西斯暴政交往的最近幾年來,不就是高喊着比「建設性接觸政策」走的更遠的「建設性夥伴關係」嗎。

我這篇文字的標題是向默克爾致敬,卻有大量的對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批評文字出現。在我們批判的領域,即與中共經營利益的領域內,德國、默克爾的政府與其它國家的做法是沒有兩樣的,但默克爾這次對中國民間維權運動的關注之舉是值得我們叫好的。像南非反動的種族隔離制度的終結是靠南非人民的智慧及勇氣達成的那樣,中國人和平邁向憲政民主進步事業的明天無疑也只能靠我們中國人民自己的智慧、熱情及勇氣。當然外部世界的支持也有着極其重要的價值。

2006年5月24日,在有中共特務圍堵的日子裏於北京家裏

 
分享:
 
人氣:14,22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