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直擊:心酸的老字號 (圖)
 
2006年3月1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BBC中文網記者高毅3月11日北京報道)報道"兩會"是累心的體力活,今兒個是星期六,想放鬆一下,到前門一帶溜達。沒想到,看了心情反而更"累"。

來到前門大街,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人羣,老北京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但不同的是,很多商店門前貼上了"拆遷甩賣"的廣告,居然連建於1830年的老字號"謙祥益"絲綢店也未能倖免,古典門臉的外面,十分不協調地立了個牌子--"百年老店拆遷,二樓服裝狂甩10天"。

再看門臉左手邊牆壁上刻着的幾行字,那是"謙祥益"的簡介,曰"北京謙祥益綢緞莊是北京著名的'八大祥'之一。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約公元1830年)。是目前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絲綢專業店。"

再看店內,服裝布匹絲綢到處擺放,顧客摩肩接踵,一番"清倉大甩賣"的典型場景。

"謙祥益"副總經理高慎昌說:"2月15號,突然看到店門口貼上了一張拆遷公告,感到非常震驚。"

我亦很"震驚"地問:"難道政府要拆你們老字號都不跟你們打招呼嗎?"高經理說:"他們沒有和我們協商,沒有和我們通氣,我們一點消息都沒有。"

高經理說,崇文區建委先說房子肯定要拆,現在又改口說是先"騰退",至於這裏做什麼用,爲什麼要拆,高經理還不知道。他說,政府來人給房子做個了評估報告,決定賠償1200萬,但只是貨幣賠償,新地址和"謙祥益"員工的安置都不管了。

高經理說,這1200萬最多隻夠"謙祥益"今後兩年遷往新地址的租金,儘管現在新地址還沒有開始找。他說,"謙祥益"有52個正式職工,88個退休人員,遷址後肯定有些人要下崗。

* 老字號 老員工

"謙祥益"是老字號,很多員工子承父業在這裏度過一生,"謙祥益"對他們來說是有家的感情。高慎昌經理的父親1936年就到"謙祥益"當學徒,而他本人在這裏幹了30多年。

另一名員工張新美也在這裏一干也是26年,她說:"當然不願拆,回家幹什麼去啊?這歲數,也沒文憑,什麼技能也沒有。"張新美的父親也在這裏幹了一輩子,她說,她還沒敢告訴父親"謙祥益"的拆遷命運,怕他老人家受不了。

* 記憶中的古城

在北京生活了46年的王永藍正在店裏轉悠,她說她來並不是想買東西,而是想看看老景,回顧一下。王永藍說:"拆遷以後重建的話,這個景色恐怕是看不到了。我轉了轉,到處都寫着拆遷,如果前門的景拆了,老北京的標誌也就一去不復返了,留給我們的只有對以往的回憶。"

高慎昌經理說,"謙祥益"現有1000萬元的庫存,得趕緊清倉,否則搬走後還沒地方放。他說,目前保留原貌的"謙祥益"全國只剩武漢、天津和北京,只有北京還延續着歷史的面貌,其它的兩家經營內容都發生了變化。對高慎昌來說,他最關心的是保住"謙祥益"的字號。

打開掛在店內的顧客留言本,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

"強烈要求保留老字號,原貌和原地,老祖宗得東西要珍惜,要尊重羣衆得呼聲,做事要有人性化,不要激起民憤。" 署名:幾個北京老人顏文卿、段惠容......

"我從1955年鮮魚口五條,一直是你們的老顧客,每次都要買服裝布絲綢都要到你店買,有事沒事都要到你點轉一轉,感情之深,難以言表,你們拆遷後,或回遷後,我願做你們永遠的老顧客。我的電話....." 署名:51年的老顧客許甲敏

高慎昌說:"不管我們商店今後怎樣,這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是值得我們永遠留念的。"


****************************************************

編者議:

「謙祥益」的悲慘命運讓我們想起了《九評共產黨》中的論述:「對文物的破壞也是中共摧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份。」

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共以「革命」的名義「打砸毀燒」,而今「與時俱進」爲以「國家」的名義「拆遷」。看上去「漂亮」了不少,然而破壞中華民族文化的實質卻一點沒變!這些中華文物一旦毀去即無法還原,但中共卻以「革命」和「國家」的名義毀得理直氣壯。

《九評共產黨》說:「當我們嘆息於英法聯軍焚燬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嘆息於那毀於侵略者兵火的傳世鉅著《永樂大典》,我們又怎能想到,中共的毀壞要比入侵者更廣泛、更持久、更徹底呢?」

 
分享:
 
人氣:105,68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