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為什麼中俄印無法真正抱團?
 
曉觀天下
【人民報消息】一、歷史構想 「中俄印三國團伙」最早由俄羅斯在 1990 年代提出(普裡馬科夫倡議),作為制衡美國的「RIC 聯盟」。 表面看:三國皆為核大國,人口與市場龐大,似乎有地緣政治分量。 實際上:始終停留在紙面上,缺乏信任,未能落實。 二、核心障礙 1、中印邊界沖突 3,488 公裡爭議線長期緊張。 2020 年拉達克加勒萬河谷爆發數十年來最血腥沖突,幾十人死亡。 關系凍結,新德裡暫停中國人旅游簽證、限制中國技術進口。 2、中巴聯盟 中國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防務伙伴。 巴基斯坦聲稱用中制殲-10C 擊落印度戰機,並得到中國防空與衛星支持。 這使印度安全焦慮加深,對中國更加不信任。 3、經濟依賴差異 印度高度依賴美國:2024 年出口到美達 775 億美元,遠超中俄市場。 中國和俄羅斯無法取代美國在技術、資本和供應鏈上的作用。 若加入中俄印「團伙」,印度只能是「初級伙伴」,缺乏吸引力。 三、俄中關系的緊密化 自 2014 年克裡米亞後,中俄貿易額飆升至 2000 億美元。 俄羅斯更多依賴人民幣結算與中國金融體系。 這使俄中走近,但也進一步疏遠印度。 四、現實與象征 雖然俄外長拉夫羅夫和北京都強調「重啟三駕馬車」的必要性,但其基礎是對美國的共同不滿,而非互信。 在天津的三邊聚會,更多是姿態外交,實質意義有限。 這類「團伙」更像是脆弱的權宜婚姻,一旦美國壓力減輕,裂痕便會顯現。 結論 中俄印三國,看似大國合力,實則各懷心思: 中印互疑難解,邊界與巴基斯坦問題根深蒂固; 印度與美國深度綁定,經濟利益遠超中俄; 中俄緊密抱團,讓印度更無安全感。 因此,中俄印不可能形成真正穩定的團伙。所謂「三駕馬車」,注定是政治表演,而非地緣現實。 (轉自「雲上迦南」)△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4/9218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9月4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