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特稿】破除进化假说的经典迷思(上)(多图)
——《透视“进化论”》第二章(上)
 
大纪元特稿:透视“进化论”(大纪元制图)
【人民报消息】藏在岩石中的化石虽然不开口,可是会说话,它们讲述了一个个什么样的久远年代的故事呢? 您知道是什么东西让达尔文每次一想到就会感到震撼吗?您想知道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真的是为了去吃长在高处的树叶吗? 成年人的扁桃体、松果体和胸腺看似萎缩,真的退化了吗?您知道做手术割掉它们,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吗? 2011年,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有趣的研究,如果将一只老鼠关进铁笼子里面,把它们爱吃的巧克力放在另一个笼子内,您能猜到在笼子外面的一只能自由活动的老鼠会做什么吗? 您知道英国史上最大的科学骗局是什么吗?所谓被假定的“人猿先祖”,最后被证实是什么物种呢? 进化假说不仅存在着基本的逻辑错误,而且本来试图来证明进化假说的实验数据和科学事实,甚至也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它的根基。 不幸的是,在达尔文进化假说的影响下,人们渐渐习惯于不加思考,错把假说当成真理,误以为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是从同一个祖先经过漫长时间渐渐演化、经过“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留下的优势物种,形成了当今大千世界里的众多生物。进化假说还是影响了人类的科学发展一百多年。 “进化假说”虚构的是一种简单、线性的关于生命起源的幻象。然而幻象毕竟不能代替真相,那么生命的真正主旋律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从第二章开始将会为大家逐步深入剖析。 至于为何尽管进化假说漏洞百出,它在科学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百多年?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本系列文章《透视“进化论”》的后续章节我们也会和大家一起持续探讨并一步步揭示其中的真相。 一、不是“慢慢演化”而是“突然爆发” 1. 中间物种缺失──达尔文承认的硬伤 进化学说认为,不同物种间有其发展的亲缘关系,一个生物可从一个物种跳到另一个物种。如果进化假说是正确的,整个生物界都是从一种低等生物进化到另一种较高等生物,中间必须经过无数代具有微小差异的中间种类。 这个假设如果是正确的,就应该推导出至少下面两个结论: 第一,我们把视野放大到当今地球的整个宇宙空间来看,因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包括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环境污染等等,这些生物都应该不停地为了“适应环境”而在不停“进化”演变物种。 更何况全世界这么多的生物分别生活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之中,所以总会存在正在发生着的、物种变化的中间环节。 可是,事实情况是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各从其类,从各种动物植物到最高级的人类,各种类型的生物都是各从其类,也从没有看到哪位科学家报告说产生了一个中间物种。 目前地球上不存在中间物种的事实,达尔文自己在《物种起源》第六章“学说的难点”列出来的四大难点和异议中排在首位。“每种生命的具体形式的独特性以及它们没有无数过渡环节混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困难……这也许是对我的理论最明显和最严重的反对意见。”⁷⁵ 第二,我们回望地球的历史,把时间坐标退回久远的年代。 地球上曾有无数生物,它们死亡后,遗体或遗迹被泥沙掩埋。随后,在长时间的岁月中,有机物质被分解,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石化成石头,但它们的形态、结构和一些内部构造被保留下来。同样,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被保留下来。 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或遗迹,被人们称为化石。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动物和植物的样子,推断出它们的生活情况和环境,还能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的形成年代和经历的变化等等。 如果地球生物都是从古老的生物逐渐演变过来的话,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学应该能够发现证明一个物种“进化”成另一个物种的化石。 举例说明,如果物种甲真的可以逐渐变成物种乙,应该能发现介于两者之间“逐渐变化的过渡形态”。同时具有甲乙两者特征的化石,被称为“中间环节”。 所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个‘进化’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地球上就已经存在过这样的东西”,那么“所有现存物种和灭绝物种之间的中间和过渡环节的数量,一定多得令人难以置信”。⁷⁶(The number of intermediate and transitional links, between all living and extinct species, must have been inconceivably great. But assuredly, if this theory [of evolution] be true, such have lived upon the earth.) 达尔文的意思是说,如果生物真的是从无脊椎到脊椎动物,从鱼类到两栖类、爬行类再到鸟类和哺乳类这样缓慢逐步进化而来,那么地球上中间类型的生物化石应该俯首皆是才对。 可迄今为止,尽管考古学家们一直非常努力地在寻找这样的中间类型生物,但是并没有发现这样的化石。化石的记录可以说让达尔文非常失望。 既然是化石,不应该有选择地沉积,为什么就单单缺失了这些中间类型生物化石了呢?更符合逻辑的解释也许是,这些中间类型的生物从来没有出现过。 后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承认:“(不同化石之间)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以及它们不被无数过渡环节连接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困难……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地质构造和每个地层都充满这样的中间环节?地质学肯定不会揭示任何此类精细逐步演变的有机链;这也许是对我的理论最明显和最严重的反对意见。” (The distinctiveness of specific forms, and their not being blended together by innumerable transitional links, is a very obvious difficulty…… Why then is not every geological formation and every stratum full of such intermediate links? Geology assuredly does not reveal any such finely-graduated organic chain; and this, perhaps, is the most obvious and serious objection to my theory.)⁷⁷ 2. 化石不能证明进化论 中间类型化石的缺失是证明进化假说的最大困难,对进化假说是致命伤。 当时的达尔文推诿于化石记录的不完整。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已发现许多保存相当完整的地层,对其中所保存的化石也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可是中间类型的化石仍难寻获。 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教授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评估化石的结论是,“如果进化的要意是解释一种生物可以渐渐改变成为另一种生物,那么化石的显着特征就是证明了进化没有证据。”(In short, if evolution means the gradual change of one kind of organism into another kind,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fossil record is the absence of evidence for evolution.)⁷⁸ 英国古生物学家、化石研究权威专家科林‧帕特森博士(Colin Patterson, 1933—1998)⁷⁹,于1962至1993年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工作。1981年他在一次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演讲中提出:“你们谁能告诉我任何关于进化的真正证据,哪怕是一件真正的证据?”(”Can you tell me anything about evolution,” he asked his listeners, “any one thing, that is true?”) 1979年4月10日帕特森博士发给美国航空航天工程师路德‧桑德兰(Luther Sunderland, 1929—)一封信件,标题是:“没有任何一块化石能证明进化论!!”(Not one fossil of evidence fossil for evolution!!)内容摘录如下: “你评论说我的书中缺乏对进化过渡的直接图示说明,我完全赞同。如果我知道任何化石或生物(能展示进化的过渡),我肯定已经把它们写在书中了。你建议应该请来一名画家将这些转变的过程视觉形象化,但他将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我无法诚实地提供出来,如果我让画家肆意发挥,这难道不会误导读者吗?……然而,当他们说不存在过渡性化石时,古尔德和美国博物馆的人都很难反驳。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我非常忙于这些哲学问题,也就是在化石记录中识别祖先的形态。你说我至少应该‘展示一张有每种生物形态来源的化石照片’。我坦率地说──没有这样能令我们作无懈可击的论证的化石,因为有关祖先和遗传的陈述,并不适用于化石记录。”⁸⁰ (I fully agree with your comments on the lack of direct illustration of evolutionary transitions in my book. If I knew of any, fossil or living, I would certainly have include them. You suggest that an artist should be asked to visualize such transformations, but where would he get the information from? I could not honestly provide it, and if I were to leave it to artist licence, would not this mislead the reader? ……Yet Gould and the American Museum people are hard to contradict when they say there are no transitional fossils. As a paleontologist myself, I am much occupied with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identifying ancestral forms in the fossil record. You say that I should at least “show a photo of the fossil from which each type of organism was derived.” I will lay it on the line – there is not one such fossil for which one could make a watertight argument. The reason is that statements about ancestry and descent are not applicable in the fossil record.)
1979年帕特森博士发给桑德兰的信件:没有任何一块化石能证明进化论!!(网页截图)
3. 子虚乌有的“人猿先祖” 人在现代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猿总科(Hominidae)、人属、人种⁸¹;现代猿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猿总科(Hominidae)、长臂猿科(Hylobatidae)⁸²等。 进化假说认为,人和猿猴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叫“始祖猿”,从这个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人和猿猴分别慢慢演化成现代人或现代猴两个不同的物种。细化的说法是,人是古猿到能人,再到直立人,再慢慢演变到有思想的智人,最后到现代人。人们将这个观点通俗地说成“人是猴子变来的”。 从原始灵长类进化到人类的这个理论和视觉图像,被写在教科书中一百多年,还有一些声称是找到了的“猿人先祖”的考古学证据,然而这些所谓的证据真的存在吗? 如果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发现一些七零八落的损坏的零件──后视镜、轮胎、铁皮等等,我们有多大把握能证明它们是否来自同一辆轿车?甚至它们可能根本不是来自一辆轿车,而是来自一辆摩托车或皮卡? 大多数化石被发现的时候,都是零零散散的──这里一块颚骨、那里一块腿骨或者牙齿,然后,科学家们必须弄清楚这些碎片是否来自同一个个体,这个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根据化石的碎片试图重建原始生命的难度,就像试图描述只剩下一段残垣断壁的建筑群。 可是,学校课堂里老师笃定的语气和博物馆里关于进化论的骨骼重建模型,会误导学生和参观者相信“缺失环节”已经找到。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重建模型有的已经被证实不是人猿先祖且有的是被拼凑出来的。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里,从左到右的绘图分别表示长臂猿、红毛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人。(《透视“进化论”》写作组成员翻拍)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里,人体模型和黑猩猩的模型被并排展示。(《透视“进化论”》写作组成员翻拍)
最著名的被认为是古类人猿和现代人类之间的“缺失环节”的猿人化石,要数尼安德特人、东非露西猿人(Lucy)、印度尼西亚爪哇猿人(Java Man)等。 尼安德特人不是人类祖先 1857年,人们在德国西北部尼安德特山谷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一些类似人类头骨和其它骨头的一些碎片。随后,德国波恩的解剖学教授沙夫豪森(Prof. Hermann Schaaffhausen, 1816—1893)对低而窄的前额、几乎连在一起形成水平隆起的极大眉脊、扁平的圆顶和不同寻常的头骨尺寸感到震惊。他认为这些遗骸属于“一个未开化的、野蛮的种族”,可被视为欧洲最古老的居民⁸³。 沙夫豪森的观点得到进化假说拥护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的支持。赫胥黎一方面承认尼安德特人的头骨非常接近猿类,另一方面却仍然认为可以把它置于从猿猴到人类的进化环节中,认为找到了猿猴向人进化的中间环节。 1864年,爱尔兰爵士、解剖学家威廉‧金医生(Dr. Sir William King, 1809-1886)宣称那是人类与猿猴之间的猿人,并将其命名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⁸⁴ 然而,同时代的细胞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鲁道夫‧维尔啸教授(Prof. Dr. Rudolf Virchow, 1821—1902)仔细研究之后,认为那是一个患有关节病的老人的骸骨。维尔啸拒绝接受把尼安德特人遗骸作为早期人类的化石证据。⁸⁵ 而且,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Zoologica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unich)的马特斯‧克凌斯博士(Dr. Matthias Krings)等人对“尼安德特人”骸骨线粒体DNA(mtDNA)高变区I进行分析,发现“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的祖先,认为尼安德特人在没有为现代人类贡献基因的情况下灭绝了。他们的论文1997年在权威杂志《细胞学》(Cell)上发表。⁸⁶ 之后克凌斯博士再次研究“尼安德特人”骸骨线粒体DNA(mtDNA)高变区II的基因,证实尼安德特人的mtDNA落在与现代人mtDNA相关的系统发育树之外,进一步支持了1997年的研究结果──“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的祖先。论文1999年在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⁸⁷。 总之,来自不同的研究共同否定了“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类的祖先物种”的结论。即使后来的《科学》⁸⁸和《自然》⁸⁹杂志报导了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基因之间的极其微小的相似性,也并没改变“尼安德特人”不是人类祖先的结论。 露西不是人猿共同祖先 1974年,人们在东非发现的化石标本“露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曾被认为是人猿的共同祖先。 如果是一个“猿人始祖”的骨架,应该具有介于人和猿猴之间的共同特点。人四肢关节几乎是直的、伸展的,猴子四肢关节经常是弯曲的。这些在解剖上很容易辨别出来。 可是,纽约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解剖学家杰克‧斯特恩(Jack Stern)和兰德尔‧苏斯曼(Randall Sussman)1983年在《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发表文章指出,南方古猿膝部没有明显程度的现代特征,膝关节的整体结构与很大程度的树栖运动相容,而且它具有典型的树栖类动物的长而弯曲的手指和脚趾⁹⁰。 虽然当1983年《纽约时报》的文章《露西真的用自己的双脚站起来了吗?》发表时,科学家还在为反对或支持露西直立行走的不同观点⁹¹争论,可是当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之后,露西的真实身份就浮出水面了。 原西澳大利亚大学解剖学和人类生物学教授查尔斯‧奥克斯纳德(Charles Oxnard)博士对南方古猿化石进行复杂的计算机分析,结论认为南方古猿与人类的祖先没有关系,而只是一种已灭绝的猿类。这一结论于1987年发表在华盛顿大学出版的《化石、牙齿和性:人类进化的新视角》书中。(The australopithecines may well have been sibling groups to both the African apes and humans. This is an idea that would remove the australopithecines from being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lineage and would place them unequivocally within an evolutionary radiation. Of these lineages, some, australopithecines, became extinct; some African apes, are almost extinct; only one genus, Homo, survives strongly at the present time.)⁹²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大卫‧A‧普莱斯蒂德(David Plaisted)教授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中引用了斯特恩、苏斯曼和奥克斯纳德三个人的观点。⁹³ 2012年《科学》杂志文章分析了南方古猿阿法种个体的肩胛骨化石,发现它保留了攀爬的特征,是个活跃的攀爬者⁹⁴。 所以众多证据表明,南方古猿阿法种是一种绝种的猿。露西作为猿人始祖的地位已经不成立。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把露西(Lucy)做成了雕像,安上了人的手脚,放在了博物馆里面,让人误以为Lucy就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让大众误以为人是猴子变来的。 拼凑的爪哇人 1891年,荷兰内科医生、解剖学家尤金‧杜巴斯(Prof. Dr. Eugene Dubois, 1858—1940)在印尼爪哇桑吉兰(Sangiran, Island of Java, Indonesia)河滩内发现一块头盖骨、一块股骨和三颗牙齿;拼在一起作为历史久远的“爪哇人(Java man)”。 后来,人们对这个标本提出了很多质疑。首先,不清楚这些骨头是否来自同一物种,很可能是拼凑的。一些科学家认为杜巴斯的发现只是一只猿,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这是一具患病的现代骨骼,还有一些人认为是现代人类股骨和猿人头盖骨的混合体。剑桥大学的解剖学家亚瑟‧基思爵士(Sir Arthur Keith, 1866—1955)研究发现,最初发现的头盖骨显然来自当今人类,它的脑容量在当今人类脑容量范围之内。⁹⁵ 被称为“病理学之父”的病理学家维尔啸(Rudolf Virchow)教授在一开始为发现“爪哇人”而兴奋,他亲自拜访了杜巴斯,还邀请他到柏林演讲,并在1895年发表了六篇关于这一新发现的论文。尽管如此,维尔啸还是无法接受把杜巴斯的发现作为人类进化树的补充。无可否认,股骨具有原始人的特征,而头盖骨更像猿。他将这些遗骸归类为两种不同的生物,他认为病态的股骨来自于人类,而头骨残骸来自于一只巨型长臂猿。⁹⁶ 总之,所有这些曾经被人们认为“人类祖先”的化石──“尼安德特人”和“露西”,已经被认为不是“人类祖先”;“爪哇人”是不同动物骨头拼凑出来的东西;还有后文会介绍的“皮尔敦猿人”和“内布拉斯加男子”被发现是欺诈,没有一个能被证实成为人和猿猴的古代祖先。 假设的“猿人”先祖,至今根本没有找到。“人从猴子进化而来”的假设,没有得到化石的验证。 4. 没有恐龙和鸟之间的中间物种 始祖鸟(Archaeopteryx)曾经被认为是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中间物种,被用来证明达尔文进化论。 然而,根据对始祖鸟的研究,始祖鸟的羽毛、骨骼、大脑结构和内耳结构都非常类似于现代鸟类。⁹⁷始祖鸟的内耳结构显示它具有良好的听力和平衡感。 北卡罗来纳大学动物学系的艾伦‧费杜西亚(Alan Feduccia)还在《科学》(Science)上指出,始祖鸟主要飞行羽毛中的羽片符合现代飞鸟的不对称模式──不对称特征的意义在于表明了它们飞行的能力⁹⁸。这里说明一下,现代飞鸟的身体轮廓羽毛是对称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飞行羽毛,特别是前缘与飞行气流紧密接触的羽片的不对称性尤其明显。 这些特征表明,始祖鸟已经具备了飞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在进化过程中的过渡阶段。 始祖盗龙(Archaeoraptor)化石据称是自始祖鸟化石以来从肉食恐龙进化成鸟的最佳证据。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地质科学系的蒂莫西‧B‧罗(Timothy B. Rowe)博士对来自中国的早白垩世地层产生的始祖盗龙化石的研究2001年3月发表在《自然》上,罗博士的研究发现所谓的化石是伪造品,是一种恐龙的尾巴和一种原始鸟类骨骼的混合物⁹⁹。 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包括地质​​科学系的科学家理查德‧A‧凯查姆(Richard A. Ketcham)博士和助理研究员马修‧科尔伯特(Matthew Colbert )博士、前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实验室的坎布里亚‧丹尼森(Cambria Denison)博士及中国北京中央研究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学研究所的徐星(Xing Xu)和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德拉姆赫勒的王家泰瑞尔古生物博物馆的菲利普‧J‧柯里(Philip J. Currie)博士。 因此,众多证据表明,始祖鸟不是鸟和恐龙之间的中间物种,也不存在两者之间的中间物种。 5. 化石直接否定“进化假说” 前面我们提到,英国化石专家帕特森博士因为发现没有一块化石能证明进化假说,所以不愿意用虚假的化石来误导大众。这可以说是帕特森领悟到“进化假说”的错误后的一次初步觉醒,那么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对化石的研究则是一个更本质的提升。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教授斯蒂芬‧杰伊‧古尔德(Prof. Dr. Stephen Jay Gould, 1941—2002)对世界各地的化石从整体上进行重新评估之后认为,绝大多数生物化石的历史都包涵两个与渐进式的进化假说有冲突的特点¹⁰⁰: (1)稳定性:多数物种在地层中出现时,与它们消灭时的外形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有外形的改变,也都十分有限,并且没有显示进化的方向。 (2)突然出现:世界各地调查的结果证实,任何物种并非由“始祖”逐渐改变而来;相反的,各种生物出现时都已经“全部完成”了。 简而言之,如果进化意味着一种生物逐渐变成另一种生物,那么化石记录的突出特点就是缺乏进化证据。 举个例子,考古学家发现的一种叫“三叶虫”的古代生物,从6亿年到2.6亿年前都生存在我们这个地球上,2.6亿年之后就消失了。三叶虫被证明是史前生物中最持久的一种。从发现它到它完全消失中间经过了3亿4千万年,但是三叶虫还是三叶虫,它完全没有出现什么进化。它居然经过了3.4亿年都没有发生进化直到它自然消失。这也很可能证明进化论是不存在的又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 所以,化石不但不能支持进化假说,而且还深度质疑了“慢慢演化”的可能。
化石的稳定和突然出现否定了进化假说。(大纪元制图)
6. 寒武纪化石提示:生命大爆发 约5.41亿至4.854亿年之前的寒武纪标志着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在寒武纪之前,没有复杂的动物,化石记录非常稀少。1909年在加拿大的伯基斯页岩中,人们发现了大量寒武纪时期的海洋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包括20至35个不同门类的生物,如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和脊索动物等。已知有超过17,000个物种幸存至2.5亿年前的二叠纪。这个现象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Life’s Explosion)¹⁰¹。 寒武纪标志性的节肢动物是三叶虫。三叶虫有扁平的、分段的、镀层的身体,这有助于在捕食者越来越多的海洋中保护它们。三叶虫有许多品种和大小,长度从1毫米到超过2英尺(0.6米)不等,被证明是最成功和最持久的史前动物之一。
5亿年前的三叶虫在石头上的印记。三叶虫的意思是三个叶,是已灭绝的海洋蜘蛛形节肢动物的化石群,属于三叶虫纲。(Merlin74/Shutterstock)
寒武纪种类众多的化石(MarcelClemens/Shutterstock)
考古学家在中国澄江化石群的研究中也发现类似的现象,证实了生命的突然出现。他们在澄江发现了5.3亿年前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化石,包括海绵、水母、触手类、虫类、天鹅绒虫、腕足类、各种节肢类以及最高等级的脊索或半脊索动物。¹⁰² 根据达尔文进化假说,生物应该经历长期缓慢的演化过程,累积微小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为新的“属”、新的“科”和新的“门”。考虑到寒武纪时期出现的大量物种,它们必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但为什么化石记录中没有完整地记录下这些过程呢?化石记录应该是随机的,为什么恰恰缺失了寒武纪之前的过渡环节呢?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事实上,很可能是由于生命起源的方式不是漫长演化,而是一个突然出现的事件,可能真的存在着一个所谓的“生命起源”时期。 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教授古尔德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古生物学家尼尔斯‧埃尔德里奇(Prof. Dr. Niles Eldredge, 1943—)共同提出“间断平衡理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认为物种经历长期停滞,然后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经历孤立事件,如重大地质灾难的形成,发生快速变化,然后保持长时间稳定性,在此期间生物体几乎不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¹⁰³。 总之,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事件,毫无疑问,这个发现已经给进化假说带来了重要挑战。 7. 线粒体DNA研究:人类和大部分动物年龄相同 超市里每种物品都有条形码,作为识别它们的标志;与之类似,地球上不同物种之间的鉴别也有位于基因上、能代表这个物种标志的条形码,称为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这种DNA条形码依赖于基因组的短的、高度可变的区域。 对动物物种的鉴定,通常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I, COI)基因作为通用DNA条形码序列。¹⁰⁴ 2018年《人类进化》杂志上发表了来自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高级研究助理马克‧斯托克尔(Mark Stoeckle)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大卫‧塞勒(David Thaler)的一篇研究论文,他们与全世界数百名研究人员对100,000个动物物种、来自美国GenBank数据库中的500万个基因快照的研究发现,根据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COI区域的核苷酸多样性,就可以计算出这一物种最早出现时的年龄。¹⁰⁵ 这项研究最令人吃惊的结果也许是,对于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种来说,DNA条形码的COI遗传多样性“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今天地球上十分之九的物种,包括人,鸟、鱼、熊等,都是在10万到20万年前形成的,而不是像进化树描绘的那样慢慢演变而来的。 这个研究被多个主流媒体网站转载,包括雅虎、英国追踪最新科学资讯的“物理网”(Phys.Org)¹⁰⁶。法新社记者马洛‧胡德(Marlowe HOOD)对研究者做了专访并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生物物种突然大量出现的这一发现与进化论假说所认为的“物种通过演变慢慢产生”是截然不同的。研究者之一大卫‧塞勒受访时,把它称为“达尔文的困惑”。 PhyOrg¹⁰⁷的另一篇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文章指出,这项研究的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从基因的特点来看,很难找到“中间物种”──物种之间进化的垫脚石。塞勒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达尔文理解‘中间物种缺失的原因’仍然是个很大的难题。” 塞勒博士补充道:“这项研究是一种新方法,表明物种是‘序列空间中的岛屿’。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狭窄的、非常具体的共识序列,就像我们的电话系统有简短的、独特的数字代码来区分城市和国家一样。” 塞勒博士还说:“如果个体是恒星,那么物种就是星系。它们是浩瀚空序空间中的致密星团。” 《进化杂志》(Evolution News & Science Today)的一篇评论文章则以“人类和动物(大部分)年龄相同?”为标题,彰显了与进化假说截然不同的关于生物起源的发现¹⁰⁸。 而这个研究似乎与寒武纪生物突然大量出现的现象显示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也就是说生命似乎总是在某个时期突然大量出现,而不是慢慢演化出来的。 人类需要认真审视并研究这个问题,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吸收或提出新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找到生命起源的真正答案。 8. 化石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通常动植物死亡后的尸体很快就会消失,因为食腐动物和微生物很快就会把它们分解掉。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之所以被保存下来,是因为这些化石在死后很快被埋葬。除非迅速掩埋,而且接下来很快发生了石化作用,否则多数生物的遗体将无法保存。 化石现象其实正好提示了灾难事件的存在。地质学的记录表明灾难性事件是存在的,有化石的地质学年代,可能正好是发生灾难的年代。¹⁰⁹(详见《第八章》) 2021年11月8日,《The Deseret News》报纸发表了题目为Why this 300 million-year-old fossil discovered in Utah has the paleontology world buzzing的文章¹¹⁰,报导了在犹他州的峡谷地国家公园出土了一个清晰的、3亿年前脊椎骨骼遗骸的化石,约1.5英尺(45.72厘米)长,有着类似哺乳动物的脊椎骨,比最古老的恐龙化石还要早5,000万年。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假说,最早有脊椎的哺乳动物是出现在约2.05亿年前早侏罗世的摩尔根兽¹¹¹,可是它的身长只有10厘米,和一只家鼠差不多大小。3亿年前怎么会出现这个这么巨大的脊椎动物呢? 按照进化假说,人类从植物、动物、猿人、巧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等慢慢“进化”而来,直到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出现现代人¹¹²。可是地质学发现,提示在早期人类出现之前的更久远年代,就已经存在人类的脚印,让人们越来越困惑¹¹³。(详见《第八章》) 总之,寒武纪化石证明的生命大爆发的现象、线粒体DNA研究所发现的人类和大部分动物在地球上产生的年龄相同以及上述3亿年前出现巨大的脊椎动物等等这些事实,构成了对达尔文进化假说有力的冲击。 化石不但不支持进化假说,而且似乎还在讲述着另一种生命起源的故事,这个版本不同于达尔文版本的“渐进演化”的概念。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不太可能像达尔文所讲的那种单一、线性、慢慢演化而来,用那种模型难以解释科学家的发现,科学家的发现一致性地提示──地球上生命的产生更可能是类似一种多次、重复、爆发式的模式。 也就是说,在非常久远的年代,生命爆发式产生之后,因遇到灾难性事件而灭绝;然后再次产生,再次灭绝,往复循环,这样似乎才能比较合理地解释上面所陈述的各种科学研究发现。(待续) 参考文献: 75. Darwin, Charles.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London: J. Murray, 1859. https://www.vliz.be/docs/Zeecijfers/Origin_of_Species.pdf 76. Darwin, Charles.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London: J. Murray, 1859. https://www.vliz.be/docs/Zeecijfers/Origin_of_Species.pdf 77. Darwin, Charles.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London: J. Murray, 1859. https://www.vliz.be/docs/Zeecijfers/Origin_of_Species.pdf 78. Phillip E. Johnson. Darwin On Trial. Used with permission of Phillip E. Johnson and Regnery Gateway Publishing Co. Electronically Enhanced Text (c) Copyright 1993 World Library, Inc. Copyright 1991. http://maxddl.org/Creation/Darwin%20On%20Trial.pdf 79. Paul A. Nelson. News and Commentary. Origins & Design 17:1. Colin Patterson Revisits His Famous Question about Evolution http://www.arn.org/docs/odesign/od171/colpat171.htm?fbclid=IwAR0jfWBP88HUDXwOJUrxu4hbTjO3hTzQPrcUYMjD-s3gm5lb007MCyl24kc 80. Colin Patterso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Luther Sunderland, Darwin’s Enigma: Fossils and Other Problems, 4th edition, 1988, 88-90. 81. Groves, C.P. Wilson, D.E. & Reeder, D.M..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8018-8221-0. LCCN 2005001870. OCLC 62265494. OL 3392515M. NLC 001238428. http://www.departments.bucknell.edu/biology/resources/msw3/browse.asp?id=12100795 82. Linda J. Lowenstine, Rita McManamon, Karen A. Terio. Editor(s): Karen A. Terio, Denise McAloose, Judy St. Leger, Pathology of Wildlife and Zoo Animals. Academic Press, 2018, Pages 375-412, Chapter 15 – Apes. ISBN 9780128053065,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805306-5.00015-8. 83. Rosen G. (1977). Rudolf Virchow and Neanderthal m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2), 183–187. https://doi.org/10.1097/00000478-197706000-00012; https://sci-hub.st/10.1097/00000478-197706000-00012 84. Walker, J., Clinnick, D., & White, M. (2021). We Are Not Alone: William King and the Naming of the Neanderthal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23(4), 805-818. https://doi.org/10.1111/aman.13654 85. Rosen G. (1977). Rudolf Virchow and Neanderthal m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2), 183–187. https://doi.org/10.1097/00000478-197706000-00012 86. Krings, M., Stone, A., Schmitz, R. W., Krainitzki, H., Stoneking, M., & Pääbo, S. (1997). Neandertal DNA sequences and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Cell, 90(1), 19–30.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00)80310-4 87. Krings, M., Geisert, H., Schmitz, R. W., Krainitzki, H., & Pääbo, S. (1999). DNA sequence of the mitochondrial hypervariable region II from the neandertal type specime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96(10), 5581–5585. https://doi.org/10.1073/pnas.96.10.5581 88. Benjamin Vernot Joshua M. Akey ,Resurrecting Surviving Neandertal Lineages from Modern Human Genomes.Science 343,1017-1021(2014). DOI:10.1126/science.1245938; https://sci-hub.st/10.1126/science.1245938 89. Prüfer, K., Racimo, F., Patterson, N. et al. The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a Neanderthal from the Altai Mountains. Nature 505, 43–49 (2014). https://doi.org/10.1038/nature12886;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38/nature12886 90. Stern, J. T., Jr, & Susman, R. L. (1983). The locomotor anatomy of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60(3), 279–317. https://doi.org/10.1002/ajpa.1330600302;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02/ajpa.1330600302 91. Sandra Blakeslee. May 3, 1983. The New York Times. DID LUCY ACTUALLY STAND ON HER OWN TWO FEET? https://www.nytimes.com/1983/05/03/science/did-lucy-actually-stand-on-her-own-two-feet.html 92. Oxnard, C.E. Fossils, Teeth, and Sex: New Perspectives on Human Evolution, ISBN: 9780295963891. https://books.google.ch/books?id=8fdoQgAACAAJ. 198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https://archive.org/details/fossilsteethsexn1987oxna/page/n9/mode/2up?q=australopithecines. Commented by David A. Plaisted. Problems with Lucy and Skull 1470 http://www.cs.unc.edu/~plaisted/ce/lucy.html 93. David A. Plaisted. Problems with Lucy and Skull 1470. http://www.cs.unc.edu/~plaisted/ce/lucy.html. Accessed on June 2 2023. 94. Green, D. J., & Alemseged, Z. (2012).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scapular ontogeny, function, and the role of climbing in human evolution. Science (New York, N.Y.), 338(6106), 514–517.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227123 95. Java Man. (2023, February 9). New World Encyclopedia, Retrieved 23:52, June 3, 2023 from https://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p/index.php?title=Java_Man&oldid=1099870 96. Rosen G. (1977). Rudolf Virchow and Neanderthal m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2), 183–187. https://doi.org/10.1097/00000478-197706000-00012 97. Alonso, P. D., Milner, A. C., Ketcham, R. A., Cookson, M. J., & Rowe, T. B. (2004). The avian nature of the brain and inner ear of Archaeopteryx. Nature, 430(7000), 666–669. https://doi.org/10.1038/nature02706;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38/nature02706. 98. Feduccia, A., & Tordoff, H. B. (1979). Feathers of Archaeopteryx: Asymmetric Vanes Indicate Aerodynamic Function. Science. https://doi.org/1021; https://sci-hub.st/10.1126/science.203.4384.1021 99. Rowe, T., Ketcham, R. A., Denison, C., Colbert, M., Xu, X., & Currie, P. J. (2001). Forensic palaeontology: The Archaeoraptor forgery. Nature, 410(6828), 539–540. https://doi.org/10.1038/35069145 100. Phillip E. Johnson. Darwin On Trial. Used with permission of Phillip E. Johnson and Regnery Gateway Publishing Co. Electronically Enhanced Text (c) Copyright 1993 World Library, Inc. Copyright 1991. http://maxddl.org/Creation/Darwin%20On%20Trial.pdf 101. Cambrian Period. National Geographic.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cambrian 102. Rafferty, John P.. “Chengjiang fossil sit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2 Nov. 2015,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Chengjiang-fossil-site. Accessed 29 June 2023. 103. Stephen Jay Gould. American paleontologist.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Stephen-Jay-Gould 104. N Hebert, P. D., Cywinska, A., & Ball, S. L. (2003).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s through DNA barcod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0(1512), 313-321. https://doi.org/10.1098/rspb.2002.2218 105. M.Y. Stoeckle, D.S. Thaler. Why should mitochondria define species? Human Evolution. Vol. 33; n. 1-2 (1-30) – 2018. DOI: 10.14673/HE2018121037; https://phe.rockefeller.edu/wp-content/uploads/2018/12/Stoeckle-Thaler-Final-reduced-002.pdf 106. Marlowe Hood. Sweeping gene survey reveals new facets of evolution. MAY 28, 2018. https://phys.org/news/2018-05-gene-survey-reveals-facets-evolution.html 107. Rockefeller University. Far from special: Humanity’s tiny DNA differences are ‘average’ in animal kingdom. MAY 21, 2018. https://phys.org/news/2018-05-special-humanity-tiny-dna-differences.html 108. New Paper in Evolution Journal: Humans and Animals Are (Mostly) the Same Age? Evolution News. June 8, 2018, 2:00 PM https://evolutionnews.org/2018/06/humans-and-animals-are-mostly-the-same-age/ 109. Britannica,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catastrophism”.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4 Jun. 2013,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catastrophism-geology. Accessed 8 May 2023. 110. Amy Joi O’Donoghue. Why this 300 million-year-old fossil discovered in Utah has the paleontology world buzzing? Rare creature found in Utah’s 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Nov 8, 2021, 8:24pm CEST. https://www.deseret.com/utah/2021/11/8/22770397/rare-fossil-canyonlands-national-park-petrified-forest-paleontology-discovery-reptile-mammal 111. Polly, Paul David. “Morganucodo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2 Oct. 2018, https://www.britannica.com/animal/Morganucodon. Accessed 29 June 2023. 112. Tattersall, Ian. “Homo sapien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6 May. 2023,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Homo-sapiens. Accessed 4 June 2023. 113. McNutt, E. J., Hatala, K. G., Miller, C., Adams, J., Casana, J., Deane, A. S., Dominy, N. J., Fabian, K., Fannin, L. D., Gaughan, S., Gill, S. V., Gurtu, J., Gustafson, E., Hill, A. C., Johnson, C., Kallindo, S., Kilham, B., Kilham, P., Kim, E., DeSilva, J. M. (2021). Footprint evidence of early hominin locomotor diversity at Laetoli, Tanzania. Nature, 600(7889), 468-47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187-7 《透视“进化论”》写作组△ 点阅【透视“进化论”】系列文章。 前言 第一章:进化论是未经证实的假说(上) 第一章:进化论是未经证实的假说(下) 第二章:破除进化假说的经典迷思(上) 第二章:破除进化假说的经典迷思(中) 第二章:破除进化假说的经典迷思(下) 第三章:分子生物学否定进化假说(上)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6/29/7654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就等那个日子” 面对暴政709律师家庭“勇敢活下去”(图) (153,539次)

2. 纽时:中共视宗教为反革命势力 云南改造清真寺引爆冲突(图) (135,641次)

北京大学一人举牌反专制标语 被校方保安带走
3. 北京大学一人举牌反专制标语 被校方保安带走 (133,624次)

为
4. 为"编程随想"自由呼喊 贝震颖失联(图) (127,711次)

恒大未按期交屋 大量业主聚集抗议(图)
5. 恒大未按期交屋 大量业主聚集抗议(图) (126,674次)

安徽村镇银行爆雷 储户拉横幅维权(图)
6. 安徽村镇银行爆雷 储户拉横幅维权(图) (125,988次)

作家章诒和被禁出国 官员提前告知(图)
7. 作家章诒和被禁出国 官员提前告知(图) (125,821次)

李和平律师被逼离京 成都遭边控(图)
8. 李和平律师被逼离京 成都遭边控(图) (125,716次)

陕西人权律师常玮平 遭判刑3年半(图)
9. 陕西人权律师常玮平 遭判刑3年半(图) (125,694次)

天津碧桂园业主维权 官方不给答复(图)
10. 天津碧桂园业主维权 官方不给答复(图) (125,355次)

端午节 安徽储户聚集合肥银行讨存款(图)
11. 端午节 安徽储户聚集合肥银行讨存款(图) (125,270次)

北京警察强闯王全璋住所 恐吓逼迁(图)
12. 北京警察强闯王全璋住所 恐吓逼迁(图) (125,253次)

谢阳老父病危 家属申请视频会见被拒(图)
13. 谢阳老父病危 家属申请视频会见被拒(图) (125,064次)

反对上海封城 季孝龙寻滋罪开庭(图)
14. 反对上海封城 季孝龙寻滋罪开庭(图) (124,815次)

余文生被京警增加罪名 禁止律师会见(图)
15. 余文生被京警增加罪名 禁止律师会见(图) (123,951次)

乌克兰小故事:“对不起,我偷了你的车”
16. 乌克兰小故事:“对不起,我偷了你的车” (123,841次)

17. 王沪宁统战碰壁 网友中指革命颠覆官宣 (111,907次)

欲盖弥彰,遗体火化数据缺失暴露中共国染疫死亡人数巨大(图)
18. 欲盖弥彰,遗体火化数据缺失暴露中共国染疫死亡人数巨大(图) (110,021次)

另外空间我姐夫戴着镣铐(图)
19. 另外空间我姐夫戴着镣铐(图) (102,001次)

德国人嫖娼,习近平患性病(图)
20. 德国人嫖娼,习近平患性病(图) (97,619次)

曾与死神擦肩过 好莱坞明星发型师的人生(图)
21. 曾与死神擦肩过 好莱坞明星发型师的人生(图) (95,327次)

精彩视频:他穿越了过去与未来 看到宇宙的起源
22. 精彩视频:他穿越了过去与未来 看到宇宙的起源 (95,213次)

习近平让全世界都翻烙饼(图)
23. 习近平让全世界都翻烙饼(图) (90,018次)

惊爆!秦刚内部讲话录音 要和美国背水一战(视频)
24. 惊爆!秦刚内部讲话录音 要和美国背水一战(视频) (89,160次)

小笑话:习近平为何全票当选(图)
25. 小笑话:习近平为何全票当选(图) (86,703次)

薄一波中南海发飙亲历记(图)
26. 薄一波中南海发飙亲历记(图) (85,114次)

27. 谁是罪魁--惊动中南海的北京爆炸案(图) (84,905次)

28. 干净世界好爸爸摄影大奖 网友热烈响应 作品精彩感人(多图) (82,776次)

29. 美报告踢爆:COVID零号病人竟是石正丽得意门生(图) (81,337次)

亚投行公关主任逃离中国 带来最大公关危机(视频)
30. 亚投行公关主任逃离中国 带来最大公关危机(视频) (79,773次)

中共若发动战争 那末日就铁定来临
31. 中共若发动战争 那末日就铁定来临 (79,521次)

32. 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染猴痘人数突增 疑似在民间快速传播(图) (78,722次)

小笑话:想当年 江泽民为何让宋祖英离婚(图)
33. 小笑话:想当年 江泽民为何让宋祖英离婚(图) (78,415次)

金无怠的绝望 露出中共的铁石心肠 (图)
34. 金无怠的绝望 露出中共的铁石心肠 (图) (77,248次)

35. 恐惧让中共再出丑 梅西专访直播爆笑 (76,247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