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6月17日发表
人气:23,755 分享:
|
|
中共缺啥 新华网补啥(多图) |
|
6月9日,在江苏省如皋市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晒粮场上,工作人员用机械翻晒入库的小麦(无人机照片)。 |
大批收割机跨区域奔赴河南省南阳市抢收粮食,但当地收费站以各种规定截停了百余台收割机长达数日之久。(视频截图) | 【人民报消息】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例如,缺钙的人常常会熬骨头汤喝。
6月9日在新华网上看到一个图片新闻,题目是《 小麦收获 颗粒归仓》。有的图片还是无人机拍摄的,不知拍摄了多少张,才挑选出这么九张来。真花了大力气。
图片解说:“眼下,正值小麦集中收获时节,各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晾晒小麦,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可自由亚洲电台却报导了中共国正发生“山上种水稻、水泥地种红薯的闹剧”。
最近一个多月,中国各地农村正在发生一场自“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退林还耕”正在中国大陆如火如荼,进入2023年以来,中国各地如火如荼般地进行“退林还耕”。近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到多个地区考察,再次强调要重视农田建设。
在北京高层提出“退林还耕”的政策指令下,地方官员执行类似于疫情“清零”的“一刀切”政策。许多农民的非粮食作物被铲平,
山坡上的树木被砍伐,并在斜坡上种植水稻,一场大雨把水稻田冲毁,人们见到的是光秃秃的山坡。网上一段视频中,不久前刚在山坡种下的水稻被水冲走:“水稻上山”。舆论认为,地方官员为了服从政令,明知故犯,形式主义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退耕还林”才20多年,又要“退林还耕”,树不是一年生的植物啊,不能拍拍脑袋说栽就栽。说砍就砍哪。
习近平为何近期高密度考察农田?因为缺粮食哪!新华网上的“小麦收获 颗粒归仓”下大本钱出动无人机拍照,就是暗示韭菜们中共国不缺粮食啊!
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中共一直威胁和挑衅台湾,西方国家发出警告,如果中共攻打台湾将会受到制裁,因此,习近平有粮食安全危机感。
近期,中共反转“退耕还林”政策的原因与乌克兰战争有关,中国的玉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乌克兰,进口比例曾占到中国整体玉米进口的80%以上。
2021年,中国70%的玉米从美国进口,30%的玉米从乌克兰进口。当年的进口已经满足了中国10%以上的玉米需求,而且进口数量还在上升。
在此过程中,中共放弃了国内种植大豆。现在,中国85%的大豆需求也是依靠进口,美国成为最主要的供应商。但是中共贱招,要把美国比下去,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还想要世界上人民币代替美元。
但从去年开始,中国的整体玉米进口量暴跌。据大陆官网报导,去年中国进口玉米2062万吨,同比减少27.3%;其中,12月进口玉米87万吨,同比下滑了34.9%。
由于俄罗斯的全面入侵,从乌克兰的进口量断崖式下降。更加痛苦的是,粮食在国际上的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因此,俄乌战争,对进口商来说是一个三重打击。大豆和玉米是喂猪用的,猪都节食了,那人怎么办?
5月份,有一个大陆新闻“河南高速收费站拦截百台收割机”。据大陆媒体报道近日,河南南阳市唐河县,上百台收割机被堵在高速路口,下不了高速,理由是收割机超载超限了。几个收费员拿着尺子现场丈量,造成大量的收割机无法前去收割麦子。虽然经过几天时间的协调,最后放行了,但却贻误了收获的最佳时间。报道说,当地连续下了几天雨,小麦泡在水里,很多都倒伏发芽了。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根据高速公路管理条例,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联合收割机的车辆可以免费通行。有关的条例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没有去查,但下面的几个道理不难理解:
第一,就算没有这条规定,就算收割机超载超限了,高速公路是有上才有下的吧?总得是先上了高速才会需要下高速吧,那它们是怎么上的高速?超载超限不能通行,为什么不在上高速的时候拦住?非得下高速的时候拦在高速上,进退不得?
第二,几天之后,当地的农业农村局说,已经协调好了,问题已经解决。这说明,问题本来是可以解决的。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有关的规定是什么关系?而且,遇到这样特殊的情况,先放行,再处理不行吗?毕竟天气不等人,麦子不等人。
第三,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其一,庄稼年年种,往年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就不形成点规矩吗?有关部门是干什么的?其二,多大的事情,需要处理好几天,几天后才能解决?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导孙立平认为,从上百台收割机能够收割的麦子的数量来推算,无论是这次耽误收割的麦子还是造成的损失应该都是个不小的数量。这就让他想到事情的另一面:
这半年来,各种各样的退X还耕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退林还耕,退塘还耕,退园还耕,甚至退路还耕。大片的树木被不知叫什么的大型机械连根拔起,大片的水塘被填土复耕,花费巨资的公园被拆掉种庄稼,甚至连铺上水泥沥青的公路,也被开辟成了农田。
孙立平说“我不知道这当中的道理是什么,但我想总会有道理吧。但不管怎么说,当我看到大排的收割机被拦在高速上,想到大片的麦子在地里发芽,就不禁想到这些的退X还耕。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些各种各样的退X还耕,是花费了多大的经济代价才增加了那么一点点农田?而这一次的高速拦截收割机,影响的可能就是成千上万亩庄稼的收成。这损失的粮食得是多少次的退X还耕才能相抵?”
一边是各种的退X还耕,一边是上百台收割机不准下高速,小麦无法收割,中共认为,制造的损失可以由无人机的图片弥补,这就是为什么新华网上总是满满的正能量图片。△
(人民报首发)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6/17/76380.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1. 没时间了 立即行动 北京再现“彭立发” (图)
(215,427次)
2. 警察被炸死 网友反应印证“雪崩了”
( 186,298次)
3.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习近平说要学会“吃苦”
(182,837次)
4. 纽时:中共视宗教为反革命势力 云南改造清真寺引爆冲突(图)
(181,796次)
5. 为"编程随想"自由呼喊 贝震颖失联(图)
( 175,323次)
6. 小麦烂在地里 河南当局抓捕爆料人(图)
( 174,571次)
7. 校名租期将到 南宁学区房业主抗议(图)
( 174,132次)
8. 武汉上千家长聚集 要求就近入学(图)
( 173,968次)
9. 恒大未按期交屋 大量业主聚集抗议(图)
( 173,689次)
10. 获释4年 律师江天勇仍遭边控(图)
( 172,806次)
11. 作家章诒和被禁出国 官员提前告知(图)
( 172,724次)
12. 陕西人权律师常玮平 遭判刑3年半(图)
( 172,681次)
13. 武汉智慧城业主抵制地勘 爆冲突(图)
( 172,645次)
14. 谢阳老父病危 家属申请视频会见被拒(图)
( 172,027次)
15. 贵州水库泄洪冲走教师 记者采访遭围殴(图)
( 171,900次)
16. 后花园
(170,392次)
17. 印度发生三列火车蹊跷相撞 是谁肇的祸
( 144,569次)
18. 红歌--催命符也
(136,280次)
19. 欲盖弥彰,遗体火化数据缺失暴露中共国染疫死亡人数巨大(图)
( 133,938次)
20. 鳄鱼大战!薄熙来周永康进去的惊人内幕(多图)
( 113,138次)
21. 另外空间我姐夫戴着镣铐(图)
( 107,575次)
22. 中共卫星专家猝死 青壮年官员警察成串病亡
(107,382次)
23. 2022中共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名单曝光 网络炸锅(多图)
( 106,220次)
24. 美报告踢爆:COVID零号病人竟是石正丽得意门生(图)
(105,323次)
25. 六四屠杀、活摘器官、清零
( 104,519次)
26. 中国粮仓河南等地损失惨重 麦农:这真是一场灾难
(102,977次)
27. 精彩视频:他穿越了过去与未来 看到宇宙的起源
( 99,892次)
28. 德国人嫖娼,习近平患性病(图)
( 99,495次)
29. 小笑话:习近平为何全票当选(图)
( 91,418次)
30. 小笑话:江泽民在对小英子说什么悄悄话(图)
( 90,706次)
31. 郭伯雄全家入监 老江午睡没人站岗(多图)
( 89,425次)
32. 干净世界好爸爸摄影大奖 网友热烈响应 作品精彩感人(多图)
(88,312次)
33. 又是武汉!此消息证实港人这样做是明智之举(图)
(85,671次)
34. 恐惧让中共再出丑 梅西专访直播爆笑
(85,611次)
35. 小笑话:想当年 江泽民为何让宋祖英离婚(图)
( 82,439次)
36. 谁破了周永康家的风水宝地?
( 81,646次)
37. 金无怠的绝望 露出中共的铁石心肠 (图)
( 79,528次)
38. 这个段子现在早就落伍了(图)
( 75,324次)
39. 人不知! 动物的特异功能早有答案(图)
( 74,275次)
40. 私人医生李志绥泄露毛的最大嗜好(图)
( 73,095次)
41. 赞!韩国这一动作勇气与智慧并举 威力胜过萨德导弹(多图)
( 70,496次)
42. 李毅再发惊人之语 矛头直指习氏王朝
(69,322次)
43. 鼠头鸭脖涉事高校学生又吃出大青虫(图)
( 67,764次)
44. 瞧!一个两岁娃与母亲的对话
( 66,684次)
45. 预感真灵!几个离奇小故事(图)
( 65,832次)
46. 《飘》的编剧转生在美国中西部(图)
( 64,827次)
47. 著名UP主:我喜欢“干净世界”的理由很多(图)
( 63,778次)
48. 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图)
(63,649次)
49. 为什么最近算命不像以前那么准(图)
( 63,304次)
50. 妻子信神不言弃 昏迷丈夫醒来见证神迹(多图)
( 62,862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