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10月27日發表
人氣:31,937 分享:
|
|
香港施政加強靠攏大陸 國際金融中心一去不返 |
|
杜耀明
|
|
【人民報消息】特首李家超施政報告出爐,聲言緊跟北京「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香港要走向國際,成為八大國際或區域中心,但細看具體政策,卻是進一步向大陸靠攏,未免有負國家所託。
按照「十四五」規劃,香港的定位是八個領域中心,包括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際金融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等等。
不過,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更在於加強香港和大陸的整合。過去一年,搶人才計劃,結果九成「人才」來自大陸,搶企業則有八成是大陸企業。施政報告今次的眾多主張,不外異曲同工,例如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境外公司來港設立總部或分部,目標也離不開大陸企業。又如要成立「人才辦公室」、「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指定大學畢業生之中包括大陸的大學院校)以至「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在香港金融市場投資三千萬),相信最後搶到的大部份都是大陸人才、企業和資本。
教育方面同樣是多管齊下靠向大陸。施政報告強調,政府會加強與大陸當局及院校合作,為本港教師及學生提供培訓、交流及合作;本港專上院校的資助學額增加一倍,招攬目標主要是大陸及「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政府推動的年青人海外交流及實習計劃,以至教資會撥款資助大學生到外地學習體驗,大陸各地必然佔頗大比例。
特別值得一提,是特區政府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以統籌政府以至非政府機構的愛國教育,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精神。根據該法,所謂愛國主義教育,除了「培育和增進對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的情感,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觀念,壯大和團結一切愛國力量」,當然也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愛國主義」籠罩下,香港官方與北京的價值觀越行越近甚或一致,而北京一再明言有權行使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加上《國安法》治港,國際投資者看在眼裡,對特區施政可以偏離北京多遠,難免心生疑慮。例如,國際投資機構十分倚重的一些英美諮詢公司(或稱盡職調查機構),專門調查企業行為以評估投資風險,近年在大陸被指「非法」調查,員工遭到扣查,公司也被重罰,最後只有結束大陸的業務。《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其中三間諮詢公司甚至撤離香港,部份轉往新加坡開業,以行動表示對香港沒有信心。
面對國際投資機構以腳投票,李家超既然以國際金融中心為發展目標,理該強調「一國兩制」之下中港兩地的制度差別,諮詢公司可以安心運作,好讓投資者放心。不過,他不但沒有闡明兩制的差別之處,施政報告更強調「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在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在推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表現指標(KPI) 之中,也只列出減少股票印花稅丶改革創業板以服務中小企、成立綜合基金平台、改善強積金制度等等。這些措施,既沒有撫平國際投資者的憂慮,也沒有看到香港需要急起直追,因為香港的國際集資能力正大幅下降,今年首三季只能替44間新上市公司集資247億元,金額估計比上年下降61%,全球排名下跌至第八,比深圳都不如,又如何擔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任?
不錯,香港過往的繁榮,尤其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的確是北京難掩的尷尬。因為香港的成功,在於言論自由和法律制度有別於大陸,甚至可以比擬西方國家,對保護產權及經濟發展都有利,國際投資者也感到熟悉及有保障。相反,眼下香港,正如在港的美國總商會呈交的報告所指出,特區給人的印象是保安考慮高於一切,維護一國的措施侵損兩制的特色,國安法隱晦不明又欠缺指引,使投資者無所適從。
簡單不過,香港的價值在於與大陸不同。否則兩者相同或者十分近似的話,投資者看淡大陸市場相信也不會留戀香港,而看好者倒不如索性留在上面發展,又何須處身生活成本昂貴但早已褪色的東方之珠呢?△(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7/78395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10/27) |
-
李克強突然去世 網友震驚 感覺風雨欲來 (162,246次) 2023/10/27
-
想當世界領袖?習近平幕後指揮四場戰爭 (154,672次) 2023/10/25
-
鄧小平與他的小女兒(圖) (151,866次) 2023/10/24
-
習說李書磊該打屁股 蔡奇主動認錯擔責 (137,219次) 2023/10/17
-
《南方日報》「紀念」習仲勛 習兒痛斥中宣部(圖) (136,253次) 2023/10/23
-
習李鬥由來已久 「李上習下」救經濟 犯習大忌 (133,233次) 2023/10/27
-
李克強去世 退位前與習暗戰三個細節 (133,040次) 2023/10/27
-
李克強為何突然說「人在做,天在看,蒼天有眼」 (130,586次) 2023/10/27
-
加州州長翹著二郎腿見習近平 中共啞巴吃黃蓮(圖) (127,454次) 2023/10/26
-
一名法輪功學員被活摘器官後的臨終證詞 (126,396次) 2023/10/25
-
驚人巧合?李克強猝死時刻與毛澤東一致 (125,289次) 2023/10/27
-
歷史罕見!李尚福和秦剛雙雙被免職 成為最短命部長 (124,510次) 2023/10/25
-
習近平親自指揮了哈瑪斯戰爭? (122,934次) 2023/10/8
-
獨裁與惡政的螺旋效應:再談「斯大林邏輯」 (122,881次) 2023/10/17
-
罷免國防部長是習近平動盪新趨勢的開始 (122,512次) 2023/10/26
-
內幕揭祕:習近平偏愛行宮之謎(視頻)
(122,486次) 2023/10/23
-
臺灣醫師:以今日醫療水準看 李克強死因不合理 (122,368次) 2023/10/27
-
中國就業市場空前萎縮 大學畢業生薪資期望低落 (122,055次) 2023/10/22
-
"雙11"臨近低價惡戰打響 分析:經濟萎靡引惡性競爭 (121,788次) 2023/10/26
-
李克強在上海猝死 分析:疑點重重 (120,704次) 2023/10/27
-
保密法要修改 暴露習近平一軟肋(視頻)
(120,469次) 2023/10/26
-
美前副國安顧問博明:現在不是美中緩和的時候 (119,983次) 2023/10/12
-
李克強與習不同調 突然離世 網上一片驚疑 (119,870次) 2023/10/27
-
辛灝年揭穿小米加步槍的真相:中共執政沒有合法性 (119,732次) 2023/10/22
-
不只是「崇禎」下架,習近平文化思想控制下的中國出版人不安全感加劇 (119,404次) 2023/10/24
-
中國青年過半存款不足十萬元? 實際情況或許更糟 (119,310次) 2023/10/23
-
中共數百專家研究對臺灣動武後如何應對美國制裁 (119,289次) 2023/10/21
-
李克強訃告凸顯習李差異 中國社會的臨爆點在哪裏? (119,230次) 2023/10/28
-
撐不住了!中共很失望 這些國家更失望(圖) (118,949次) 2023/10/23
-
加薩地帶的歷史與現實 (118,710次) 2023/10/12
-
大規模封殺討論,為什麼李克強之死讓他們如臨大敵? (118,610次) 2023/10/28
-
幾成美國中情局副局長 超級間諜潛伏美國40年(視頻) (118,273次) 2023/10/7
-
官媒上 習近平「活訊」仍壓住李克強「死訊」 (118,151次) 2023/10/27
-
中南海內鬥不止 「李蔡不和」引關注 (117,780次) 2023/10/7
-
央視:兩年前破獲美國間諜案 分析:舊案翻炒宣傳《反間諜法》 (116,839次) 2023/10/24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