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瞎子揣骨听声预言准 汪由敦官至从一品(图)
 
周晓辉
 
乾隆年间,汪由敦先后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以及吏部尚书,官至从一品大员。

【人民报消息】古代有一种算命方法是揣骨听声,而用这种方法给人算命的以盲人居多。如《北史》中记载东魏权臣高欢未发达时,曾遇到一位盲眼老妇人,她为在座之人摸骨后说,他们都将显贵,且都是因为高欢的缘故,后来果真如此。北齐文襄帝在位期间,有个盲人吴士双,擅长听声算命,文襄帝让其通过讲话声音测算臣子刘桃枝、赵道德等人的命运,吴士双都说对了。 且说清朝雍正年间,浙东有位人称史瞎子的人,他给男子算命就用摸骨的方法,给女子算命就用听声的方法,可以立刻说出人的吉凶祸福,算得奇准。 徐元梦任浙江巡抚时,他的孙子舒赫德还不到十岁,来自休宁的汪由敦当时正在许元梦家的私塾做老师。徐元梦听说史瞎子的大名后,就请他过府给舒赫德和汪由敦算算前程。 汪由敦出生在一个客居常州的徽商家庭,初名汪良金,从小聪明绝伦,五岁拜师读书,八岁时,他父亲给他读前代世系年号,他听过便能复述。十岁时,他回到休宁参加童生考试未中。一天晚上,其父梦见自己的父亲汪恒然对他说:「孙儿的文章很好,但名字不当,所以未中。」还说让他给孩子改名为「由敦」。之后,汪由敦再次参加考试,果然名列前茅。 年龄稍长,汪由敦博览经史,学识日进,见识广博,在常州杭州两地遍访名师,很多名流与他结为莫逆之交。二十四岁时被推荐到敷文书院,又经书院院长推荐为徐元梦孙子的老师。当时掌教张寻欢院长说:「才其优者,书院中不乏其人,若端重有识则惟汪生可。」 来到徐府后的史瞎子摸骨后说道:「两人将来都能做大官。」彼时舒赫德是世家贵公子,他将来能显贵并不出乎人们的预料,而汪由敦不过是一名贫寒的学子,怎么可能做大官呢?汪由敦心下认为,由于他是舒赫德的老师,所以史瞎子说些周旋之语应付他罢了。 大概感觉到了汪由敦的难以置信,当天晚上史瞎子独自一人来到私塾,对汪由敦说:「你要勉力奋进,你将来的官职名声在你的主人(徐元梦)之上。」汪由敦听了更加惶恐,连说「不敢当」。 史瞎子又道:「这并非是妄语。你现在不过是一名贫寒书生,我奉承你有甚么好处呢?我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我命里该着某年当有灾祸,某年当得解脱。届时你已做了大官,我的灾祸要由你来解除,因此特来郑重相托。请你到时千万不要忘了我今天的话,一定要尽力搭救我。」 不久,有人向雍正皇帝推荐史瞎子,不知是何原因,史瞎子在与雍正皇帝对答后,被发落到辽东为民。 那么,在史瞎子被流放后,汪由敦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呢?康熙末年,徐元梦被晋升为大司空,汪由敦以国子监生的身分一同入京。在京城,他继续勤修,文取先秦两汉八家,诗收骚雅汉魏、六朝三唐以及宋元明诸大家之长,学力日益深厚。 康熙五十八年,汪母去世,汪由敦星夜兼程返家丁忧。三年丁忧期满后,徐元梦以其「立心忠厚、学识淹通」再次推荐他当明史馆纂修官,其尚未入仕就被雍正皇帝任命为珥笔(史官),与他一同讨论史局,对他恩遇有加。 雍正二年,汪由敦考中进士二甲第一名,旋授翰林院编修,几经升迁,至雍正十三年就已是正五品的翰林院侍读了。乾隆年间,他先后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以及吏部尚书,官至从一品大员。其为人沉静寡言,喜怒不形于色。遇事有识,默定于中,老成持重。 他还曾任《平定金川方略》副总裁和《平定准噶尔方略》总裁,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和《盛京通志》。其善书法,力追晋、唐大家。 且说乾隆十年,皇帝下了一道诏书说,充军流放以下的罪行都可以减等发落。当时汪由敦正担任刑部尚书之职。汪由敦犹记得当年史瞎子之语,在查看旧案卷时,看到史瞎子名字后面写的是奉旨发配,没有记载犯罪缘由。于是他以史瞎子的罪行没有超过充军流放、正与皇帝旨意相符为由,上奏请求释放史瞎子。最终史瞎子得以获得赦免。 史瞎子回京后,住在汪由敦家中,他教授汪由敦许多韬略,但却不肯再说汪由敦将来的祸福了。 庚午年,汪由敦的长子承沆准备参加科举,汪夫人望子成龙心切,就拜托史瞎子给算一卦。史瞎子说:「可当上六品官。」 六品官在京城只有翰林修撰和各部主事。当时汪由敦是皇上的近臣,子弟要登科一定不会去各部,那么就必定是翰林修撰了,而只有状元才能任此职。汪夫人于是认为长子可以考中状元,心里暗自高兴。 不久,乾隆帝任命汪由敦为主考官,承沆为了避嫌不能参加此次考试,大家都认为史瞎子这次算得不准。谁料当年冬天,皇上特旨让汪由敦的一个儿子出来做官,承沆随即得了主事职务,官位正六品。史瞎子的预测再次得到应验。经他预测后应验的事还有不少。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初四日,汪由敦侍驾至圆明园,初九中了风寒,二十二日骤然去世。乾隆帝亲往祭奠,赐陀罗被以殓,还西向坐三奠茶醊。君王对臣子行如此大礼,并不多见。乾隆还下旨拨内府银二千两厚葬汪由敦,并加赠太子太师,赐谥文端,入祀贤良祠。此外,亦命馆臣集其书为《时晴斋法帖》十卷,勒石皇宫之中。时人称:「大臣礼遇遇之隆,近罕其比。」 乾隆帝对汪由敦的评价是:「老诚端恪,敏练安详,学问渊醇。」 (参考数据:《檐曝杂记》、《清史稿.卷三百零一》)△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3/13/7403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