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
苟瑞传奇:奇遇圣母 藩王问道 三拒嘉靖(图)
【人民报消息】明朝嘉靖年间,少女苟瑞在山中遇到一位老母,吃下了一根奇草,开启了传奇的一生。明世宗嘉靖皇帝三次派人相请,最后一次,她预示了不久帝崩。明朝藩王与王妃以礼相待,为其建阁修祠。官员长途跋涉,向她请益。她未卜先知,每言奇中,在大明朝野留下闻世传奇。 苟瑞,又名正觉,世人称其为仙姑。苟家世代居住在观国山之麓。苟瑞出生时,家中笼罩着一片红光,同时出现赤芝的祥瑞景象。当她稍长大后,素日端庄静默。村里的人见了她,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山中奇遇 老母授奇草 嘉靖庚子年(公元1540年),苟瑞还是天真的少女,有一次登山采撷野菜,遇到一位老母,让她吃下一根奇草,味道非常甘美。老母对她说:「以后可不会饥饿了。」话音刚落,老母就不见了。后来苟瑞曾说自己当时遇到的是圣母。 回到家后,她好像病了一样。于是苟父请来道士,准备为她禳灾。此时苟瑞忽然起身,与道士大谈道法。消息传开后,远近的百姓都来探望她。有一次座中有位儒者,苟瑞就与对方谈论经史,人们更觉讶异。 自从苟瑞吃下奇草之后,几乎不食人间烟火,只吃些梨子、栗子,渴了就喝山涧的水,她居住在观国山赤霞洞潜心修炼。当她得道后,不仅冰雪睿智,各方面学问都明白,能知晓过去一万年,未来三千年之事,她预言的事都非常准确。后来事迹越传越广,以致官绅名流、当朝帝王遣使接踵而至。 藩王问道 以礼相待 当时,常德(古称武陵)的荣王、澧州的华阳王(朱宣墡)都敬神慕道,听说苟瑞的事迹后,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玉皇阁,并塑造圣母像,华阳王妃也建造圣母祠。华阳王派老宫女去侍奉她。 华阳温懿王朱宣墡为世子时,曾说「先王(华阳庄靖王朱承爝)以境有至人,当礼之」,曾三次派去使者人叩迎苟瑞。苟瑞感念华阳王与王妃心地挚诚,于是下山前往澧州华阳王府。朱宣墡竭诚问道,苟瑞对他说:「忠君孝亲,道之本也;修身齐家,道之常也;清心寡欲,道之基也。」 常德的荣恭王朱载瑾「青府久虚」,一直没有王储,太妃很忧心,于是派人叩请苟瑞。苟瑞说:「乙卯当生贤世主。」后来王府果然添了一位王子,即后来的荣定王朱翊𨱅。荣恭王太妃病重时,王府派人去请苟瑞诊治,苟瑞仅用了几味药就医好太妃的病,十分神奇。 三拒嘉靖帝 微示帝崩之兆 明世宗朱厚熜也曾三次派人去请苟瑞入京。第一次派礼部尚书顾可学,修书邀请遭拒。第二次派顺天府巡抚王大任驻襄阳指派专使传达御旨。王大任向澧州、石门连发两道公文,请苟瑞入京,再次被拒。第三次,王大任亲临澧州,苟瑞下山去澧州府见他,婉言辞谢,「公代天宣化,何不荐贤而荐女流?」当时她还「微示以攀髯之兆」,「攀髯」为哀悼皇帝去世的意思,暗示明世宗不久将会驾崩。回山之前,她留下一首诗《答朝使》,诗文曰: 「辟谷修行数十年,蒲团坐破自悠然。栗芝和叶连根煮,枕石栖霞带景窜。两幅布袍身上挂,一轮明月枝头悬。贤侯若问真消息,太极图中一个圈。」 次年,明世宗驾崩,苟瑞终是没有前往京城。 劝人向善 勿要作恶 苟瑞未卜先知,谈起福祸之事,事后常常应验。所以来见她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向她施米,由于实在太多,没有地方可贮藏,她或是送给僧人,或任由贫者自行装走。但隔天,装米的地方又盈满了粮米。 苟瑞与客人谈话,一席话能使客人茅塞顿开,心中明朗,所以人们都是喜悦地离去。但是时日一久,苟瑞厌倦了喧嚣吵杂,或许天机不可泄漏吧,忽然一天她不再说话了。只是日夜闭关诵咏,人们也难以见到她。所以后来,来者渐渐地减少了。 后来当有人向她顶礼,非要见她一面时,苟瑞也会接待对方,但所说的都是一些隐语,绝对不谈福祸之事。所谈内容,也是劝人向善,勿要作恶,或令人冥心思过、忏悔,令人真心实意地行善积德,以此助人获得解脱。 只重官运 两位官员的悲剧 有一位丁太学将要到吏部应选,于是去问苟瑞前程。起初苟瑞没有回答他。丁太学强迫她指点迷津,她说:「不必问我,你家堂上父母年事已高,为了尽孝道即使是仕途都可抛弃,何况利益这种小事?」 丁太学在吏部应选结束后,领着郡里幕僚去赴任。这时他听到家里传来的讣告,却隐瞒消息,还买了艘船赶去赴任。然而船行不到数里,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掀翻了船,丁太学一家六口全都葬身鱼腹。 另一位官员易明经到某县任县令,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却谎称是妻子的母亲去世了,将棺柩放在寺中不守孝,照常当官处理政务。他曾在家乡侍奉过苟瑞,于是写了一封信向她询问前程。苟瑞也没有回复他。不久之后,易明经在大树下乘凉,树上有毒蛇爬下来盘住他的脖子,将其咬死了。 后来苟瑞常举这个例子劝人不要作恶、追名逐利,劝人行善。 苟瑞在赤霞洞修炼,她活了近百岁,后来作了一首《飞升诗》成仙而去,曰:「我去之日,我来之年。举手相谢,白鹤翩翩。」(另传《飞升诗》云:「我来之日,白雪飞飞,我去之时,白鹤翩翩。」) (参考数据:《澧纪》、《耳谈》、《澧游记》、《观国山记》)△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