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内幕 › 文章: |
几管齐下 政治局决议搬迁毛纪念堂(图)
【人民报消息】周易八卦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自有周易以来,算命是准的,东西方的预言都是准的,因为周易推演的是银河系的规律,而地球在银河系之内。 对地球人来说,无论是推算也罢,还是用什么办法看见的也罢,反正那个生命过程早就被安排在那里了,并直接体现在人的生辰八字上。反过来讲,是因为要给这个生命安排这样的生命过程,所以才安排这样的生辰八字。岳飞如是,毛泽东也如是。 现在,天文学家几乎每天都出消息,向地球人报告银河系以及靠近星系的天翻地覆,所以周易八卦现在已经不准了。 ● 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搬迁毛纪念堂 毛纪念堂到底该不该拆?肯定得拆。 据香港《争鸣》杂志2016年8月刊披露,2016年6月下旬,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有关决议案,毛泽东纪念堂搬迁至湖南韶山事宜将被列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议事日程。 议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表决时,25名政治局委员中,23票赞成,2票弃权,无一反对,议案获得高票通过。 该议案是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率先发起,并有中组部长赵乐际、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与联署。 搬迁毛泽东纪念堂提案获得通过后,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称,毛纪念堂的问题早晚要解决,不能以任何非正常甚至非法理由来继续保留下去。 他还引述邓小平等人的话表示,兴建纪念堂是严重违背相关决议的错误决定,「不能强调当时政治环境来掩饰有关决定的错误,造成后遗症」。 习近平说,现在此事已经有了共识,如果本届余下时间不能顺利解决,下届任期内也一定要解决。 其实,迁离毛泽东纪念堂的提议已有多次。 今年两会前夕,人大、政协部份代表、委员联署提案,要求将毛纪念堂迁出天安门广场。 据报导,截至2015年底,全国人大已经收到21份人大代表联署,政协收到32份政协委员联署,要求撤销天安门广场上的毛泽东纪念堂。 随后,有关吴祖光提议去除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的挂像,迁离或火化毛泽东尸体的往事再次被外界关注。 ●1998年吴祖光频繁说:毛贼应该烧掉 据吴祖光故交和邻居张扬在香港《开放》杂志撰文《再说吴祖光二三事》披露,1998年8月,戴煌新着《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8月29日,邀请了一些人到中国美术馆附近的「三联韬奋书店」开座谈会。 吴祖光、李锐、于光远、朱厚泽、李普等人应邀出席了座谈会,还有一些青年记者,共约七八十人。作家张扬也参加此会。 那天发言热烈,但都是老头子们说话;轮不到中青年人。忽然听得吴祖光发言了。他历来声调高昂,嗓门儿大,这次就更高更大。 吴祖光说:天安门城楼上还挂着毛贼的像,为什么还要挂毛贼的像?毛贼搞极左,搞文革,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罪孽深重,应该彻底清算,批倒批臭,天安门上他的像早就该取掉了!还有,不是说了共产党员死后一律火葬吗?他那死尸为什么还要霸占着个地方?应该烧掉! …… 吴祖光频繁地说「毛贼」,令张扬大感意外,乃至震撼。因为在中国,这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更令张扬感到意外和震撼的是,吴祖光的发言激起热烈掌声!全场不下百分之七十的人鼓了掌,多数是中老年人──都说上了年岁的人「世故」,看来并不。很多人发出赞叹的笑声,交头接耳或摇动身躯。 张扬还提到吴祖光的另外一件事。 2003年1月18日下午,他去家中看望有病的吴祖光,祖光的次子吴欢给他说,「不久前温家宝来看我父亲。他也是久久抚摩我父亲的手,问了好多情况。最后交代工作人员,不管多困难,都一定要好好救治吴祖光!」 2003年4月9日,吴祖光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去世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人都送了花圈。 ●邱会作谈毛泽东 2014年是邱会作诞辰100周年,其子程光(邱承光)在香港出版《邱会作家书》以作纪念。 书中说,1971年9月24日,其父亲被「隔离反省」,从那以后家人不知他在哪里,是生是死。 1979年底,他们接到公安部的通知,可以到秦城监狱探视关在那里的父亲,他们才惊喜知道父亲还活在世上。 1980年6月,公安部又通知他们探监,程光当时正在外地出差,不能去。家人探视那天,邱会作和子女们紧贴着坐在一起,趁着看守松懈之机,邱会作偷偷地把字条塞在子女的手里,带了出来。 事后,程光的兄弟给了他一个残破的字条。它是监狱里囚犯借书时传看的一张目录纸的半张,邱会作在空白处和背面写了一些话,偷偷藏在身上,字条已磨损得近乎破碎。 字条上说,1971年9月后,那场轰轰烈烈的批判揭发运动已历经9年,虽然指责邱会作等人的「罪名」在铺天盖地宣传,说得耸人听闻,可居然对他拿不出什么可信的证据。 他们揪着邱会作不放的问题是三个,即和林彪的关系、反对毛泽东及文化大革命、单位里死人。 想抓的「要害」被邱会作概括成「武、谋、逃」三个字(即武装政变、谋害毛泽东、企图外逃)。 邱会作说,罪名这么大,却不敢理直气壮对他们正式提出,只是影射。那时,在全国作了那么多大批判,说出那么多「证据」,扣上那么多「帽子」,恰恰是「武、谋、逃」这最为关键处没有举出真正的证据。 邱会作在字条上关照家人,此件绝对不可外传。千万,千万! 邱会作多次在书中提到,「毛主席有私虑」。这个私虑是什么?邱会作在书中写道:林豆豆以前跟我一个办公室,她曾经说过「我父亲身体那么不好,这只是一个过渡。」她的意思就是毛最终是希望通过林彪过渡,把位置传给江青。这本书讲在林系和江青系之间的争夺上讲得很细。 关于这个关系,周恩来说:「中央政治就是处理好毛主席、林副主席和江青之间的关系」。 程光称,之后相关事态演化和真相的逐步披露,正如父亲当初在狱中判断的那样。 「九一三事件」至今已过去四十多年了,相关档案仍不公开,像「谜」留在那里。 林彪事件后,时任空军司令吴法宪(1915年8月-2004年10月17日)、时任总参谋长黄永胜(1910年11月17日──1983年4月26日)、时任副总参谋长李作鹏(1914年4月24日-2009年1月3日)、时任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1914年4月16日-2002年7月18日)被称为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刚」 ,他们均被关押后判刑。 邱会作1971年被判16年,后被保外就医,1987年刑满释放,2002年7月18日去世。 ● 邱会作回忆录:对林彪定罪是莫须有 邱会作曾有回忆录说,他被宣布审查后,曾反复思索「九一三事件」,认为林彪谋杀毛泽东和阴谋政变难以置信,对林彪的指控莫须有,理由如下: 第一,林彪没有政变夺权的理由。林彪1966年成了毛的唯一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毛年近八十岁,身体不好,林彪有必要那么急不可待吗? 第二,林彪想控制局势不必政变。 1971年8月中旬毛南巡,北京是「真空」,林彪想干什么,堂堂正正地指挥就是了,比武装政变的风险小多了。 第三,林彪没有非份之举。林彪在军队威信很高,他真要搞军事政变,为什么不动用军委办事组、军区司令员? 「要政变,不找军委办事组『办事』根本不可能!」指挥军队是有程序的,「可是没见到林彪一点动静。」 第四,林彪打仗、办事从不轻举妄动。而武装政变要有计划、部署、部队、指挥官,这些都没有,怎么政变? 第五,没有任何政变的迹象。如果说是政变,9月12日周日是「政变」的关键日子吧,黄、吴、李和他被说成是政变的关键人物,可他们都在家中休息,像要政变的样子吗?林彪从北戴河走了,是13日早上听周恩来在政治局会上说的。 第六,事后也没有政变流产的骚动。 9月14日,中央指示陆军管制空军。不是说空军参加武装政变了吗?但是他们受到陆军的管制,没有任何反应嘛! 第七,不可能有「两谋」的考虑。林彪真要「外逃」,应该早于毛回到北京之前,那才合乎逻辑,但相反他「外逃」恰恰晚于毛回到北京十几个钟头。 第八,三十年过去了,至今没有看到公布任何真凭实据的武装政变证据。 回忆录称,「九一三事件」后,林彪、叶群、黄、吴、李、邱身边工作人员被拘留审查的数百人,没有一人揭出有「政变」的事。 邱会作认为,林彪是毛逼走的,没有毛的南巡谈话发难,就不会有林彪的出走。 邱会作最后说,林彪死了,无法说话了,我们又被封了口,但是真相总要大白于天下。 ● 制造林彪事件反要了毛的命 林彪是中共十大元帅之一,历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革中被「高瞻远瞩」明文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的专机坠毁在蒙古温都尔汗,包括林彪、其妻叶群、其子林立果在内的9名乘员全部丧生。之后,林彪被定性为「叛党叛国」的敌人。 林彪「九一三事件」震惊国人,最无法解释的是,被「一句顶一万句」宣布为「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并明文写入党章的林彪,为何要夺毛泽东的权? 林彪事件彻底动摇了毛泽东在百姓心中的「红太阳」地位。被自己拉下神坛的毛打倒了自己,迅速衰老下去。 ● 陨石雨对应人间大人物阳寿要尽 林彪事件过去4年后,1975年12月26日毛的生日那天出现异象,手工长寿面都断在锅里,没有一根是整的,把厨师吓哭了。 1976年3月8日下午,在吉林市和永吉县方圆五百平方公里范围内降了一场世界罕见的陨石雨。当地上空先出现一个大火球,随后在空中爆炸,很快分裂成三体,三块大石头和3000多块小陨石块散落地面,其中最重的一块竟达1770公斤,现陈列在吉林市博物馆中。 4月22日,贴身护士孟锦云给毛泽东读了这段新闻,毛明显的情绪不安,说「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与众不同……」。1976年9月9日毛死。 陨石也称陨星,陨落的星星,在它撞击到地表之前称为流星。民间流传,陨石雨百年不遇,对应人间大人物阳寿要尽。 果然,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人先后都在这一年内死去。 如此,可以知道,「天人合一」不是随便说说的。(文/林凌)△ (人民报首发)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