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習近平訪捷克: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多圖)
 
——專題:奏響中捷關係的滅共時代強音
 
梁新
3月28日,習近平在布拉格澤曼總統的私人拉尼莊園種下一株來自中國的銀杏樹苗。
歐洲最古老、最堅固的大橋布拉格查理大橋。
立於查理大橋橋頭的是捷克國王查理四世像,而不是共產黨鼻祖馬克思像。

【人民報消息】中國共產黨以欺騙的手段把中華民國政府趕去臺灣,並在1949年10月1日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6日,蘇聯的東歐衛星國捷克斯洛伐克是最早承認中共國並與之建交的國家之一。 1957年,雙方簽訂了中捷友好條約。蘇聯解體後,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解體。 1993年1月1日,捷克成爲獨立主權國家,中共政府即予以承認並與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雙方商定,繼續1949年10月6日爲兩國建交日。但是習近平當政之前的歷屆黨政最高領導人都沒有訪問過捷克。 在中共體制被宣佈消亡之前,中共黨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在着手實施中華民族偉大傳統的復興計劃。2016年3月28日,作爲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反共的捷克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習近平說,在最近兩年內,他與捷克總統澤曼四度會面,就加強兩國高層交往、深化戰略互信、提升各領域交流合作水平達成廣泛共識。 2015年年底,雙方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2016年3月29日,中捷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將中捷關係提升爲戰略伙伴關係,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兩國元首還根據兩國共同發佈的關於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決定致力於在中方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共同推動雙邊合作。雙方將以兩國政府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爲基礎,加強「一帶一路」與各自發展戰略和政策協同,開展和深化互利合作,實現雙方和平、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 ◎ 半個多世紀以來,捷克首次用21響禮炮迎接外國元首 澤曼總統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與習近平主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要以最高禮遇接待習主席。 3月28日,習近平來到捷克總統澤曼的私人官邸拉尼莊園,成爲首位獲邀前往捷克總統私人官邸的外國元首。 澤曼總統的私人莊園──拉尼城堡莊園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距離布拉格40多公里。 在總統府內也進行了特別的裝飾,其中就有齊白石的真跡。澤曼總統表示,他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習主席的熱情和友好,因爲把客人請到自己家裏來是一種最熱情的表達。 兩位元首在莊園內舉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會晤,並在莊園內的一塊草坪,共同培土、澆水,種下一株象徵中捷友誼的中國銀杏樹苗。 29日上午10時許,布拉格總統府外鳴響了21響禮炮。這是50多年來,捷克第一次用21響禮炮迎接外國元首到訪。捷克在禮賓接待方面採取的很多措施也都是第一次,在歡迎儀式上,不僅有禮儀兵,還首次安排了軍隊方隊和警察方隊。 當天,兩國元首共同宣佈,建立中捷戰略伙伴關係,並共同見證了電子商務、投資、科技、旅遊、文化、航空等領域雙邊合作檔的簽署。 29日中午,習近平與澤曼還會見了冰球、足球少年運動員。當晚,澤曼爲習主席舉辦盛大國宴。 捷克國家通訊社在報導中稱,捷克對於習近平主席的接待是超規格的。布拉格廣播電臺29日稱,捷克正在打造中東歐的金融中心,習的訪問將爲雙方金融合作帶來更多的機會。 捷克《布拉格每日觀察》29日評論稱,中國希望捷克成爲中東歐對華最開放的國家,並打算在捷克進行大的戰略投資,爲兩國的政治發展奠定經濟基礎。 此前,澤曼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捷克政府受到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壓力,現在「我們重新成爲獨立國家,在考慮自己利益基礎上制訂獨立外交政策,不再和其它國家綁在一塊」。 德國財經網3月29日以「中國敲開中東歐大門」爲題報導稱,中國國家主席的訪問具有歷史意義,顯示出兩國的合作進入「快車道」。對於捷克來說,中國國家主席的訪問,意味着捷克總統親近中國戰略的成功。中國過去兩年在捷克的投資已經從2億美元上升到16億美元,未來有望出現「投資井噴」趨勢。對中國來說,捷克是中國在中東歐的重要夥伴,有利於實施「一帶一路」專案。 德國全球新聞網29日稱,捷克成爲中國東歐戰略的新起點。中東歐和中國都處於轉型和經濟調整期,有許多共同的議題。中東歐國家也期待加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尤其是希望在基礎建設、金融、投資等方面合作。 現在世界經濟不死不活,事實證明,哪個國家身體力行的與習近平當政的中國(非中共國)友好合作,那個國家就一定會品嚐到和平共贏的甜果。 3月26日,在對捷克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身份在捷克《權利報》發表題爲《奏響中捷關係的時代強音》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引用了唐朝名相魏徵在《魏鄭公文集·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第一諫「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意思是想要樹木長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穩固。 從經濟層面上講,要想能與交往國長久交往,第一個就要守住「誠信」二字,掠奪他人的奸商心理是絕對興旺不了的。從政治層面上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個國家若是被滅絕人性的反人類政府把持,社會是不可能穩定的。所以,中國的「一帶一路」走的越遠,五千年的傳統文明、神傳文化的根越要扎的深。 ◎ 捷克是個有信仰和允許有信仰的國家 根據資料,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宗教是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猶太教等,各種教徒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有6所神學院,出版《天主教新聞》(發行量是25萬份)、《聖經》以及各種神學雜誌、公禱書和教會年曆等等。 在宗教信徒中,天主教徒占人口總數的65.6%,主要分佈在斯洛伐克,分屬2個大教區,10個小教區,有教堂3000多座,神職人員3000多人。捷克和斯洛伐克分成兩個國家後,他們的關係也是非比尋常的。 從蘇聯勢力下脫離出來的東歐衛星國捷克共和國對共產主義深惡痛絕。 ◎中捷雙方協議中有關於人權的部份 3月29日,習近平和捷克總統澤曼在兩國戰略合作協議上簽字之後,緊跟着中捷兩國政府的部長們簽署在工業、交通、醫療和教育領域的諒解備忘錄。當天下午,習近平和捷克議會兩院主席舉行會談,接着和總理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會談。同時,布拉格市長與北京市長簽署了建立友好城市的協議。 兩國經貿合作和習近平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是習此次訪問的重點議題。同時不少政要提出人權問題。 捷克電視臺《T24》報導說:「雙方協議中有關於人權的部份。我們的態度和大多數西方民主國家一樣,所以我們一直堅持。看起來和中-波蘭,中-德,中-英簽署的協議一樣。這是捷克外交的成功。」 捷克總理索博特卡表示,人權是社會發展的前提。作爲歐盟成員國,他扮演了首次公開對中國表達關注人權的角色,而不是關起門來私下說。 此次習近平出訪,包括捷克總理在內的政要都公開談到反對共產黨體制的話題。這對於習近平將要下的棋子大有推動作用。 ◎ 不可思議的查理大橋

據說中間的年輕人,是查理大橋建造者、27歲的彼得·帕爾勒日。
守衛查理大橋的衛兵穿着古代的戎裝。

捷克的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是歐洲最古老的大橋,距今已有650年曆史,也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大橋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爲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橋始建於1357年,1400年竣工,橫跨布拉格市伏爾塔瓦河。橋是遵照捷克國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橋。橋塔正面有精緻的人物雕塑,據說中間的年輕人,是查理大橋建造者彼得·帕爾勒日,當初,查理四世將建橋任務交給他時,他才27歲。 大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兩端是兩座塔樓。大橋連接着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也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二戰期間,隆隆的坦克曾穿橋而過,而橋卻穩如泰山。據說它堅如磐石的祕密在於砌石的灰漿加入了蛋清。經歷幾百年的風風雨雨,甚至洪水衝擊,迄今查理大橋仍完好無損。爲保護這座大橋,現橋上已禁止一切車輛通行,只供遊人行走遊覽。至今守橋的衛兵依然穿着古代的戎裝,並十分樂意和遊客合影。 橋上有不少擺攤的藝術家和手工藝人,這裏已經成爲布拉格藝術的展示場所,可以買到很多藝術品,有各式手工藝品、風景水彩畫、以及身着傳統捷克服裝和宮廷服裝的木偶。 ◎ 捷克文化部長三觀神韻:強大能量帶來希望 2016年3月27日傍晚,習近平訪捷克前夜,傳遞五千年神傳文化的神韻國際藝術團在捷克布爾諾雅納切克劇院舉行了今年在當地的最後一場演出,全場滿座。 捷克文化部長達尼爾.海爾曼(Daniel Herman)又一次出現在觀衆席上,他表示自己「再次爲神韻傾倒」,感受到演出帶來的強大能量和希望。 作爲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達尼爾·海爾曼在從政前曾擔任過天主教牧師。他在捷克共產黨的極權統治下長大,也親身經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天鵝絨革命,目睹共產獨裁政權的倒臺。從2010年到2013年,海爾曼出任捷克極權主義研究所所長。 第一次看神韻是三年前,2013年,在首都布拉格,當時達尼爾·海爾曼是捷克極權研究所所長。看完神韻後,2014年初,他出任了捷克文化部長,當年5月他在布爾諾再次看神韻,更明白演出想告訴觀衆什麼。今年是他第三次看神韻,海爾曼表示很榮幸能有機會再一次領略神韻,他說:「這是一場優美的演出,既展現了中國精深文化的頂尖藝術,又富有精深內涵。最重要的是,她帶來了希望。」 演出後,有一位觀衆受訪時說:習近平明天就要到首都布拉格了,可惜他無法看到這場演出,我真希望神韻今年上半年可以首站到香港演出,下半年進入中國大陸。我們中國人太需要知道自己民族的根了! 捷克文化部長達尼爾.海爾曼強調說,「重要的是我們要抬起頭,朝向這些理念和藝術呈現的價值觀」,因爲這中間「蘊含着巨大的希望,這希望永恆不滅。」 ◎ 展望未來 3月30日,習近平在捷克總統澤曼陪同下在布拉格參觀斯特拉霍夫圖書館。 習近平表示,能夠看到如此豐富的藝術和文化珍品,實屬難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是捷克人民擁有的一筆寶貴財富。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我們兩國在文明互鑑、文化交流上有很大合作空間。中捷雙方應該密切人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爲雙邊關係發展奠定堅實民意基礎。 復興中華民族神傳文化,「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習近平訪問了他最應該訪問的國家(多圖) 2016/3/27 (115,231次)
習近平復興中華之路難度在這裏(多圖) 2016/3/21 (108,806次)
習近平語錄:以中共之道還治邪黨之身(3) (多圖) 2016/2/3 (435,886次)
習近平結束對沙特埃及伊朗國事訪問回到北京(圖) 2016/1/24 (23,315次)
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圖) 2016/1/19 (23,992次)
中國正式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圖) 2016/1/15 (22,122次)
二則鼓舞人心的孝親故事(圖) 2016/1/11 (54,467次)
歷史巧安排︰民族復興 呦呦獲獎(多圖) 2015/12/21 (198,004次)
好!中國成爲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股東(圖) 2015/12/14 (508,034次)
產經新聞:金正恩得了嚴重精神分裂症(圖) 2016/4/3 (126,564次)
一張圖片!曝光紐約時報堅持反華立場(多圖) 2016/4/2 (116,464次)
一場怪病造就了舉世聞名藝術家(多圖) 2016/4/1 (251,090次)
習近平訪捷克: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多圖) 2016/4/1 (212,040次)
習近平美國主旨演講 明鏡拿陳光標攪局(圖) 2016/3/31 (117,148次)
緬甸高薪養廉 恐怕不是最好的辦法(圖) 2016/3/31 (102,578次)
醫生乾沒轍!全球唯一已知怪病 (圖) 2016/3/29 (68,569次)
習近平訪問了他最應該訪問的國家(多圖) 2016/3/27 (115,231次)
這兩文件是習捕江之前的預備動作(2)(多圖) 2016/3/25 (115,669次)

這兩文件是習捕江之前的預備動作(1)(圖) 2016/3/24 (120,334次)
"中國最後領導人"是指習近平還是中國(圖) 2016/3/22 (115,061次)
習近平復興中華之路難度在這裏(多圖) 2016/3/21 (108,806次)
衆目睽睽之下…爲何她無影無蹤(圖/視頻) 2016/3/20 (188,828次)
遼寧原書記王珉兩會駐地喝茶時被捕 (圖) 2016/3/19 (469,964次)
美國擔憂的不是中國人權而是崛起(圖) 2016/3/17 (269,759次)
這些千奇百怪的食慾 人類沒有答案(多圖) 2016/3/16 (81,276次)
聶樹斌冤案四度延期的真正原因(圖) 2016/3/15 (110,301次)
爲使命而來!他拒絕坐擁萬億美元(多圖) 2016/3/14 (111,199次)
英子危機了!一根刺紮在老江喉管上(多圖/視頻) 2016/3/13 (581,121次)
兩個實在太離譜的災禍應該有答案(多圖) 2016/3/12 (242,825次)
張德江兩會折騰沒資本 江斷碑拼好了(多圖) 2016/3/11 (117,650次)
懷念里根!在中華民族被惡勢力圍剿時(圖) 2016/3/9 (125,510次)
這巨大類星體消失的讓人毛骨悚然(多圖/視頻) 2016/3/8 (352,626次)
老江這兩年過的咋樣,答案在英子這裏(多圖/多視頻) 2016/3/7 (604,708次)
美艦羣抵南海…轉移世界真正焦點(多圖) 2016/3/4 (130,121次)
肉眼加哈伯!驚見怪雲向銀河系暴跌(多圖) 2016/3/3 (580,031次)
沒處逃!老江竟用上這一驚世黑招(多圖) 2016/3/2 (472,623次)
英新技術重現被拭指紋的新聞所聯想到的(圖) 2016/2/29 (463,264次)
兩會前夕 劉源就任新職 還有好戲看(多圖) 2016/2/26 (514,367次)
推背圖預言中華出天子 江蛤難逃生(多圖) 2016/2/23 (163,362次)
美國銷燬月球記錄片 俄國公開要真相(多圖/視頻) 2016/2/22 (354,082次)
NO!俞可平,民主不可能造福中國(圖) 2016/2/20 (129,872次)
?臺南市的災害爲何接踵而至(圖) 2016/2/19 (222,095次)
中國的外交政策:廣交朋友 不當繼父(圖) 2016/2/17 (111,440次)
三呆婊大冒虛火 河南冤獄增加死囚(多圖) 2016/2/15 (230,741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