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6年3月6日發表
人氣:84,827 分享:
|
|
里根總統偉大人生的另一半(多圖) |
|
曹長青
|
1952年,30歲的南希與41歲的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結爲夫妻,恩愛一生。【人民報消息】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今晨在洛杉磯家裏去世,享年94歲。南希跟美國第40任總統里根早年都是好萊塢演員。當年里根就對共產黨深惡痛絕,曾到國會作證,強調反共和清查好萊塢共黨份子的重要性。他和南希的戀愛,還是由於反共「牽的線」,因南希的名字被錯列到好萊塢左翼份子名單上(當時另外一個女演員也叫南希·戴維斯),她去找時任電影工會主席的里根要求糾正,結果她的名字從那個名單刪除後,登上了他倆的結婚證書。南希去世前兩天(3月4日)是他們結婚64年紀念日。
南希共演過11部電影,雖不是大牌影星,但當時比里根有名。不過媒體報道說,「南希從未迷失過自己最大的志向:得到一個成功而美滿的婚姻。」她跟里根見面交談後,「立刻就意識到」這正是她想嫁的理想男人。她在回憶錄中說,「我很清楚,做他的妻子是我最渴望的角色。」
結果這個角色使她贏得了廣泛的美國民心。她以「保護丈夫形象」著稱,是那種把丈夫的事業做爲生活主軸的傳統女性。里根夫婦擁有感情篤厚的52年婚姻。他們從好萊塢到白宮,一路都在聚光燈下走過,他們充滿深情、恩恩愛愛、相互扶持的形象,過去幾十年來都是相信婚姻的美國人民最熱衷的佳話,起着巨大的榜樣的力量。
南希曾在1998年接受採訪時說,「我生命的真正開始,是嫁給我的丈夫。」「我從他身上得到了一個女人想要的全部,還更多。」
人們常以「愛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份,但卻是女人生命的全部」來形容女人比男人愛得熱烈、愛得執着、愛得持久。但對於改變了美國和世界的里根總統來說,愛情也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對南希的愛,給予的是這樣的回報:
他說,愛是他的心臟。誰能說心臟不是生命的全部呢?在那個令無數人感動、羨慕、讚美的愛情故事中,里根不僅證明了男人可以具有和女人同樣偉大的愛,同時揭示了男人改變世界的動力和源泉。
里根夫婦與愛的結晶、兒子羅尼。 |
---|
里根的第一場婚姻由於電影明星的妻子反對他對政治的熱衷而結束。而他的第二次婚姻則哺育了那個美麗而偉大的人生。曾在圖書館讀到一本南希編輯的給兒子羅尼的書信集《我愛你,羅尼》(I Love You, Ronnie),裏面主要收集的卻是里根寫給南希的情書。雖然從有關里根的傳記作品中得知,里根很有寫作能力,經常大段大段地修改或重寫白宮撰稿人給他寫好的演講稿,很多成爲常被引用的名句,但沒想到他的情書寫得更動人。他對妻子的忠實,一生都像個初戀的小夥子:
「一個男人不能離開心而活,而你就是我的心。」
「我們是那樣的一個整體,你對我的重要性,就如同我自己的心臟,但有一個例外,你永遠不能被人工心臟所替代。」
「我碰巧擁有一個情人節般的生命(Valentine life)······你看我的選擇多麼有限,要麼是情人節般的生命,要麼是沒有生命。」
在他們25週年的結婚紀念日,里根送南希一副手套做禮物。他在賀卡上寫道,「我希望這副手套能溫暖你的手,就像過去25年來你一直溫暖着我的心。」
「你給我的禮物是沒法買保險的,因爲沒有估價人可以給個價碼。誰能估出我要回家時那種興奮和期待的感情的市場價格?誰能估出我無法不加快步伐、迎接第一眼看到你時那種感覺的價格?僅僅是早晨醒來,都成爲一種溫暖的愜意,因爲你在身邊。而這棟房子沒有你的時候,是那樣荒涼。」
里根對妻子的愛,更表現在許多小事上。例如,他由於工作繁忙,有時不知道妻子喜歡和需要什麼,於是在南希過生日或他們結婚紀念日之前,就悄悄地去向南希的助手或好友詢問,南希需要什麼?而南希的好友經常也不知道,就又跑去問南希,並泄漏了里根的祕密。而南希在收到丈夫的禮物時則一副毫不知情的歡天喜地。一個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般偉大的真實故事。
左傾的主流媒體上有過不少關於南希的負面報導,導致不少人對南希過於干涉里根的事務而印像不佳。其實很多人沒明白的是,南希不是在干政,而是在盡全力保護里根的形象。她當然清楚媒體和內閣人員對她的批評,但爲了保護丈夫的形象,她寧可自己形象受損。
2004年在美國國會大廈,南希向丈夫的遺體告別。 |
---|
人們都知道里根是個只顧兩件大事(反對共產主義,縮小政府規模),而不顧小節的人,他甚至會把自己內閣人員的名字都叫錯。他同時又是那種天性樂觀,什麼也不擔憂的人,所以有人說,里根什麼都不擔心,而南希是什麼都擔心。如果沒有南希那麼前後左右,細心地呵護照料,里根的不拘小節不知會帶來多大的麻煩。和里根相比,南希的形象是弱小的,但在塑成里根今天「光輝形象」紀念碑的每一塊彩色石子上,都有南希的精心雕琢,正如她在葬禮上一邊親吻那面覆蓋丈夫的美麗國旗,一邊用手撫摸、拂平那上面的一絲皺紋。一個偉大的妻子,一個上帝送給里根的最好的禮物。最理解並擁抱了這一切的里根,也把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禮物留給了相伴52年的妻子:
在病重的最後幾年裏,里根不僅喪失了全部記憶,也認不出任何親人了。在生命垂危的最後五天裏,他一直都沒有睜開過眼睛。女兒帕蒂描述說,父親最後嚥氣之際,卻突然睜開了眼睛,盯着南希,「眼睛不是混濁或茫然,而是清澈湛藍,滿懷愛意。」南希堅信,在那一刻,里根認出了她;這最後的凝視,是里根走前送給她的「最好的禮物」。
今天,南希再次回到了她所深愛的男人里根的懷抱。給活着的人們留下的,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愛情和婚姻的不滅的希望和追求。
2016年3月6日△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3/6/63086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1. 肉眼加哈伯!驚見怪雲向銀河系暴跌(多圖)
( 557,870次)
2. 兩會前夕 劉源就任新職 還有好戲看(多圖)
( 513,787次)
3. 沒處逃!老江竟用上這一驚世黑招(多圖)
( 472,014次)
4. 傳統年味有講究:正月初七女媧創世(多圖)
( 440,870次)
5. 英新技術重現被拭指紋的新聞所聯想到的(圖)
( 435,833次)
6. 美國銷燬月球記錄片 俄國公開要真相(多圖/視頻)
( 332,659次)
7. 三呆婊大冒虛火 河南冤獄增加死囚(多圖)
( 230,162次)
8. ?臺南市的災害爲何接踵而至(圖)
( 221,557次)
9. 儀器升級…預言中的引力波終發現(多圖)
( 203,235次)
10. 福建莆田搶劫殺人犯 蒙冤22年終平反(多圖)
( 196,339次)
11. 推背圖預言中華出天子 江蛤難逃生(多圖)
( 162,748次)
12. 美艦羣抵南海…轉移世界真正焦點(多圖)
( 129,574次)
13. NO!俞可平,民主不可能造福中國(圖)
( 129,303次)
14. 中國的外交政策:廣交朋友 不當繼父(圖)
( 110,901次)
15. 里根總統偉大人生的另一半(多圖)
( 84,827次)
16. 違背祖訓 549對重慶夫妻情人節離婚(圖)
( 52,684次)
17. 點點滴滴的道德積累 救人後他悄然離去(圖)
( 52,672次)
18. 小夥不幸離世 20位同學替他盡孝(圖)
( 52,207次)
19. 淄博一村莊5角份子錢 30年不變(圖)
( 52,089次)
20. 乘客掉手機遭的哥勒索 酬金翻4倍難追回(圖)
( 50,746次)
21. 新年被宰萬元紅包 女子連夜逃回武漢(圖)
( 50,596次)
22. 贊!車主紅燈間隙 幫輪椅老人過街(圖)
( 47,991次)
23. 手術檯上遭加價 不交就把割開再縫上(圖)
( 47,918次)
24. "彩禮之痛"致脫貧農民一夜返貧(圖)
( 47,014次)
25. 哈佛醫學博士會場上與火星人交談 震驚網絡(圖)
( 33,013次)
26. 5000年前埃及已有機織高級亞麻衫(圖)
( 32,388次)
27. 人類向善的簡單祕密(圖)
( 31,699次)
28. 3000年前的"核武器"與"宇宙飛船"!?(圖)
( 31,612次)
29. 是誰教會三萬年前的人類開採黃金?(圖)
( 31,155次)
30. 新書《天堂的記憶》披露兒童的前世今生(圖)
( 31,120次)
31. 蘇格蘭的幽浮公路(圖)
( 31,028次)
32. 奇異的二千歲巨型貝殼還在變大!(圖)
( 31,026次)
33. UFO確實存在 五大驚險UFO接觸案例(圖)
( 30,137次)
34. 東晉高僧破解羅布泊神祕死亡之謎(圖)
( 29,791次)
35. 相士看到了 救人增壽二十年(圖)
( 29,449次)
36. 美教授靈魂離體 了解生死的意義(圖)
( 28,807次)
37. 美雙胞胎在母親腹中牽手 B超視頻暖心(圖)
( 28,570次)
38. 重慶超自然事件 發光球在密室橫飛(圖)
( 28,324次)
39. 各地維權簡訊(圖)
( 26,260次)
40. "囍"字的由來(圖)
( 26,209次)
41. 各地維權簡訊(圖)
( 25,512次)
42. 新聞簡述(圖)
( 24,705次)
43. 各地維權簡訊(圖)
( 24,532次)
44. "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圖)
( 24,419次)
45. 英國威廉王子:期待着兩個孩子長大(圖)
( 24,362次)
46. 合唱團棄賽獻唱 追思薛奶奶(圖)
( 23,703次)
47. 拒與塔陵道觀爲鄰 蘇小區業主被抓捕(圖)
( 23,554次)
48. 陝女被困電梯30天亡 業主抗議遭警打(圖)
( 23,541次)
49. 善心修七星橋 得善果躲死劫(圖)
( 23,500次)
50. 湘蓉物流捲款跑路 汽配商維權捱揍(圖)
( 23,407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