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質教育兒子學立身,不幹祿(即求官),遠恥辱,勿曠達,勿嗜酒,勿多言
,又教育兒子不要熱衷於交遊,不要聽人奉承,不要任俠使氣,不要追求奢華。
【人民報消息】範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縣西南)人。據史籍記載,他出生的那天晚上,範母曾經夢見「神人授以五色筆」。古時所稱有神人授五色筆,乃是說此人有文才,所以史書上稱範質九歲能作文章,十三歲研治《尚書》,教授學生。
範質於五代後唐明宗李嗣源長興四年(933年)考中進士,在後唐、後晉、後漢朝都曾入仕,官至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到五代最後一個朝代後周時,官至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範質又成爲宋朝大臣,後來更擔任宰相之職。範質直言敢諫,史書上稱他「性卞急,好面折人。」
範質生性廉介,雖身任宰相,卻從來不肯收受別人的饋贈。不僅如此,連他自己所得的俸祿也大多送給那些孤苦鰥寡之人。他平時生活十分節儉,家中飯食常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史書中稱他家中平時吃飯「食不異品」,意思是飯菜從來沒有第二樣,可見其儉樸到何等程度。
他死後,家中沒有留下任何財產。宋太祖趙匡胤有次跟朝臣們談論起範質,曾感嘆地說:「範質只有一所住房,此外沒有任何產業,不愧是個真正的宰相啊!」
宋太宗趙匡義也曾稱讚範質說:「宰相中能夠如此遵守法令,注重名節,保持廉潔的,沒有哪一個能夠比得上範質。」
範質身後留下文集三十卷,以及記述五代史的《通錄》六十五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去世前特意留下一首教誡兒子的詩。有關這首詩歌,正史僅僅提到其從子範杲上奏章求官,範質作詩教育他,一時爲人所傳頌。而宋代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七,卻完整記載這首著名的詩歌:
戒爾學立身,莫若先孝悌。
怡怡奉親長,不敢生驕易。
戰戰復兢兢,造次必於是。
戒爾學幹祿,莫若勤道藝。
嘗聞諸格言,學而優則仕。
不患人不知,惟患學不至。
戒爾遠恥辱,恭則近乎禮。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後己。
《相鼠》尚有禮,宜鑑詩人刺。
戒爾勿曠達,曠放非端士。
周孔垂名教,齊梁尚清議。
南朝稱八達,千載穢青史。
戒爾勿嗜酒,狂藥非佳味。
能移謹厚性,化爲兇險類。
古今傾敗者,歷歷皆可記。
戒爾勿多言,多言衆所忌。
苟不慎樞機,災厄從此始。
是非譭譽間,適足爲身累。
舉世重交遊,擬結金蘭契。
忿怨從是生,風波當時起。
所以君子性,汪汪淡如水。
舉世好奉承,昂昂增意氣。
不知奉承者,以爾爲玩戲。
所以古人疾,蘧篨與戚施。
舉世重任俠,俗呼爲氣義。
爲人赴急難,往往陷刑制。
所以馬援書,殷勤戒諸子。
舉世賤清素,奉身好華侈。
肥馬衣輕裘,揚揚過閭里。
雖得市童憐,還爲識者鄙。
這首詩歌是範質人生經驗的結晶,細加玩味,可以從中得到不少的啓發。範質教育兒子學立身,不幹祿(即求官),遠恥辱,勿曠達,勿嗜酒,勿多言,又教育兒子不要熱衷於交遊,不要聽人奉承,不要任俠使氣,不要追求奢華,包含着豐富的含意,是值得借鑑的經驗之談。
(參考數據:《宋史•範質傳》、《邵氏聞見錄》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