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法官被殺爲何博得一片喝采(圖)
 
李天笑
【人民報消息】美國人遇到相互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們法庭上見」。這話包含着對司法體系和法官的信任。這話搬到中國,在一般民衆看來,說話者不是糊塗,就是精神錯亂了,因爲沒人相信中共的法庭是講理和討公道的地方。

中國人鄙視中共司法之深之甚,以至於當6月1日湖南永州郵政儲蓄支行守護押運隊隊長朱軍用衝鋒槍掃射法庭,把一貫判別人刑的法官當成被執行對像時,引發網上一片喝采叫好,人們甚至聲援殺官者。這種情況與楊佳殺警被視爲英雄、楊佳遇害時民間舉國哀悼極爲相似。

這種近幾年興起的民衆暴力傾向有三個顯著特點。其一,被殺對像多是中共官員,特別是公安和法院官員。楊佳專挑「七一」殺警,寓意不言而喻。法官本是判別人的,現在但卻屢屢被民衆判死刑。06年1月6日,甘肅民樂縣錢文昭因法院判決不公,身綁炸藥闖入縣法院,導致5死22 傷。06年4月5日,四川廣元殘疾人士夏玉開在中級法院引爆炸藥,與一名法官同歸於盡。09年10月14日,貴州遵義市一名持刀者在中級法院殺死一名法警,刺傷3人。這次朱軍槍擊案造成3死3傷,朱軍當場吞槍身亡。

其二,楊佳和朱軍都沒有專門鎖定哪個辦案警察和辦案法官,進去見警見官就殺。由此看來,殺官行爲針對的主要還是中共整體的司法不公。

其三,民衆對不同類型案件的態度涇渭分明。對校園殺童這類濫殺案,網上的憤怒和譴責居多,反對殺戮兒童,指明了「冤有頭,債有主,學校右轉是政府」。當然,大量的文章也在尋找社會原因。但對殺警殺法官這類案件,官方稱爲惡性事件,網民卻交口稱快,爲之喝采,稱殺手爲英雄。在事發法院門口還時常有舉花圈歡呼遊行的。




6月2日,永州零陵區法院外向朱軍獻花圈並喊冤的民衆。

對後一類案件,中共媒體往往掩蓋了關鍵的事實。民衆雖然只能從官方媒體得到有限的信息,但人們幾乎都會推斷認定當事人肯定遭受極大冤屈,被逼到無路可走才採取這種同歸於盡的方式。甚至人們一聽說殺的是官,是黨和政府的人,就忍不住叫好!有的網民乾脆只用一個簡單的邏輯:殺官就是英雄。可見中共官員的死亡率高,除了吃喝嫖賭搞壞了身體外,民間除害也是重要原因。

爲什麼官民之間的反應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法官被殺爲何反而博得一片喝采?中國人有太多的理由將殺官者視爲英雄。

首先,中共已徹底喪失了民衆的信任。執法者和被執法者的位子在民衆心目中已經整個顛倒。民衆心裏很清楚,公檢法是惡棍當道的地方,不存在公平正義。中共法官羣體(不是指哪個法官) 已淪爲幫助中共迫害民衆的鷹犬。民衆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推理:如果朱軍沒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絕對不會貿然殺官。

具體從朱軍的案子看,中共媒體一開始說朱軍殺官有兩點動機:一是朱軍3年前跟前妻離婚時,在財產分割問題上當地法院判其妻賠償朱軍兩萬元,但朱軍認爲判決不公。二是朱軍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情緒低沉。但這兩個原因都很難成立。首先,朱軍並沒有對財產判決提出過質疑,而朱軍槍殺的法官也不是處理他財產糾紛案的法官。其次,朱軍得癌症並不一定就要殺人。

在民衆質疑下,海外一家親共媒體又推出一個說法,說朱軍因爲法院處理其10歲乾女兒的被輪姦和被脅迫賣淫案不力而報復。據說,朱軍一直在幫乾女兒的母親寫材料打官司。這與楊佳幫其母寫材料打官司的過程很相像。這固然能使人看清中共的司法黑暗,但爲別人的女兒去殺人,似乎還缺乏充足理由。其實,有知情人披露朱軍殺官前曾留有遺書,內容直指法院。看來只有那封遺書才能解開朱軍殺官之迷,而中共官方死死扣住這封遺書不發。

也就是說,中共司法每天在維護中共利益中封鎖真相,愚弄民衆,製造出一個個冤案,這就是中共失去民心,把民衆推到對立面的一個基本原因。民衆甚至不需要看朱軍的遺書,中共司法在強拆、躲貓貓、俯臥撐、嫖幼強姦等方面的種種倒行逆施,已足夠讓人們心灰意冷。民衆怎能相信中共官府?怎能不仇恨中共官員?所以民衆爲朱軍喝采完全是有道理的。在成片的民衆都跪倒不敢作聲的時候,突然有人站起來反戈一擊,如楊佳、鄧玉嬌、朱軍等,他們能不成爲人民心中的英雄嗎?這也折射出民間對中共官員的積怨有多深。

其次,當一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蕩然無存時,民衆就把殺官等同於呼喚公平與正義。換句話說,一個病態的社會是需要手術的。如果不能通過正常的渠道主動開刀,它就會以另類的方式被開刀。

在正常社會,法院被視爲公正的最後堡壘,法官被視爲公正的最後守門人。但是在中國大陸,法院和法官恰恰站在公正的對立面。很多人覺得從楊佳和朱軍身上找回了中共統治下失去良久的社會公正。警察和法官本應是主持公道的,但反倒淪爲犯罪團伙。民衆沒有渠道進行申訴,也不敢反抗,而楊佳和朱軍的行爲正好替他們出了一口氣。

據說,楊佳在庭審的時候泰然自若。那不是因爲他的心理素質好,而是因爲他自信在道德上佔據了高位。美國人那句「我們法庭上見」除了體現出對制度的信任,也體現出對自己站在正義一邊的自信。中國民衆能大聲爲楊佳和朱軍喝采,也是因爲深信楊佳和朱軍代表了正義,而黨和政府代表了邪惡。

最後,楊佳殺警和朱軍殺法官能被民衆視爲英雄,還在於這種行爲再現了中國歷史上淵源流長的「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的傳統正義。水滸傳中的英雄武松讓張都監血濺鴛鴦樓,但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民衆仍然爲他喝采。中共官員的惡和張都監的惡形成了對等,而楊佳和朱軍取代了武松,成爲今天武松般的英雄。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高壓中國臨界點──人心潰散 末路瘋狂(圖) 2010/6/13 (23,177次)
湖南出事 北京法院安檢進入最高級別(圖) 2010/6/7 (16,611次)
全國網站調查99%叫好 朱軍掃射的不是法官(圖) 2010/6/3 (20,594次)
朱軍AK中共法院 大陸網民文言文追悼 2010/6/3 (17,321次)
「共和國」60年驚爆首案 衝鋒槍橫掃中共法院(圖) 2010/6/1 (18,792次)
絕了門兒的小品:「楊佳」買刀(圖/視頻) 2010/4/9 (128,037次)
2009!李鴻忠治下又出大事兒(多圖) 2010/3/21 (48,616次)
江系黃松有即將受審 中共司法全面腐敗 2010/1/8 (17,442次)
中共「教訓」澳金屬集團給中國抹黑 2010/1/7 (14,885次)
一張圖片引三個黨官爆紅網絡(多圖) 2010/6/13 (41,650次)
出賣靈魂的鳳凰衛視名嘴阮次山(多圖) 2010/6/12 (68,273次)
新華教育!奧巴馬演講時背後發生的事情(多圖) 2010/6/12 (29,269次)
惱羞成怒!"天安"事件損失最大的是中共(多圖) 2010/6/11 (42,689次)
一張圖片!美國公佈最離奇偷渡招數(圖) 2010/6/11 (33,553次)
中共的這個消息發佈的早了點兒(圖) 2010/6/10 (32,070次)
這個時候你絕對找不到薄熙來(圖) 2010/6/10 (46,606次)
小笑話:「天安」事件中的角色分配(圖) 2010/6/10 (60,173次)
攝影政治!新華社鏡頭下的日本新內閣大臣(多圖) 2010/6/9 (33,976次)

江澤民是在這種情況下犯病的 2010/6/8 (49,032次)
富士康連環跳的迷霧終於揭開(圖) 2010/6/7 (37,307次)
每天笑三聲!瞧我軍特種兵訓練照(多圖) 2010/6/6 (35,967次)
您不覺得奇怪嗎?10位元首相繼辭職(多圖) 2010/6/5 (37,876次)
一張江圖片!胡系在釋放一個重要消息(多圖) 2010/6/4 (50,145次)
回憶江出訪前 美國出現的異象(多圖) 2010/6/4 (41,516次)
新華網瘋啦,這種新聞也能出(圖) 2010/6/4 (32,297次)
這些紅色預言家比毛澤東還「高瞻遠矚」(圖) 2010/6/3 (34,708次)
從9歲「送子娘娘」下凡到肯尼迪兄弟被暗殺(多圖) 2010/6/2 (50,923次)
不代表本人觀點 2010/6/2 (30,629次)
搞垮郭臺銘!周永康的影子在晃動(多圖) 2010/5/31 (61,903次)
最新近照笑的…除非趙本山已經變種兒(圖) 2010/5/30 (32,886次)
希拉里爲何指定要被「腦殘」主持人採訪(多圖) 2010/5/29 (30,304次)
動真格的,日本小學生的營養餐(圖) 2010/5/28 (45,234次)
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再次犯嚴重錯誤(圖) 2010/5/28 (31,406次)
誰是下一個曾偉?美國最大面積豪宅出售(圖) 2010/5/27 (31,554次)
薄熙來馬弁宋祖德翻陰溝裏了(多圖) 2010/5/27 (38,446次)
藝人滿意度發總榜 趙本山宋祖英榜首 2010/5/27 (32,058次)
新華網泄密 薄熙來目前喉癌情況(圖) 2010/5/26 (57,770次)
新華網對中共是吸血鬼的註釋多貼切 2010/5/26 (29,657次)
中聯辦李剛在香港把黨剝個精光(圖) 2010/5/25 (34,089次)
小笑話:閉着眼,你能摸到你老婆的手嗎?(多圖) 2010/5/24 (43,095次)
天安門蚊翅難飛 白宮小鼠搶奧巴馬風頭(多圖) 2010/5/24 (29,874次)
宋祖英和老江的這種表情愈來愈相似(多圖) 2010/5/24 (78,156次)
烏魯木齊新一輪鎮壓準備好了(多圖) 2010/5/23 (34,079次)
小笑話:返貧並不代表中國窮了 2010/5/23 (54,142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