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別有洞天!探祕婆羅洲巨型洞穴網(多圖)
 
2010年10月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30多年前,科學家在馬來西亞的婆羅洲沙撈越姆魯山國家公園地下發現了一個天然洞穴網絡。今年5月,一個英國探險小組對沙撈越姆魯山洞穴系統進行了新的研究和考察,繼續繪製這個蜿蜒曲折的地下網絡的結構圖。根據他們公佈的最新照片,這個洞穴系統確實是別有洞天,擁有許多以前不爲人知的祕密。


探險小組成員用自己的手與洞穴中的手印圖案
比大小。

1.奇妙的地下祕密

在黑手洞(Black Hands Cave),探險小組成員、英國洞穴研究學會主席安迪-艾維斯(Andy Eavis)用自己的手與洞穴中的手印圖案比大小。除了手印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生活在鐘乳石中的史前細菌和峭壁之上的古人類墓地。在婆羅島洞穴研究方面,艾維斯堪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家,據他介紹,這些手印的年代尚未確定,但他認爲它們可能沒有看上去那麼古老。當地居民經常進入山洞,採集因雨燕「口水」 長成的巢(燕窩)。艾維斯說:「這個洞穴裏面有許多采集燕窩的人亂寫亂畫的東西。」



英國探險隊兩名成員站在黑蛇洞(Racer Cave)的入口。

2.黑蛇洞口

黑蛇洞是沙撈越姆魯山洞穴系統的一部份,這個洞穴在地下延伸數百英里。據艾維斯介紹,懸吊於洞頂的奇特、彎曲的鐘乳石是生活在這種石灰岩層中的細菌的產物。細菌的生長受到洞口光線的影響,反過來,鐘乳石的生長又受到細菌的影響,礦物沉澱會在細菌周圍聚集,進而導致鐘乳石外貌千差萬別。



黑手洞中,探險隊員從奇形怪狀的石灰岩結構穿過。

3.奇形怪狀的岩石結構

在沙撈越姆魯山洞穴系統的另一個部分中,英國探險小組發現了可能是古人類墓地的結構。據艾維斯介紹,這個地下墳墓內有人骨和大型陶器,擺放在精緻的木製平臺上。這處遺址以前尚未有人研究過,艾維斯估計,它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500年至5000年前。探險小組並沒有動這些遺骸,只是拍照,爲了保護墓地,他們還沒有公佈這處遺址的照片和準確位置。



鹿洞北口。

4.鹿洞:發現6萬年前的雨水和古代細菌

這是鹿洞(不久以前還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洞穴通道)的北口,是從研究小組1978年最早探索沙撈越姆魯山洞網絡的地點拍攝的。從那時起,研究人員已給該地區長達186英里(約合300公里)的洞穴繪製了結構圖。據艾維斯介紹,最新探險活動對長1.8英里(約合3公里)的未勘測洞穴展開了研究,主要是收集岩石沉澱物用於科學分析。採集的樣本包括鐘乳石碎片,裏面含有6萬年前的雨水和古代細菌。他說:「我們發現了依舊活着的『侏羅紀公園』細菌。整個洞穴網絡有數十億種不同類型的細菌。」



蝙蝠洞。

5.蝙蝠洞

鹿洞高656英尺(約合200米),寬492英尺(約合150米),裏面生活着超過500萬隻蝙蝠,每天它們的排泄物就達半噸重。據悉,這種洞穴形成於雨水和二氧化碳(主要來自於土壤)結合後的酸性溶液,隨着時間的推移,將下面的石灰岩層溶解。艾維斯說,沙撈越姆魯山爲山洞的形成造就了完美的條件:純石灰岩、降雨量豐富、富含碳的熱帶雨林:「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些洞穴。」



「蓮蓬頭式沐浴噴頭」。

6.「蓮蓬頭式沐浴噴頭」

一個蓮蓬頭式沐浴噴頭結構看上去就像是裝飾用的水景,探險隊成員吉娜-莫斯利將手伸進從上面噴灑的水裏。艾維斯稱,這是「非同尋常」的發現,至今依然令地質學家感到困惑,他們也不確定「蓮蓬頭式沐浴噴頭」是怎樣形成的。據艾維斯介紹,從總體上講,沙撈越姆魯山洞網絡的石灰岩沉澱物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300萬年前,它們起到「地球歷史寶庫」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年代不足35萬年的沉澱物中,化學痕量成份「能以極其精確的程度告訴我們那個年代的氣候狀況」,而古代花粉微粒則會「告訴我們當時生長在該地區的所有植物形式」。



在今年5月的探險中,兩名探險隊員站在鹿洞的南口下面。

7.世界最大洞窟

最新探險活動是「姆魯山洞計劃」(Mulu Caves Project)的一部份,該計劃從1978年開始實施,旨在繪製沙撈越姆魯山洞結構圖,蒐集相關數據。2011年計劃實施的活動包括,使用激光技術對世界上最大的洞窟——沙撈越洞窟(Sarawak Chamber)進行精確測量。據艾維斯介紹,根據之前幾次測量,沙撈越洞窟的容積約爲3.9億立方英尺(約合1100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閉空間」。

(圖片來源:Robbie Shone, Barcroft/Fame Pictures)△

 
分享:
 
人氣:34,61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