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畜生胡斌把譚卓撞飛37.3米(多圖)
 
2009年5月28日發表
 

相戀九年即將結婚的戀人譚卓和斯鈺瞬間永隔!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肖辛綜合報導)家庭背景有江澤民影子的胡斌5月7日晚當場撞死了即將結婚的譚卓,警方堅持說胡斌當時的車速是70碼,而且放他回家,還可以上網談感想。

撞人者胡斌,20歲,是杭州師範大學體育系的學生,其酷愛飆車,且屢有超速前科。據杭州市公安局的通報稱,5月7日晚他與另外兩位同伴孔維維、袁小波分別駕車到西城廣場看電影。25歲的譚卓,供職於杭州依賽通訊公司。他2006年從浙江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當晚他所在的公司組織去看電影《南京!南京!》。電影散場後譚卓準備走過鬧市區文二西路的那條斑馬線回家。他租住的房子就在附近。


撞死人,這些富家弟子照樣嘻笑!
晚8點多,高速行駛的三菱撞上走在人行道上的譚卓,譚卓當場已經失去生命特徵。而胡斌及一羣他的飆車族朋友叼着煙,在現場的名貴跑車前嬉笑。後來胡斌躲在車裏,偶爾從指縫間向外看到現場的反應:蜂擁而至的記者和現場罵聲不斷的行人。杭州交警部門曾引述肇事者及同伴的說法,通報當時肇事車的車速是70碼。

15日媒體發佈了杭州飆車案的專家鑑定報告,推翻了「70碼」,認定肇事車在事發路段的行車速度在84.1公里/小時--101.2公里/小時,且車輛被部份改裝。

遇難者家屬不認同這個結果,譚卓的父親譚躍拒絕在鑑定書上簽字。他說,兒子沒了,對錢不感興趣,就是給1千萬也沒用。同時表示將起訴胡斌,且有多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都願意無償幫他打這場官司。但後來譚卓父母的代理律師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魏勇強說,譚卓父母暫不申請重新鑑定,而民事賠償部份將在刑事部份宣判後再做決定。

《南方人物週刊》5月25日的報導《杭州飆車案死者譚卓被撞出去37.3米》中透露,5月14日晚上,杭州交警部門召集了胡斌和譚卓的家人,父親譚躍堅持看了車禍現場的監控錄像。殘忍的場面令他傷心至極,一直比較隱忍的他忍無可忍對着胡斌的父母說,你們怎麼教育兒子的,你們的兒子真是個畜生。「150多斤、 1.76米的人啊,被撞出去這麼遠。」譚躍從交警部門得知,譚卓被撞出去的確切距離是37.3米。

5月18日,在輿論的強烈壓力下,杭州市檢察院以涉嫌交通肇事罪批捕犯罪嫌疑人胡斌。據大陸媒體報導,當日上午譚卓的遺體火化。5月19日,律師魏勇強透露:案件雙方當事人家屬已經簽訂了113萬元的賠償協議。譚躍表示,賠償事宜全權由其律師代爲處理。


家人在譚卓追悼會上痛哭!
《新民週刊》獨家專訪中,譚躍表示,「錢不是我最終想要的。」也未見有關譚卓被撞出37.3米的說法。之後譚躍夫婦於5月20日晚攜兒子骨灰離開杭州返回家鄉湖南寧鄉。

公安局在5月8日的通報中稱,肇事者當時的車速爲「70碼」,立即遭到大陸民衆的憤怒追討,衍生了網絡新詞「欺實馬」。各路網友發貼「我以70碼的速度,把你的帖子頂到5米高,20米遠」。

南方網5月22日刊登報導《欺實馬蹄下的杭州》,其中透露,在杭州日報工作的丁牟(化名)從記者處聽說了關於肇事現場的更多信息,包括對胡斌「富家子」身份的判斷,他迅速新開了一個帖子,擔心此案會不會被「關係」所擺平。點擊在幾小時內達到了2000多,深夜12點,他接到了單位領導的電話,表示警方已經介入此事,希望他保持沉默。帖子隨後被刪。一位網友跟帖說:「無法無天加無恥……」「37.3米,網友們可好好算,相信不止100碼。」「應該給杭州的交警檢查一下視力。」「70碼,將你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啦!」


人們自發點上臘燭追悼譚卓!
丁牟表示,自己並不是仇富,「我更關心案子是否能得到及時公平的處理,以及今後飆車是否能杜絕。」關於事故雙方及其家庭的信息也被媒體曝光或者人肉搜索出來。可就在這個沸點上,關心此事的媒體與網友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8日傍晚,杭州 19樓論壇和各家報社撤下。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杭州記者表示,這很可能與當晚文二西路過千浙大學生和杭州市民自發組織悼念譚卓有關。

8日晚上7點多,浙大信電系老師董友軍作爲校方指派的秩序維護者來到悼念現場,他表示,「學校的顧慮比較多,擔心外面有人藉機會搗亂,於是就指派了很多黨員骨幹去維持秩序,暗中觀察。」原來黨員確實在這種維護黨的利益時刻起到衝鋒陷陣的作用。當時,浙大黨委書記張曦、黨委副書記鄭強出現在悼念現場,將學生逐個勸回。

千人3分鐘的默哀,營造出一種更爲強大的輿論場。「決不能讓事情不了了之!」人們除了憤怒,更多的是害怕,害怕下一個被飆車黨撞死的,被「關係」所擺平的,就是自己。△


***************************************************************


看神韻藝術團美麗的動態圖片

神韻藝術團全球巡演時間表及購票全信息

全世界華人系列大賽全信息


 
分享:
 
人氣:27,72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