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李瑞环出局突显中共权力斗争激烈及结果难测 (图)
【人民报消息】BBC中文网记者伟亮昨天发表文章道:

李瑞环(左)据说与胡锦涛很和得来

许多中国政治分析家认为,假设中共最新一届权力核心的成员是通过在党内举行公开和公平的选举产生,那么上一届政治局七名常委中在十六大能够连任的几乎肯定有李瑞环。但是中国的政治现实和这种假设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大的,经常是相反的。

这位木匠出身普遍赢得公众好感被看成思想开明"本应该"继续留在政治局的政治家在去年11月的16大上"出局"。广泛预料李瑞环在今年3月举行的 "两会"(人大和政协)上,将彻底告别中国政坛。他曾说他没想到自己一个做木匠的,后来官会做得这么大。

不知他最后一次以一个大官的身份在他亲自参与设计和建造的人民大会堂参加政治活动时,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李瑞环满头黑发,精神饱满,身体依然健康,退休后,肯定在家里闲不住,会继续参加社会活动,比如观看艺术展览或在体育赛事上给获胜的运动员发奖。但是,人们可能会越来越少在官方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网站上见到他,最终可能被人遗忘。

表面上看,李瑞环没有可以和前总书记江泽民被塞进党章的"三个代表"相比的"政治建树",也没有可以和总理朱镕基使中国经济"软着陆"相比的成绩。在中国的官场上,李瑞环与众多有学位的同僚相比,"出身"显得寒酸,他虽然在中共政治局内排名第四,但很长时间处在中国政治的荒野地带,10年来一直掌管中共的"花瓶"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中国政局的发展基本没有实质的影响力。

*另外一种结果

但是,他的"出局"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因为如果他不出局,中共最高权力核心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构成。一个极大的可能性是,与江泽民政治资历相当的李瑞环同第四代领导人中的胡锦涛和温家宝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力量。江泽民的影响力将被削弱,至少是受到制衡。而这个小集团内发生的变化对13亿多的中国人甚至他们的后代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这几个人手中。

16大之前"热身赛"中,不少人看好李瑞环。西方媒体的一位中国事务专栏作家写道:中国人对政协主席李瑞环的思想和做法都不大了解,更何况外国人。但是,"这位木匠出身的人和北京人大会堂的设计师如果说不是对中国未来改革方向,也至少是对中国领导层接班问题至关重要。"中国官方媒体没有报道但是越来越被认为确切的一个说法是,李瑞环曾数次提出退休的请求。但是,这位专栏作家引述分析人士说,这实际上是李瑞环"以退为进"的一个策略。

在那一段时间,这位前天津市长在中国媒体上频繁曝光。他参加公开活动,发表看法。他的一些讲话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他对中共干部的不称职和腐败的尖锐批评赢得老百姓的好感。少有的是,他带领政协代表团出国访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协的地位。他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努力进行"竞选"。他虽然处在政治"边缘"地带,但是,他在动脑筋,他在努力。没有人怀疑李瑞环"踌躇满志"的决心。投身政治的人中,谁会愿意轻易放过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机会呢?

从中共新规定的70岁"退休"年龄看,上届中共政治局七位常委中只有李瑞环和现在已经成为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有"资格"进入新一届政治局。李瑞环不仅有年龄上的"优势",也有相当的政治资本:他是与江泽民同时进入政治局的,据说很受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头衔但却掌握最后拍板权力的邓小平的器重。

*政治开明

有不少人揣测,如果李瑞环继续留在政治局,他很可能会接管全国人大。他们进一步揣测他可能会利用仍然是"橡皮图章"但是在中国政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的人大,推动中国的政治朝开明和民主的方向发展。他们之所以相信李瑞环是因为他属于中共领导人中少有的一种人。

中国没有像民主国家里经常出现的对政治领导人的民意调查。但是,如果有的话,李瑞环在公众中的受支持率可能会很高。他没有涉嫌牵涉到任何腐败丑闻,这在中国政治领导人中是不多见的,为他在公众中赢得广泛的好感。

中国领导人很少接受西方新闻记者的采访,李瑞环也不例外,无法让人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从受到严格控制的中国媒体对他一些言论的报道似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务实的人,能体恤在经济改革中落伍群体的疾苦,借用一个英文说法就是很有common sense(常识)的人,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愿意用温和方式解决社会矛盾。比如在官方报道中,极少看到他公开支持当局对法轮功采取的高压政策。中共高层非常在意在重大问题上要让外界看到至少是感觉到领导人是团结一致的,"口径统一"。李瑞环的"不协调"姿态在中国政坛上似乎是少见的。

在海外的中文媒体中,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众多的网上论坛中,李瑞环似乎也是中国领导人中的一个例外,他几乎没有得到负面的评价,显得"与众不同"。

再回到假设的问题上。如果按照公平和公开的游戏规则,李瑞环是不应该出局的。他的出局突显中共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权力斗争结果的不可预测。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三代表入宪?江泽民李瑞环火爆舌战 李鹏锦涛腹背夹击(多图) 2003/2/23 (32,875次)
有一个消息让江泽民妒嫉得睡不着觉(图) 2003/2/19 (21,129次)
李鹏与李瑞环淡出“两会” (图) 2003/2/19 (15,358次)
江泽民暗算他人确有一套 李瑞环说不出道不出 (图) 2003/2/18 (17,313次)
近日海外流传一则消息 2003/2/6 (16,933次)
把主席位置腾出来──李瑞环向江泽民喊话(图) 2003/1/27 (17,452次)
李瑞环不在25日的第十届全国委员名单上 (图) 2003/1/26 (15,739次)
李长春不敢讲 李瑞环不糊涂 (图) 2003/1/18 (17,497次)
可惜了李瑞环 2003/1/18 (14,698次)
温家宝下矿否定江氏十三年 江急令小曾尽量把消息拖延(多图) 2003/2/24 (25,202次)
致江命的一击!朱熔基揭出惊天大案 贾庆林请辞隐退已然太迟(多图) 2003/2/23 (43,964次)
三代表入宪?江泽民李瑞环火爆舌战 李鹏锦涛腹背夹击(多图) 2003/2/23 (32,875次)
老江,为这事连秘书都捂嘴笑,您咋看不透呢?(多图) 2003/2/22 (30,609次)
江宴请军头拉开内战序幕 九常委背叛其自有苦衷(多图) 2003/2/21 (30,491次)
江泽民利用这手儿和胡锦涛讨价还价(图) 2003/2/19 (21,882次)
紧踩江泽民脚后跟儿!董建华竟敢当面反驳胡锦涛(多图) 2003/2/18 (25,234次)
咄咄怪事!江泽民制服胡锦涛 宋祖英急嫁徐才厚(多图) 2003/2/17 (96,206次)
王冶平密友再爆惊天内幕!江泽民为何在俄国演讲差点被赶下台(图) 2003/2/16 (49,001次)

一张让胡锦涛万万不可错失良机的图片!(多图) 2003/2/16 (58,302次)
一月六日发生的蹊跷事件!曾庆红最近为何如此反复无常(图) 2003/2/15 (35,068次)
看江泽民的家训!为何江绵恒的儿子是美国公民(图) 2003/2/14 (32,604次)
江系人马篡改胡锦涛讲话 一号文件透露国家危在旦夕(图) 2003/2/12 (35,019次)
江氏嫡亲网遵旨制造假中央文件!江泽民惨到姥姥家了(多图) 2003/2/11 (20,764次)
看完注意保密!江泽民为什么乳房硕大下垂,没有胡子?(多图) 2003/2/10 (69,287次)
胡确立核心地位!曾庆红把江泽民气得七孔生烟(多图) 2003/2/9 (32,092次)
胡对换届工作的指示!账怎么算都得算在江头上(多图) 2003/2/8 (32,648次)
三月人大的人事岂能这样安排?一张需引起胡锦涛警惕的图片(多图) 2003/2/7 (41,681次)
法宝!胡锦涛给江泽民造成致命内伤(多图) 2003/2/7 (24,136次)
提拔的人里,头一个反叛江的竟是他!(图) 2003/2/6 (44,244次)
绝!胡一出手先把老江打得不出镜(图) 2003/2/6 (30,070次)
小菜儿一碟!曾摄政怒逼老江让出总书记(图) 2003/2/5 (26,132次)
来自胡办的绝密消息!生死抉择,不抛弃江泽民只有死路一条(多图) 2003/2/2 (30,909次)
江泽民目前在中央的真实地位?这张照片一目了然(多图) 2003/2/1 (49,400次)
从宋祖英春节晚会的演唱破解中国的最高机密(多图) 2003/1/29 (51,034次)
老江,得警惕了,周永康刚坐稳公安部长就和您唱对台戏!(图) 2003/1/24 (23,279次)
江泽民拒出席树宪大会 受热评胡锦涛反遭围攻(多图) 2003/1/18 (37,133次)
今天终于发出了声音!曾庆红封杀李瑞环讲话 江泽民取消小木匠外事活动(多图) 2003/1/17 (30,884次)
老外说现代中国即将有大事发生(图) 2003/1/14 (18,178次)
小书呆子刘荻不知陈至立与江亲密无间而遭了殃(多图) 2003/1/13 (46,037次)
济南军区反江政变流产!司令政委被捕 江下令武器管制(多图) 2003/1/13 (49,325次)
老江,您咋没看出来罗干这小子够阴的!(多图) 2003/1/11 (26,792次)
小笑话:江泽民的致命嗜好(图) 2003/1/11 (35,626次)
让照片说话:谁说中国没进入小康,我跟您急!(多图)  2003/1/10 (24,528次)
近期中国有发生内战的迹象!江绵恒力劝父亲决不交权(多图) 2003/1/9 (33,092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