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僧人轉世的明代崑曲作家王濟(圖)
 
明代崑曲作家王濟,曾官至廣西橫州通判,爲官清正深得民心。

【人民報消息】明代崑曲作家王濟,字伯雨,號雨舟。他曾官至廣西橫州通判,爲官清正深得民心,後辭官。他與當時名士祝允明、文徵明等都有往來,着有劇作《碧梧館傳奇》三種,現存《連環記》一種,《連環記》至今仍是崑曲舞臺上的保留劇目,「不唱《連環記》,不謂識崑曲」。 《連環記》取材自《三國演義》中貂蟬的傳奇故事。明代文學家呂天成在傳奇劇作評論集《曲品》中盛讚王濟:「人以曲稱,曲緣事重。頗知煉局之法,半寂半喧;更通琢句之方,或莊或逸。我欽高手,世想令名。」並極力推崇《連環記》,將其與元雜劇名作《奪戟》並列,稱《連環記》「詞多佳句,事亦可喜」。 這樣看來,王濟爲崑曲的發展有突出的貢獻,而崑曲歷來又被稱作中國戲曲的「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又可以說對整個中國戲曲發展都是有功的。 關於王濟的出生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王濟之父王英爲當地大富人家,沒有兒子,生性吝嗇。王宅旁邊就是一大集市,集市臨河,原有橋但年久失修無法使用,人們出行往來很不方便。 一天,有位老僧登門化緣,要王英捐錢修橋。王英幾次連聲叱罵想將老僧趕走。不料老僧愈加懇切地請求王英捐錢,王英說:「你去集市上化緣集資吧,就說捐款是由我帶頭的。」 老僧一步不讓,非要王英以一人之力做成此善事。王英見他態度誠懇無比終爲之感動,便一人掏腰包,花費白銀百兩爲大家重修此橋,同時又在橋旁修了個亭臺屋舍供老僧居住。王英見其嚴守戒律,生活清苦,更加欽佩,倆人竟成好友,往來談笑非常融洽。 十年之後,王英的夫人有孕即將生產,一日夜晚王英夢見老僧走入夫人閨房之中。一醒來便聽見夫人房中傳來新生兒的啼哭聲,有僕人來報,夫人生的是個兒子,於是全家歡喜。 第二天一早又有人來報,老僧已於昨夜坐化。王英大爲驚訝,知道自己的兒子就是老僧轉世再來,他悟到自己能有後,乃聽老僧勸善,行善積德、修橋濟民而來。於是給兒子取名爲王濟,以紀念此事。 《碧裏雜存》的作者爲董谷,他的父親董澐與王濟終生交好。這事是王濟在董家做客時親口告訴董谷的,於是董谷便將此事記錄下來。王濟一生頗爲樂善好施,也許因爲知道前生是僧人的緣故,他對佛教供養捐贈頗多;始建於北宋,後於元末被毀的白蓮塔就是他出資重修的。今烏鎮尚有「一觀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說,二塔的其中之一就是這座白蓮塔。 (參考資料:《碧裏雜存》)△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3/24/7577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3/24)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