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一位家庭主婦和一張綠松石色野餐桌的故事(圖)
來自全美和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他們自己的綠松石桌小區故事。

【人民報消息】幾個小時之內,拐角那邊的鄰居來了;幾個星期之內,更多的鄰居聚攏來一起講故事聊天;幾個月之內,每週五晚的家庭聚會在這裏熱鬧了起來……這一切的發生來自於克里斯汀.謝爾(Kristin Schell)放在自家前院靠近路邊的那張漆成明亮綠松石色的野餐桌。 十年前,謝爾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中的家裏想到一個主意,放一張野餐桌在家前院靠近路邊的地方,然後,坐下來等待。她感到自己有點兒「心血來潮」,心裏卻滿懷着希望,這麼明目張膽地坐在大庭廣衆之下,能把鄰居招來嗎? 就這樣,鄰居來了,更多的綠松石桌在鎮子上出現了。故事就這麼展開了。 就在幾年前,謝爾開始製作播客並在節目中介紹了綠松石桌的故事,2017年又出版了一本關於該主題的書,《綠松石桌:在你自家前院尋找小區和聯繫》(「The Turquoise Table: Finding Community and Connection in Your Own Front Yard.」) 當人們從中汲取靈感開始他們自己的前院小區時,綠松石桌也被賦予了生命。除了通過The Turquoise Table網站和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建立的強大在線小區之外,目前,已有兩千多張綠松石桌遍佈全美50個州和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 謝爾這個不同尋常的舉動對小區建設所產生的影響,持續地爲她帶來驚喜。 「對發生的這一切,我沒有任何的預期」,她說,「我想要的只不過是能讓鄰居們圍坐在桌子旁。」 一個好主意 謝爾將野餐桌漆成亮麗的顏色,並將其放置在衆目睽睽之下,源於一種內心深處的渴求。十年前,謝爾是一名全職媽媽,家裏有四個正在上中小學的孩子。 她說,「我發現我就像是住在麵包車裏,而不是和家人在一起。我們的對話和互動總是急急忙忙。」 忙碌,讓她感到無法和家人有正常的溝通,甚至與她的朋友也失去了聯繫。 「我們會在足球比賽的場外邂逅,或者在商店裏打聲招呼——『哦,我們什麼時候一起去喝咖啡吧』——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沒有時間去喝這杯咖啡。」她說。 起初,她也並不認爲這有什麼不對勁的。 「我認爲這很正常——我所有的朋友也都在經歷着同樣的事情」,謝爾說,「有四個孩子和一條狗在身邊,我從未想到過會感到孤獨。」 她參加了讀書俱樂部、葡萄酒羣組、媽媽的歡樂時光——「所有那些娛樂活動」,她說——但這些都不能滿足她的需求。 謝爾意識到她缺少的是:小區(的歸屬感)。她說,「這張桌子成了我的解決方案,對此我一直心存感激。」 從自家的這張桌子開始,謝爾了解到「發生在桌子周邊的一些神奇和特別的事」,她稱之爲「偉大的凝聚者」。 邀請鄰居來桌邊小坐 在謝爾的心目中,一張餐桌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中心那麼的重要,謝爾將一張桌子擺放在前院的草坪上,等待事情的發生,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事情是這樣的:街的拐角處住着一位名叫蘇珊的女士,在研究一個關於她父親的項目,她的父親曾在軍中服役。第一次來到綠松石桌旁是在一天的早上,蘇珊深深沉浸在回憶錄、論文和錄音中,需要得到稍許的休息。一封被誤送到她家的垃圾郵件,成了她出去散步的藉口。 蘇珊看到謝爾坐在綠松石桌旁,看到這亮麗的顏色,她立刻興奮起來,這讓她想起自己以前一位喜歡綠松石色的小學老師。她便開始與謝爾交談,謝爾告訴了她自己的想法。 「妳是我遇到的第一個人!」謝爾不由得這樣告訴蘇珊。 每週四的早上,謝爾便坐在外面的桌子旁,因爲只有那時她有空。她就這樣堅持着持續地坐下去,好讓人們熟悉起來,在那時能在那裏見到她。 「起初我有點緊張——這有點奇怪不是嗎」,謝爾笑道,「反正是我做了。」 沒有期望有誰會停下來,但還是希望有誰能停下來,她就這樣一個週四一個週四地坐下去。 蘇珊問謝爾是否認識別的鄰居,漸漸地,他們一起開始與附近一些喜歡聊天的年長房主有了聯繫。 「(故事)就是這樣的開始了。」謝爾說。 當有些家庭想要每週聚會一次,常規的週四早上就與「前院星期五」結合了起來。 然後,就有朋友隨時的短信發來:「我需要點桌邊時間!」通常是在一天結束的時候,謝爾說,「晚飯後,當碗碟還在水槽裏堆着,孩子們還在惹人煩,你已經夠了,(有人發來短信)『我們能在桌邊見嗎?』」 「好了,媽媽的暫停時間到了!」她說。 謝爾說,隨着時間的推移,「(和鄰居的)關係加深了」。 「我們經歷了失去、生活的改變、婚姻的離異。在現實生活中,本來是關起門來自己解決的問題,現在有了一個可以分享和信賴的地方。」她說。 一段時間過去,謝爾注意到,她的桌子已不是唯一的綠松石桌了,其他人也開始效仿,綠松石桌便在城鎮的不同地方出現了。 「你會看到人們坐在桌邊喝咖啡,或者保姆帶着孩子停下來吃零食。這成爲一個人們能坐下來聊天的友好場所的象徵。」她說。 謝爾說道,綠松石桌小區發起的原因之一是,當鄰居看到你前院有一張綠松石桌時,他們會問一個「爲什麼」,因爲「這真的有些奇怪,而且顯然是故意放的」。 「這也簡單」,她說,「野餐桌是如此平常,這也是讓很多人如此喜愛它的原因。」 謝爾相信,當人們看到這個如此簡單易行的作法時,一定會想他們也能這樣做。△(有刪減) (英文大紀元記者Hazel Atkins /翻譯 李芳)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福大命大!把死亡災難永甩身後的英國奇人(圖) 2022/12/16 (169,170次)
哈哈!官媒報道江蛤今天死啦(圖) 2022/11/30 (229,576次)
美國與韓國奇人夢中被傳授技藝(圖) 2022/11/29 (154,280次)
小笑話:想當年 宋祖英小兒子要舉報老江(多圖) 2022/11/26 (280,172次)
中共高官在獄中的最大奢望是這個(多圖) 2022/11/18 (247,155次)
瀕死後的這一個鏡頭 讓他無法再作惡(圖) 2022/11/12 (196,202次)
小笑話:王冶坪讓英子這泡屎憋到今天(圖) 2022/11/10 (321,768次)
兩奇聞規定!張高麗反對只和老婆上床(圖) 2022/11/9 (259,995次)
美國中期選舉對世界走向的意義重大(多圖) 2022/11/6 (164,068次)

神奇!胎兒也分男左女右(圖) 2022/11/4 (152,144次)
誰能加速中共的滅亡 誰進政治局(多圖) 2022/10/29 (237,483次)
習語錄:「共產黨說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多圖) 2022/10/24 (118,582次)
習說人話不辦人事 造出二十大常委名單(多圖) 2022/10/23 (232,514次)
葉挺長子與廖承志把周恩來當恩人(多圖) 2022/10/21 (159,295次)
機率爲百億分之一和萬億分之一的奇聞(圖) 2022/10/19 (167,142次)
從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演講說到二十大(多圖) 2022/10/14 (168,953次)
這個BBC的視頻爲此而受到青睞(圖/視頻) 2022/10/13 (144,241次)
讓你直不起腰!老江用一流英文面對小宋丈夫的襲擊(多圖) 2022/10/11 (262,313次)
二十大前 扒扒三呆婊是咋教唆淫亂的(圖) 2022/10/9 (280,988次)
祖父投胎做孫子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圖) 2022/10/3 (188,046次)
牆國人不要定海神針 國殤日哭喊要活着(多圖) 2022/10/2 (119,804次)
嚇死誰!這個新創技術將改變世界格局(圖) 2022/10/1 (146,312次)
小笑話:御醫,請解決江泡妞兒的這個憂愁(圖) 2022/9/26 (208,112次)
「習近平內部講話」 全文 內容令人不寒而慄(多圖) 2022/9/24 (353,756次)
小笑話:想當年 薄熙來教訓瓜瓜失敗(圖) 2022/9/20 (248,444次)
呵!揭宋祖英一生最在乎的事(多圖) 2022/9/19 (233,622次)
名字奇遇記(圖) 2022/9/18 (144,036次)
英國2歲嬰孩會讀多國文字的祕密(圖) 2022/9/16 (128,279次)
三千年古飛機證明猴子不是人類的祖宗(圖) 2022/9/10 (155,945次)
悼念戈爾巴喬夫 中共二十大習不挪窩(多圖) 2022/9/7 (194,238次)
王維林的生死懸念終於水落石出(圖) 2022/9/6 (200,046次)
驚人發現!肉體只是靈魂的一件衣服(圖) 2022/9/4 (152,130次)
民國高官經歷的不可思議奇事(圖) 2022/8/31 (200,164次)
這圖片露天機!中共非得免除非洲大爺的債務不可(多圖) 2022/8/28 (292,590次)
倒黴蛋兒和幸運兒的離奇故事(圖) 2022/8/27 (124,687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