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蒙古驯鹿牧民传统而美丽的游牧文化(图)
 
蒙古国最后一批驯鹿牧民杜卡人的生活纪实。

【人民报消息】受到蒙古国最后一批驯鹿牧民杜卡人坚韧毅力的鼓舞,西班牙两位摄影师前往这片偏远、荒凉的地区与其中一些家庭见面并拍照,同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驯鹿牧民传统的生活方式。 52岁的职业护士桑德拉.巴列斯特罗斯(Sandra Ballesteros)和55岁的银行职员米格尔.塞利斯.普恩特(Miguel Celis Puente)都来自西班牙莱昂市,有超过25年的摄影经验。他们于2019年9月一起踏上一段艰难的旅程,最终顺利与杜卡人(Dukha,生活在蒙古-西伯利亚边境恶劣条件下的驯鹿牧民族群)见面。 「目前这一族群只剩下大约40户家庭,分散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部份人居住在查干努尔(Tsagaan Nuur)以西,另一些位于俄罗斯边境以北」,桑德拉告诉《大纪元时报》,「能直接接触到杜卡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两人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出发前往查干努尔的旅程由探险专家、蒙古国旅行社「蒙古之风」组织安排。在向导巴特(Bat)和一队骑手的带领下,他们安全抵达了杜卡定居点,并很快与一户牧民家庭建立了联系。 「杜卡人是半游牧民族,他们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会深入到广阔的针叶林中,所以很少有人冒险来到这个偏远的地区。」桑德拉说。 桑德拉在解释他们的文化时分享说,一个杜卡小区由两到七个名为「olal-lal」(在图瓦语中意为「他们」)的游牧家庭组成。为了帮助他们的驯鹿寻找到牧场,他们经常从一个营地搬到另一个营地,因为驯鹿以一种只生长在极寒冷地区的地衣为食,这就是他们一年中被迫多次迁徙的原因。 驯鹿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从驯鹿身上获得驯鹿奶、毛皮和鹿角,但他们不会食用驯鹿的肉,而是通过猎杀野猪、鹿和麋鹿等获得肉类,辅以驯鹿奶、酸奶、奶酪和玉米饼制成的咸茶。 这些牧民都居住在用枝条和兽皮搭建的圆锥形帐篷里,室内靠燃木火炉取暖。「当木头燃烧或热量持续存在期间,里面的温度很宜人,但随着木头很快被燃尽,寒意渐渐袭来,最后冷得像刀割一样。」桑德拉说,「尽管如此,但在茂密的森林中与那些人一起生活的经历是很值得的。」 在逗留期间,桑德拉和米格尔还了解到杜卡人的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照顾他们的驯鹿。女孩和年纪较轻的女性为驯鹿挤奶并准备酸奶、奶酪和茶,而男人、年轻女性和上年纪的人则帮助放牧。 冬季,这里的气温会降至零下40度。为了保护他们的牧群免受狼和其它掠食者的伤害,一些杜卡人甚至整个冬天都和他们的驯鹿待在一起,忍受外面极寒的天气。 然而,蒙古政府现行的保护针叶林的相关法律禁止他们狩猎某些动物、砍伐木材(为生火取暖)以及自由放牧,杜卡小区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驯鹿和杜卡人的数量都在减少。 杜卡人决心维护他们的游牧传统,以及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促使桑德拉和米格尔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照片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桑德拉和米格尔将这些照片分享在他们的网站以及多个社交平台。△ (英文大纪元记者Louise Chambers/翻译 张雨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9/21/7493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