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读者园地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
 
 
 
 
 

 
 
2022年9月21日 分享: Facebook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蒙古驯鹿牧民传统而美丽的游牧文化(图)
 



蒙古国最后一批驯鹿牧民杜卡人的生活纪实。

【人民报消息】受到蒙古国最后一批驯鹿牧民杜卡人坚韧毅力的鼓舞,西班牙两位摄影师前往这片偏远、荒凉的地区与其中一些家庭见面并拍照,同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驯鹿牧民传统的生活方式。

52岁的职业护士桑德拉.巴列斯特罗斯(Sandra Ballesteros)和55岁的银行职员米格尔.塞利斯.普恩特(Miguel Celis Puente)都来自西班牙莱昂市,有超过25年的摄影经验。他们于2019年9月一起踏上一段艰难的旅程,最终顺利与杜卡人(Dukha,生活在蒙古-西伯利亚边境恶劣条件下的驯鹿牧民族群)见面。

「目前这一族群只剩下大约40户家庭,分散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部份人居住在查干努尔(Tsagaan Nuur)以西,另一些位于俄罗斯边境以北」,桑德拉告诉《大纪元时报》,「能直接接触到杜卡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两人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出发前往查干努尔的旅程由探险专家、蒙古国旅行社「蒙古之风」组织安排。在向导巴特(Bat)和一队骑手的带领下,他们安全抵达了杜卡定居点,并很快与一户牧民家庭建立了联系。

「杜卡人是半游牧民族,他们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会深入到广阔的针叶林中,所以很少有人冒险来到这个偏远的地区。」桑德拉说。

桑德拉在解释他们的文化时分享说,一个杜卡小区由两到七个名为「olal-lal」(在图瓦语中意为「他们」)的游牧家庭组成。为了帮助他们的驯鹿寻找到牧场,他们经常从一个营地搬到另一个营地,因为驯鹿以一种只生长在极寒冷地区的地衣为食,这就是他们一年中被迫多次迁徙的原因。

驯鹿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从驯鹿身上获得驯鹿奶、毛皮和鹿角,但他们不会食用驯鹿的肉,而是通过猎杀野猪、鹿和麋鹿等获得肉类,辅以驯鹿奶、酸奶、奶酪和玉米饼制成的咸茶。

这些牧民都居住在用枝条和兽皮搭建的圆锥形帐篷里,室内靠燃木火炉取暖。「当木头燃烧或热量持续存在期间,里面的温度很宜人,但随着木头很快被燃尽,寒意渐渐袭来,最后冷得像刀割一样。」桑德拉说,「尽管如此,但在茂密的森林中与那些人一起生活的经历是很值得的。」

在逗留期间,桑德拉和米格尔还了解到杜卡人的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照顾他们的驯鹿。女孩和年纪较轻的女性为驯鹿挤奶并准备酸奶、奶酪和茶,而男人、年轻女性和上年纪的人则帮助放牧。

冬季,这里的气温会降至零下40度。为了保护他们的牧群免受狼和其它掠食者的伤害,一些杜卡人甚至整个冬天都和他们的驯鹿待在一起,忍受外面极寒的天气。

然而,蒙古政府现行的保护针叶林的相关法律禁止他们狩猎某些动物、砍伐木材(为生火取暖)以及自由放牧,杜卡小区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驯鹿和杜卡人的数量都在减少。

杜卡人决心维护他们的游牧传统,以及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促使桑德拉和米格尔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照片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桑德拉和米格尔将这些照片分享在他们的网站以及多个社交平台。△

(英文大纪元记者Louise Chambers/翻译 张雨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9/21/7493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励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分享至: Facebook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分享至手机:

 
 
相关文章
 
图片文章导读
 
蒙古驯鹿牧民传统而美丽的游牧文化(图)
 
 
"冰人"多次挑战抗冻极限 超常能力成谜(图)
 
 
小笑话:想当年 薄熙来教训瓜瓜失败(图)
 
 
英日首相共同声明 连手对抗中共威胁(图)
 
 
高温超80℉ 纽约警察救出被关车中小狗并收养(图)
 
 
福州鞭炮案何宗旺出狱 迎接者被抓捕(图)
 
 
警称女子下跪讨食是摆拍 完整视频揭谎(图)
 
 
呵!揭宋祖英一生最在乎的事(多图)
 
 
 
英国举行盛大国葬 送女王最后一程(图)
 
 
最诡异的事 连死神都要绕路(图)
 
 
光风霁月 人品如莲的周敦颐(图)
 
 
烟台老师剪破多名幼儿上颚 家长报警(图)
 
 
名字奇遇记(图)
 
 
中共阻挠无效 美英澳继续推进AUKUS计划(图)
 
 
从躺平到摆烂 压力下中国年轻人甘愿平凡(图)
 
 
浪子的一个善念 使全村免于饥荒(图)
 
 
 
 
狱中受虐 律师李昱函唐吉田健康堪忧(图)
 
 
百岁老人笔下的中共黑幕可怕至极(图)
 
 
王全璋夫妇出门受阻 回家被便衣看守(图)
 
 
澳洲政府将检讨审查 投资移民政策(图)
 
 
无底之管(图)
 
 
父母染疫丧失嗅觉 2岁男孩救全家逃离火灾(图)
 
 
英国2岁婴孩会读多国文字的秘密(图)
 
 
韩美将全面加强延伸威慑力 应对朝核威胁(图)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图)
 
 
11年种出世界上最神奇的苹果(图)
 
 
欠债出奇招 兰州公交让员工贷款发薪(图)
 
 
新闻简述(图)
 
 
误杀人图其财 终招灾(图)
 
 
伦敦邱园收藏植物物种近1.7万 创世界纪录(图)
 
 
抗议封控 深圳福田村数万人要求解封(图)
 
 
各地重演封城惨剧 跪求物资和跳楼(图)
 
 
 
 
这两个预言已经发出 世界将面临什么(多图)
 
 
欧盟年度国情咨文:对中俄展现决心而非姑息(图)
 
 
中共加大购买推特广告 危及中国公民(图)
 
 
英国女子有"超能力" 能嗅出帕金森氏症(图)
 
 
五步骤做出完美的水煮蛋 还能轻松剥蛋壳(图)
 
 
里根号迅速重返印太巡逻 日媒:长期警戒台海(图)
 
 
惊心动魄!拿命闯北京美联处第一人(三)(图/视频)
 
 
两袖清风的于谦(图)
 
 
女高管重病陷抑郁 蜂鸟世界重燃其生活希望(图)
 
 
塞浦路斯"黄金护照"贪腐案10月开审 牵出数百中国投资人(图)
 
 
文昭思绪飞扬:如果你看见了我,你就哭吧(图/视频)
 
 
封城期间提供平价面包 被当局高额罚款(图)
 
 
奸商死后转生为牛(图)
 
 
广州访民进京前转红码 大门被贴封条(图)
 
 
回忆9.11:第一个报告飞机被劫持的人(图)
 
 
英国最年长店员 96岁老奶奶还不想退休(图)
 
 
 
湖北省委巡视潜江 大批警力拦堵访民(图)
 
 
勿疑因果之报(图)
 
 
三千年古飞机证明猴子不是人类的祖宗(图)
 
 
贵阳大白接力传菜露馅 当局连夜删除(图)
 
 
中共国到处是监控 摄像头数量逾全球总数50%(图)
 
 
猴子为死去的主人报案伸冤(图)
 
 
保护卫士:中共扩大使用"监视居住"(图)
 
 
惊心动魄!拿命闯北京美联处第一人(二)(图/视频)
 
相关文章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