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爲害鄉里到一代忠臣的周處(圖)
 
古峯
 
2022年12月13日發表
 



清緙絲 周處擊蛟圖軸。

【人民報消息】周處,字子隱,三國東吳人,他的父親周魴曾任吳國鄱陽太守,也是當時的名將。可惜周魴去世得早,故而周處年少時雖膂力過人,好騎馬打獵,但性情頑劣,爲害鄉里。當時鄉親們把南山猛獸(一說是虎)、長橋下蛟(水中蛟龍)和周處並稱爲當地的「三害」。

周處聽說自己成了鄉親們眼中的禍害之一,心中感慨,他表示願爲鄉里剷除三害,於是他入山射死猛獸,下水斬殺蛟龍,然後去拜訪二陸(陸機、陸雲),表示自己想要學習做人修身的道理。

陸機、陸雲兄弟兩人是吳國的名士,周處去拜訪時,恰巧陸機不在,陸雲接待了他。周處問陸雲:「我想學修身之道,可是年紀不小了,恐怕來不及,怎麼辦呢?」

陸雲說:「古人曾說『朝聞道,夕可死』,人只怕沒有遠大的志向,何必憂愁沒有好的名聲呢?」從此周處勵志好學,以忠義節烈爲志,言必忠信,努力修持自己。

約一年後,周處就被吳國州府徵召,作了東觀左丞(官職名),後來還兼任太常無難督(官職名)。後來三國爲晉所統一,他又擔任晉朝(西晉)的新平太守,任內安撫戎狄,使羌人歸附,後轉任廣漢太守,當地有三十多年都不能裁決的訴訟案件,周處詳細了解事情的是非曲直,一下子就解決了。

後來周處以母親年邁爲由辭官歸裏,但不久又受徵爲楚內史,人還沒到任,又被召入朝擔任散騎常侍,周處說:「古人辭大官不辭小職。」乃先到楚就任。周處在楚地的時候,因當地經過戰亂,他在當地推行教化,收斂埋葬荒野裏的屍骨,然後才應召入朝,遠近的人都對他很稱讚。

周處擔任散騎常侍時,對皇帝多所規勸。後轉任御史中丞,職責是監察朝廷各級官員,他剛正不阿,哪怕是寵臣貴戚都一樣糾察彈劾。梁王司馬肜做了違法的事,周處對他進行嚴厲的糾察,從此司馬肜對周處有了仇怨。

後來氐族人齊萬年造反,因周處平時爲人過於剛直,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大臣們就建議,周處本是吳國名將的兒子,忠誠又勇敢,應該派他去平叛。於是朝廷任命梁王司馬肜爲徵西大將軍,命周處跟隨安西將軍夏侯駿一起平叛。伏波將軍孫秀看出這將會對周處很不利,就對他說:「你的母親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不妨就以這個理由推辭吧!」

周處說:「忠孝不能兩全,我既然到朝廷做官侍奉君主,就無法再侍奉父母了,這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中書令陳準知道,梁王到時候一定會藉機陷害周處,就在朝堂上建議:「司馬肜和夏侯駿都是皇親國戚,不會帶兵打仗,而周處雖然忠義勇敢,但是遭到司馬肜的嫉恨,打起仗來,如果缺少後援的話,一定會失敗的,不如請孟觀帶一萬精兵給周處做前鋒,那樣一定可以取勝。」但是最終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大軍出征時,周處知道司馬肜一定會陷害自己,但他又認爲自己作爲朝廷大臣,應該恪盡職守,就義無反顧地出發了。當時叛軍七萬人駐紮在梁山,夏侯駿卻逼迫周處帶五千人出擊,周處說:「我只有五千人馬,如果缺少後援,一定會失敗的,個人生死無所謂,但這是國家的恥辱啊!」

司馬肜仍然堅持要周處出擊,甚至在周處的軍隊還沒有吃飯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地叫他出發,也沒有其它後續的部隊支持。

這時周處知此役必敗,寫下一首詩:

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終。

於是周處和叛軍作戰,從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最後弦絕矢盡,友軍卻沒有蹤影。一旁的人勸周處撤退,周處說,今天就是我爲國捐軀的日子,於是力戰而死。

《晉書》中記載,周處出戰前,最後說的話是「我爲大臣,以身徇國,不亦可乎?」其捨生取義的氣節,感人至深。

周處死於西晉元康七年,周處死後,朝廷追贈他爲平西將軍,賞賜周家田產錢財,並贍養他的老母親。後來西晉經過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很快就滅亡了。

到了東晉元帝的時候,因爲周處爲國捐軀的英勇事蹟,要加封其諡號,太常卿賀循對他做出的評價是「履德清方,才量高出;歷守四郡,安人立政;入司百僚,貞節不撓;在戎致身,見危授命,此皆忠賢之茂實,烈士之遠節。按《諡法》執德不回曰孝。」於是朝廷封周處諡號爲「孝」。

周處從少年時代的「三害」之一,到後來改過自新,才兼文武,忠正剛直,最後雖遭人陷害,但義無反顧、以身殉國。周處以其一生的演繹,詮釋着中華傳統文化的「忠義」內涵,令後人頌詠至今。

(參考資料:《晉書》、《全晉文.卷八十一》)△

(有刪減)

 
分享:
 
人氣:51,28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