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生活 | 首頁 › 文章: | |
如何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保持涼爽(圖)
【人民報消息】北半球熱浪襲人,美國西北地區一度出現歷史最高溫,造成當地有人員死亡。如果你是經歷了北美西北部高溫來襲的2百萬人中一員,應該如何應對?專家提供了一些有效建議可作參考。 室內空調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避暑利器,不過,在如此強烈的熱浪面前,電費也會高得嚇人;舉家前往有空調的公共設施,例如游泳池或商場固然很好,不過在中共病毒疫情之下,也許待在家裏會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選擇。 下面列舉了13種方法,讓你在家中可以在不用開空調的情況下即使熱浪來襲也會感到比較舒適。 ◎ 保持水分 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農業和生物工程高級講師溫德爾‧波特(Wendell Porter)表示,當你感到很熱的時候,給自己補水是降溫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波特在接受CNN訪問時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議,他補充說,身體是需要水分幫助冷卻的,「那麼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爲身體會通過出汗來進行冷卻」。波特還表示,此時水的溫度並不重要,因爲如果是冷水你的身體就會自動將它加溫。 ◎ 洗冷水澡或泡澡 波特認爲,洗冷水澡或泡澡可以幫助降低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從而幫助身體降溫。 要獲得額外的涼爽效果,波特建議嘗試使用薄荷香皂。薄荷油中的薄荷醇會激活大腦受體,並告訴你你的身體已經開始感覺到冷。 ◎ 在脖子或手腕上放上冷毛巾或冰袋 將冷毛巾或冰袋放在手腕上或掛在脖子上讓身體得以冷卻,這些地方是血管比較靠近皮膚的區域,因此身體會更快地冷卻下來。 ◎ 使用箱式風扇 將箱式風扇面向你常待着的房間的窗戶,以此吹走熱空氣並以冷空氣代替室內的空氣熱流。 如果你所在地區早晚的溫度通常在50至70華氏度(10至21攝氏度)之間,那麼在這段時間內打開房屋兩側的窗戶可以促進橫流通風系統(cross-flow ventilation system)。 此時你可以選擇使用風扇或不使用風扇,但風扇有助於儘快讓房子降溫。「但是請務必在太陽出來前將門窗關好,而在太陽下山後儘可能打開門窗。」波特說。 另外,在開着的風扇附近休息也會幫助降低體溫。 ◎ 拉上窗簾或合上百葉窗 波特表示,如果你家裏的窗戶從早到晚都是面向太陽的方向,請拉上窗戶的窗簾或合上百葉窗,以防止太陽直接射入房間;你還可以安裝有遮光效果的窗簾以此將陽光從房間隔離出去。 如果你真的想要開空調來降溫,空間設計專家Spaces Alive的董事總經理薩曼莎·霍爾(Samantha Hall) 建議,不要將它設置在華氏70度(21攝氏度)以下。 「空調只有運行更長時間才能達到那個溫度,並且會一直持續到你開始感覺到冷爲止,而且很難平衡冷熱空氣。」她說。 霍爾認爲,最好的辦法是在保持室內溫度舒適的同時,將空調設備的溫度調到儘可能高的水平。 ◎ 睡在透氣的床單上 棉是最透氣的材料之一,因此棉床單或毯子可以幫助保持身體整夜都很涼爽。 波特說,「棉花的線數(thread count,指紗線密度)越低,透氣性越好。」那是因爲每平方英寸有更高的線數,紡織紗線的密度就越大,密度越大就越不透氣。 ◎ 睡地下室 如果因爲太熱而無法入眠,可以嘗試在臥室以外的地方睡覺。例如,如果家裏有地下室,可以在那裏設置一個臨時睡眠區,以便在晚上太熱的時候有一個較爲涼爽的地方睡覺。 ◎ 不要冷藏衣服或毯子 有建議說將冷藏過的衣服或毯子在睡覺的時候穿上或蓋上,波特認爲,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原因是那些潮溼的物品在吸收了你身體的熱量後很快就會變熱,而且會把乾爽的床墊弄溼,「你絕對不希望這樣」,波特說。 ◎ 在廚房或浴室使用排氣扇 將廚房的排氣扇打開,以此將烹調後的熱空氣抽出去;同樣,打開浴室的排氣扇將淋浴後的熱蒸汽抽出去。 ◎ 安裝節能燈泡 白熾燈泡產生的溫度高於節能LED燈泡。波特建議將家中的白熾燈泡換成節能燈泡,尤其是靠近自己活動區域的燈泡。 將爐子的火溫降低或改在戶外烹調 煮食物時改爲慢火烹調或選擇在戶外烹調以免烤箱或爐子的熱量傳遍整個房間。 ◎ 享受冷凍食品 顯然吃冰棒或冰淇淋對降溫有幫助。但是,如果你已經很熱或熱過頭了,請不要過度食用糖分重的甜品,波特表示。 因爲糖會加速你的新陳代謝,這樣反而讓你的體內溫度上升。「所以冷凍食品可能很好,但額外的糖可能起到反效果。」波特說。 ◎ 安裝無管空調 如果你已經嘗試了所有辦法,但仍然無法在家中抵禦炎熱的氣溫,你可以考慮在家中安裝無管空調,這種空調不同於昂貴的中央空調,它可以在不使用空氣管道的情況下給整個住宅提供足夠的冷氣。 美國有些州提供了冷卻中心,在極度炎熱的情況下,這些中心能夠爲公衆提供一個可以前往避暑的公共空調設施場所。你可以向當地的公用事業辦公室進行查詢。△ (大紀元記者茱麗葉編譯報導)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